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文学语言和电影语言是相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就像是在观看电影,将抽象的文字还原成生动的形象,这个过程带着鲜明的主体色彩,既是还原的过程又是丰富创造的过程。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也可借助电影语言中的视觉元素,让文本更为立体、丰富,从而促进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理解,最终促进语言和精神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的作家大致可分为两类:视觉的和听觉的。托尔斯泰显然属于前。俄国诗人梅列日科夫斯基曾在《托尔斯泰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中精辟区分一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我们由于耳闻而目睹,在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我们则由于目睹而耳有所闻。在梅思金公爵近乎神经质的喋喋不休中,我们仿佛清晰地看见了他那张苍白的激动的脸,  相似文献   

3.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在现代中国的汉译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前期,兴盛于20年代后期,30年代逐渐成熟、深入,在40年代,陀氏作品翻译的坐标体系基本完成。纵观整个过程,在历史情态、媒介作用、译本来源、译者贡献上都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可以说,中国陀氏作品的译介工作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它深刻地影响了五四新文学之后中国文人的心理情结与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都有明显而执的负罪意识,他们都将个人的负罪感、痛苦感融入群体当中,进而承担起对整个民族和全人类的前途的忧患重任。但是,他们负罪意识产生的根源不同,鲁迅是因为他的理想与传统的道德伦理观念之间发生了强烈冲突而产生了负罪意识;陀氏则是因为追求自由的天性与他虔诚的宗教信仰在内心形成了严重的冲突,从而产生严重的负罪意识。他们的释罪方式也不同,鲁迅的释罪方式是否定自我。以求得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而陀氏释罪的方式是经过苦难的净化,肯定自我。  相似文献   

5.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在现代中国被读者的接受处于一种失衡状态:带有"反动倾向"之类的作品遭到严重的冷落;而揭露社会黑暗和同情社会底层的作品却大受欢迎。其中,在中国影响最大的作品有四部———《穷人》、《死屋手记》、《罪与罚》、《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从这些作品的译介和接受的情况可见,陀氏是以"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为国人所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1949—1979年,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的翻译与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次起起落落的过程。1949—1953年出现了一个小高潮,1954—1955年则处于低谷,1956年却形成了更大规模的高潮,此后则一路走低,1960年代之后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1970年代末逐渐有所起色。由此也形成了作家在不同历史阶段迥异的镜像: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作家”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到“反动作家”再到“进步性与反动性矛盾地集合于一身的伟大作家”。  相似文献   

7.
路翎、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肖洛霍夫在各自的作品中都竭力消解传统意义上“父亲”的崇高性,并以自己特有的理念重构理想中的父亲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疯狂的仇恨走向宗教救赎;肖洛霍夫以淡漠的姿态体验虚无;路翎则以宽容与爱为原则展示了寻找父亲的艰难和痛苦,体现了一种强烈的民族意识。从这种比较中,我们更能感觉到路翎创作中的这种民族形特征。  相似文献   

8.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白痴》是作者最成功的作品之一。《白痴》中梅什金公爵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是极其重要的艺术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白痴》中塑造的梅什金公爵的形象是类似基督一样的美好人物。根据俄国文化中的概念,圣愚是基督般的人物,这种宗教文化现象对俄国民众的思想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非常深。基于此,以俄国社会历史上特有的宗教文化现象——圣愚为参照,从梅什金公爵身上的独特品质分析圣愚形象,并探究梅什金公爵的圣愚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兰 《柳州师专学报》2013,(3):23-27,43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显示了他独特的文学理念和生命观念。《白痴》的主人公梅什金这个人物形象诠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美的内涵的独特理解。梅什金是普救寻求者、精神朝圣者、理想主义者的化身;梅什金的自救是以心灵承受痛苦,皈依上帝达到自我救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美拯救世界"理论具有局限性和软弱性,人性的自救涉及社会观念的改变、革命暴力的启示、经济基础的奠定等三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中国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引介活动经历了两个阶段:五四之前,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他基本上处于销声匿迹的状态,有关的资料只是也散见于寥寥文章中的"只言片语;"五四时期,随着对俄国文学的大规模引进,陀思妥耶夫斯基也广受时人瞩目,在巨大的光环之下,系统性和基础性的翻译和研究工作却没有展开。  相似文献   

11.
尼采在1888年11月20日给勃兰兑斯的信中写道:“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道德文章,我固然愿意无条件接受你对他的那种批评,可是由于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最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料,所以我才如此尊重他、崇拜他。我现在有一种想法,不论陀思妥耶夫斯基如何跟我的思想底流相反,我都会产生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来对他表示感谢。换句话说,我今天敬爱陀思妥耶夫斯基,  相似文献   

12.
《宗教大法官》是《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最为特殊的一节,作者不仅通过这一章节阐述了全书主旨,也表达了他关于人类精神自由的思想成果.这一节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情节当属老法官对于基督的发难,而这一举动也对应着十几个世纪前精灵对耶稣提出的三个问题.在这两场对话中,精灵和老法官分别在过去和现在两个时空下对宗教发出质疑,而他们的观点也直...  相似文献   

13.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自杀现象与陀氏小说的美学性质——幻想中的生存美学密切相关。通过对自杀现象的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形成其美学特质:美因死而生。这种美的特质是超越生命本体的精神信仰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中的美的意象及美的思想在自杀者自杀过程中所产生的幻想里诞生。其中主要的自杀人物在自杀过程中都围绕着爱与美的话题跟自己对话,并上升到对人类所处的美、爱等状态进行思辨。  相似文献   

14.
15.
《死屋手记》是俄国著名小说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发表过的唯一一部纪实体中篇小说。它没有丝毫结构上的刻意雕琢和情节的艺术渲染,却以独特的叙事手法记录了沙俄时代监狱中罪犯们的真实生活,以独特的视角折射出了当时的社会问题和现实。文章从叙事语言特点、典型意象和叩问式描写三个方面入手,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叙事艺术进行了创新式解读。  相似文献   

16.
美术色彩具有独特的视觉审美特征,不同色彩组合的搭配会影响人们的审美观点。因此,各个平面设计人员开展设计工作过程中,必须对色彩语言进行分析和研究。本文以色彩语言为核心,将文章分为色彩语言应用必要性、色彩语言解读、基于色彩的审美元素这三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分析,为各个平面设计从业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些视觉审美搭配方面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一篇课文中,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知识点很多,在一节课内,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将课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和知识都教给学生。为此,教师就必须明确能力训练目标,提炼语言文字训练点。  相似文献   

18.
戏剧是综合性的艺术,与语文教学有着许多密不可分的联系。本文通过教学实践寻找"戏剧元素"与"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联结点,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可以融入多种"戏剧元素":用"戏剧游戏"把学生引入课堂情境,用"角色扮演"帮助学生真情朗读,"即兴创作"以读促写,"定格照片"促进深度阅读,等等。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融入"戏剧元素"不仅可以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而且促使了阅读方式的转变,也有益于读写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平面设计在商品及其品牌宣传上发挥着显著作用,尤其通过视觉审美元素的构建,不但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求,而且达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因此,加强平面设计中视觉审美元素构建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本文对平面设计中的构成元素进行分析,并对构建视觉审美元素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所谓视觉文化,是指文化脱离了语言为主导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的文化现象。服装作为电影语言一部分,同样承载着烘托场景气氛、表达电影主旨的任务。服装的设计,直接关系到一部电影内涵视觉文化是否能有效传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