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现代语文教学理论认为 ,阅读活动既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 ,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的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 ,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的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 ,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复杂的情感活动。培养阅读能力就是培养以心智 (思维能力 )为核心的综合能力。要独立完成这种阅读活动 ,即把读物的语言、思维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思想 ,并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 ,达到与作者的情感交流 (共鸣 ) ,对于中学生 ,尤其是初中学生来说…  相似文献   

2.
阅读是个再创造的过程,书中的情感与阅读者的情感相融,这份新的情感也许会被表达出来,也许会一直埋藏在阅读者的心里。由于自己的生活从未和浪漫、刻骨铭心之类的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学论认为,阅读活动既是阅读者把读物的语言变为自己的语言,把读物的思想变为自己的思想这样一种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又是阅读者的大脑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分析、综合、比较、联想和想象这样一种复杂的心智活动,还是阅读者同读物作者进行情感交流这样一种复杂的情感活动。由此可知,阅读本身就具有不可抗拒的巨大的优越性。在语文教材复习中,阅读,更加显示了它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进行语文教材复习时,学生  相似文献   

4.
阅读者身份的转换.可形成三个层面逐渐深化的阅读方式:读出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据此又可达成阅读的三种目标,相应地实现阅读教学的三种意义。本文拟从阅读者的身份转换出发.探究阅读教学的起点和可能的终点。  相似文献   

5.
萧红和张爱玲两位作家的作品在阅读视野中维持着持久的生命力。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作者生命与作品生命完美汇合和阅读者与被阅读者情感强烈共鸣。萧红和张爱玲的作品具有永恒文学魅力与作者、作品和读者三位一体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正>阅读是自主探究的过程。它将符号、文字、图片、图表等视觉材料转变为声音,通过听觉神经的刺激,使阅读者理解阅读材料。阅读的节奏是由阅读者自行调节的,这需要阅读者拥有一个特定的阅读环境。特别对小学生来说,他们自控能力差,外部环境的营造可以帮助他们深层次地沉浸于文本世界中。因此,为学生创设阅读的情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一、叹人物之悲喜,感真情之可贵情感是阅读的重要体会,是学生与作者实现心灵碰撞的基础。而情感的来源又离不开人物,人物是文章的核心,是情节推进的关键。在情境创设中,通过人物情感的渲染、  相似文献   

7.
诗歌本身的飘忽性、不确定性使后世阅读者很难准确把握到"一就是一"的地步。情感滤清把感性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辨统一起来,从情感理解到跳出作者膜拜再到情感评价与反思,不仅仅是情感教学的层次得到了提升,其实也是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打开了更广阔的门。  相似文献   

8.
裁判亮分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独特体验,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创造性地对书面符号进行感知和理解并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达到预期阅读目的的真正有效的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9.
阅读理解是阅读者与作者间的一种交际活动,双方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阅读者对语境因素的利用程度.本文基于语境理论;通过回顾主要的阅读模式,分析讨论语言语境、情境语境、文化语境在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作用。提出提高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效率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注重情感体验”、“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等要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是丰富情感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会,课标中带有“自己”一词的表述就多达九处:“拓展自己的视野”,“有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说出自己的体验”,  相似文献   

11.
文学作品.应当尽力追求给读者留下形象的效果,增强形象性,借以丰富阅读者的想象,加深阅读者的印象.增强阅读者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12.
是否该给每一个灵魂一个自由的空间?这样的问题似乎答案很明显,是的。但是仔细想想,我们却似乎从来没有做到过。小作者用自己细腻的笔触,将这样一个看似浅显实则深刻的问题深深的凿入每个阅读者的心中,令人深思。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还是给出了他心中的答案:真正美好的事物.本身绝对不会因为大家的误解而失去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3.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内容的体会理解,感受出作者的情感,然后用自己的声音展示出这种情感。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我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14.
一、建构主义的文学鉴赏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潜能,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在更高层面上形成新的融合。文学鉴赏中,就意义建构而言,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商品格的认知重构过程。从形式上看,文学鉴赏是阅读主体和客体间的双重对话及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语码转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渗入到读者感情世界;与此同时,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更深层次解读作品,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15.
刘勰在《文心雕龙·知音》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这句话说明了诗文里面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思,包含着作者喜怒哀乐等诸多情感,阅读者要根据文本内容体悟出作者所反映出来的意趣,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或建立交会点,方能“读懂”诗文,参悟出作者的本意。新诗的阅读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善于“披文人情”,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阅读文本,行走于文本"世界"之中,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中人物对话;心灵与心灵碰撞,情感与情感激荡;感受人文思想温暖的阳光,沐浴人格魅力的雨露,体验精神家园的构建和洗礼,使之也能成为文本阅读者的一次幸福旅行,这是语文教师追求文学类文本教学的一种境界。作者认为,文学类文本教学通过内容确定、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的】1.学习延安军民以苦为乐、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中优美的意境。3.学习文章以小见大和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的写作手法。4.品味文章精妙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鉴赏文章的意境美和情感美。2.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3.品味文章精当的语言。【教学设想】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冥想入境法、诵读品味法、点拨互动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等。总体构想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作者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于叙事写景之中。教学这样的文章,要引导学生循其形,入其境,体其情,…  相似文献   

18.
成长     
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自己成长的道路时.儿时简单的快乐已被岁月吹散.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文章,使文章在内容上给我们一种诗意的感动.文章结构上从成长的无奈到回忆儿时的单纯,过渡自然:文章语言甜美而富有真挚的情感.思想深刻而富有哲理.读来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19.
《怀念母亲》是“祖国在我心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笔耕一生、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季羡林以罕见的真诚,引用日记、散文中的语段.剖露自己的心路历程.抒发自己在漫长的留学生涯中.对母亲和祖国的怀念。没有赤子之心,无法写出这样披肝沥胆的文字。没有情感的投人,也无法真正领略文本的内涵。十二三岁的孩子.缺乏现实体验和背景认识,在感受作者的情感方面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个性化阅读教学操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鹤 《吉林教育》2007,(3):42-4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实践,尝试阅读教学的创新。这种在阅读中对未知领域的了解和掌握,一般是由阅读者自己对文字载体传输的或概念,语义,或人、事,景物,或内容、材料、或传统、习俗,或理念、意义,或情感、态度等等的一种自然的、独立的理解摄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