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窗边的小豆豆》的时候,我就坐在窗边。心想,那个叫豆豆的日本小女孩,如果就站在这个窗边,她会不会大声地和燕子说话,与孩子们一起疯跑。一定会,因为即使在被严格约束的教室里,她都会站在窗边大声地与宣传艺人说话。正因为这,才上一年级的她就被学校开除,但她却幸运地来到了一个窗外的世界——巴学园。  相似文献   

2.
顼硕 《青少年日记》2009,(12):19-19
今天我们刚学了一篇课文,名字叫《小草和大树》,我看完过后,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3.
12月15日晴这几天,我读了《爱心树》这本书,它的作者是希费尔坦,它让我明白了爱与被爱之间的道理,对我的心灵影响很大。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和一棵大树。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喜欢上了一棵树,这棵树也喜欢上了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去树上摘果子吃,在树上荡秋千,孩子累了就在树上打个盹。随着时光流逝,孩子渐渐长大了,经常向大树进行索取,大树每一次都会欣然答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是著名诗人臧克家写的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的一首抒情诗。全诗运用反衬的手法,有力地鞭挞了反动的倒退者的丑恶灵魂,突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有的人”的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从诗中,我领悟到一个人真正的价值在于  相似文献   

5.
陆贝尔 《新读写》2009,(9):61-61
当我捧起这本书,看到书名和封面上的绿色时,便好似有一股清风扑面而来。那是一种久违的气息。森林里应该有很多树吧,我这样想着。走进“森林”,我确实找到了很多“树”。我并不熟悉书中的那些树,而那些树却是似曾相识。于是,我在记忆中,慢慢地找寻曾经伴随着我的树们……  相似文献   

6.
<正>《大教室》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当数结尾一句,"一颗渴望着改变命运的上进的心",似乎点了我的脑门一下。在我的记忆中,每次坐出租、摩的,或是去小商店买东西,若是对方无意中问到了我的学校和就读年级,无一例外都要带着满怀期待的眼神对我说:"好好考!"他们中有的是业余时间骑摩的挣钱的农民工,有的是只有初中学历的小贩,但相同的是,他们虽不曾受过大学  相似文献   

7.
<正>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汪国真六十五岁的哈罗德·弗莱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国乡间,生活平静,夫妻疏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天早晨,一封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的信,打破了这份宁静。奎妮患了癌症,写信来告别。而在回信寄出的途中,哈罗德开始决  相似文献   

8.
郑仪 《新读写》2008,(10):23-23
最近,我终于读完了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长篇小说《飘》。以前我在书架上浏览书目时,眼光哪怕是碰一碰这本书,也会立即跳开,因为它实在是太厚了,足足1200多页,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的口碑又是那么好,不读一读真的有点遗憾,于是我鼓足勇气读完了它。  相似文献   

9.
杨霜 《作文与考试》2023,(28):23-24
<正>坐在教室,静静地品读刘亮程的《一个人回来》。刘亮程的文字,就像黄昏里细细飘飞的沙,以日落时分的最后一点余晖为映衬,细细诉说着村庄、牲畜、人在风中的故事。《一个人回来》中写他回到故里,却发现村子变了模样,旧时的痕迹只剩下几分,过去的人也放下了锄头,不知往哪儿搬去了,只剩下断壁残垣和厚厚的尘土……人早些时候踩起的尘土,在他回来时,  相似文献   

10.
暑假中,妈妈带我一起逛新华书店。经过一番挑选,我看中了一本有彩图的科普读物——《恐龙大搜捕》,于是就央求妈妈把这本书买了回来。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开始看起来了。《恐龙大搜  相似文献   

11.
图书简介: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生活于西欧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  相似文献   

