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语文的作文教学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读、写、说、看"中提高学习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让小学生的各种交际能力得到锻炼,表情达意的更准确生动,提笔"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2.
写作是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但是相当数量的学生将写作视为畏途。其实,学生害怕写作,并非真的无话可说,而是在特定的规矩下迷失了写作的欲望与冲动。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要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写作之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解决"有话可说"和"怎么说"这两个问题。怎样才能"有话可说"?就要通过积累、阅读、读写互动三种方法来丰富自己的感情。而解决"怎么说"的问题,平时就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锤炼:(1)整散结合。(2)排比造势。(3)巧用比喻。(4)蕴含哲理。(5)引(化)用诗句。(6)确立风格。  相似文献   

3.
学生作文存在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解决这种局面,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方法是:第一,让作文与生活联系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其次,要让学生进行实践体验。第三,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习写作方法。这样,学生作文时就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4.
<正>由于性格、家庭教育、语言素材的积累、交际范围等方面的原因,许多学生在口语交际时存在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使他们能"信口开河",教师要善于开放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创设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从而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口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教师要从各方面努力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83):43-44
写作素材是作文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素材积累才能写出有质量的文章。本文在如何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写起作文有话可说方面做了探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7.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8.
作文的创新植根于学生语言的积累、知识的积累、情感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多赏读文学作品,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话可说,有词可用,有情可发,写出富有创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9.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农村小学生写作文普遍感到困难,主要原因是学生感觉没东西可写,不会表达自己想要说的事所要写的人物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作文教学时必须寻找和拓广农村作文的源泉,积累和整理农村学生丰富的作文资源,挖掘教材文本、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提高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作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石等华 《时代教育》2010,(7):185-185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广泛积累素材,留心生活中的每一次感动,还要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唤醒学生的生活情感.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让学生的作文在生活中生成,在生活中精彩!  相似文献   

11.
吴季 《辅导员》2010,(10):52-52
如何让一年级学生爱上说话写话?我认为关键是让学生有一个"大家都在说"的氛围,只有"有话可说"才会"要说",只有"有例可仿"才"会说",只有"有成就感"才会"爱说"。在激发一年级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方面,我作出了大胆尝试,基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结合他们的个性创作——画画,引导学生"用语言画画",看到什么?像画画一样一点一点地说出来,说出样子、说出色彩、说出自己心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一、夯实基础,积累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首先,必须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作文最大的困难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无材料可写。在作文教学中要突破选材难,让学生获取并积累大量的作文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努力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像能力,关键是要在方法的指导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也说:“学习的过程是逐渐积累的过程。”只有语言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文思泉涌,笔下生花。否则,心中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可见,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完成积累的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积累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积累和表达能力同步发展,让学生做到有话可说、有话能说.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许多学生总是谈作文"色变",一到作文课就感到腹中空空,无话可说;有的虽然有话可说,但不知从何说起,无从下笔.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累."要使学生腹中有"物"可"吐",有话可说,必须拓宽学生的生活领域,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到生活中去积累写作素材,才能更好地教学作文.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肓,丰富语言的积累。” 没有积累,就谈不上有真正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更不能学好语文。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才能形成有效的语言积累。丰富的积累,能形成好的语感,开启灵感之门,丰富的语言积累,才能让学生有话可写,有话可说。  相似文献   

17.
学生作文普遍患上了"营养不良"。医治学生作文"营养不良"的良药就是要加强营养,这个营养就是"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学生并不是没有材料,而是缺乏选择材料的能力。学生要学会选择突出主题的材料、真实的材料、典型的材料、新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8.
一、夯实基础,积累材料,让学生有话可说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让学生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想法.首先,必须注重平时的语言积累.……  相似文献   

19.
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应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必须:积累好词好句,在作文中能运用;有感而发,缘事而发,积极写作;持续激励学生,在赏识中体验成功,在评议中不断进步;让学生多练笔。  相似文献   

20.
宋养能 《考试周刊》2011,(32):54-54
语文教学不外乎"听、说、读、写"这几方面,其中"说"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人人参与"的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从而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智能,就必须从"说"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