12.
图书简介: 扬·阿姆斯·夸美纽斯(Johann Amos Comenius,1592-1670)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 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生活于西欧中世纪向 近代社会转型的动荡时期。他经历了民族压 迫、宗教迫害和30年战争的磨难,一生背井 离乡、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 位,从来没有中断教育理论研究(特别是对 "泛智"理论的研究)和编写新教科书的工作。 他曾长期担任捷克兄弟会牧师及兄弟会学校 校长,使他得以将教育实践、实验、经验总结 和创造性的教育理论研究结合起来。夸美纽  相似文献   

13.
<正>读完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一文,我的脑中迅速呈现了五个字——时间不等人!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写下这篇读后感,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当我读到"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的日子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为什么要来学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当思索但又很可能忽略的问题。很多时候,我们被各种工作包裹着,上课、考试,评职称、写论文,如此等等;很多人也都会抱怨,工作太忙了,事情太多了。那么,这么忙、这么累的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韩愈说:“师者,传道受(授)业解惑也。”然而,时至今日,仍有很多人将教师的职责简单地理解为传授知识,或者更狭隘地理解为让学生考试过关。  相似文献   

15.
丰子恺在初次拜访深居陋巷的马一浮老先生时,还只是个十六七岁在杭师读书的学生,那时,听他与李叔同先生的谈话就如同一个“傀儡”在陋室中“摆了几个钟头”一般。再访马老先生时,丰子恺已是而立之年,那时正逢他初失母亲,陷于风木之悲而不能自拔,在听了马老先生的一番道理之后,自觉有愧,便“不问价钱跨上一辆黄包车”,匆匆离去。  相似文献   

16.
三秦出版社(陕西西安)继《世界十大系列》、《世界帝国兴衰丛书》之后,又推出了《外国人丛书》。这些丛书由蜚声国内外的世界史专家、西北大学的彭树智先生参与筹划、主编,在学术界备受好评。在这些丛书中,夏遇南继撰写了《罗马帝国》和《亚历山大帝国》两书之后,又撰写了《日本人》。改革开放,必须面向世界走出去,既要深刻剖析自已,又要透彻知道他人。《日本人》一书就是力图让我们深切了解日本人的书。  相似文献   

17.
彭晓峰 《学语文》2004,(11):9-10
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的形象——别里科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不跳出套子,挣脱规则的束缚,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18.
在书店,偶翻一本书,名字很吸引人,叫做《迷恋人的成长——20位教师的课堂发现》。作为一个主管后勤工作的校长,虽然很少走进课堂和学生一起共享生命的阳光,但是我曾亲临现场,感受过很多老师的课堂智慧,并能从中感受到教育的神奇和老师们所付出的努力。对这本书,我真是爱不释手。书中的20位教师是那样质朴、自然,让人感觉到就像与你一样平凡、普通的人诉说着一个个故事。你在分享他们快乐和苦恼的时候,已经感受到了教育的气息。朴素的文字表达的不仅仅是爱,而且还是对生命的一种渴望。在平时的课堂中,他们已经把对学生的爱化为泥土,紧紧地包…  相似文献   

19.
今天这个时代,要想鹤立鸡群,已经不容易,因为人人都是鹤。真想崭露头角,往往要靠令人惊艳的功夫!——刘墉《肯定自己》的每篇文章均露出刘墉的才气,《使人惊艳》在字里行间则点出成功之道!在书中,刘墉说:“每个人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在恰当的时机,把你特有的美好一面表现出来,让别人惊讶的发现,就是惊艳!”那么,在时机到来之前,你应怎么办?夸夸其谈吗?还是沉默?中国有句古话:“风流不在谈风胜,神手无言味最长!”夸夸其谈之后是被一览无余,不足为道。试想你与两个人初次见面,一个人说得天花乱坠,虽有一面之交,可你已…  相似文献   

20.
<正>鲁迅先生笔下的文字总是幽默中带些犀利的讽刺,在谈笑风生中揭露旧社会黑暗的一面。许多文章从他写作的背景及目的出发,我们不难理解、判断出他想要讽刺的是什么,但他写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中的“吃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