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情境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地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受教育者在具体的情境中自发地产生某种情感体验的教育方式。因为这种方式所产生的情感体验是受教育者在此情此境中自发产生的,因而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然而,在具体操作中,由于教育者往往忽略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所设置的情境往往难以激发学生产生教育者所期望的情感体验,从而最终无法达到教育者预设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2.
积极实践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创设生活情境,通过音乐渲染情境,语言调动激情,让学习充满兴趣;视频带入情境,突破重、难点,让学习更轻松;角色体验情境,品读人物,让形象更丰满。总之,精心创设生活情境,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灵动丰厚,更情真意切,更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3.
茅宇华 《现代教学》2005,(11):25-26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是指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是开放性的。开放性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或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得到不同的结果:可以用不同的价值观去判断,产生不同的看法:可以从不同的生活经验出发,获得不同的感受。那么,我们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好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的关键在于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生想说、学生能说的情境。我认为具体有以下四个方面需要我们关注。  相似文献   

4.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说过:"‘情境教育’的好处是把教材教活了,把课堂教活了,把孩子们教活了,把教学过程的育人功能充分地体现出来了。"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手段及师生情感等因素之间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教学氛围,是指知识在其中得以存在和应用的环境背景或活动,  相似文献   

5.
情境与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6):28-32
真实情境与虚拟情境、"当事人"情境与"旁观者"情境的交叉与混淆给道德教育带来很多困惑,明确它们不同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教育情境和生活情境相互之间的关系是有效开展道德教育的前提。虚拟情境中的"不在场"与"不真实"向道德教育发出了警示,虚拟情境下的道德教育只是一种假设,它对个体道德发展的影响只是一种可能;虚拟情境与生活情境的关联是有效道德教育的前提。旁观者情境是个体道德学习和道德意识对象化的主要情境,对个体道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德育视域下隐性教育的情境创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性教育将德育的目标内隐于生活之中,将德育的过程寓于情境之中。它是淡化教育者角色身份的环境式、平等式、感悟式的教育,说到底是情境教育。情境教育不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环境教育,它是对环境教育的浓缩和升华,体现了教育者的创设意图和创设理念,彰显了德育的魅力和独有的价值。为了提高情境教育的有效性,创设的教育情境要体现目标性、任务性、评判性和全员性的特征,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必须关注教育者介入情境的方式、学生融入情境的方式和情境对学生的影响方式。  相似文献   

7.
在“化学肥料”一节中基于史实情境、真实生活情境、展望未来情境等,在落实知识目标及核心素养目标的基础上,以生命教育为视角设计开展教学,通过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真实与活力,从而使生命教育与生活相融合,与教学相融合。  相似文献   

8.
杜威在其实用主义哲学中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经验来自于真实情境的刺激。从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角度来看,教育情境的构建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教育装备作为教育情境构建的基本载体,在构建教育情境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育立足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将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相结合,以情境体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在特殊教育领域,努力实践情境教育理论与方法,构建生态化的情境课堂,为特殊学生学习生活本领、体验生活乐趣、应对生活问题探索有效途径,让特殊教育能够合"情"合"理",帮助特殊学生融入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
朴英兰 《成才之路》2014,(25):70-71
情境创设性原则是目前艺术教育实践中最经常贯彻使用的原则之一。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巧妙采用教育媒介,创造出一种适于其功效发挥的氛围、环境,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自然而然地得到感情世界的熏陶,思想境界的提高,多种知识的学习,达到整体素质得到提升的目的。全文主要论述情境创设的意义、情境的内涵、情境的开放性与广泛性。  相似文献   

11.
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小学教育阶段有别于中学教育,更注重将知识生活化,提倡将生活与教学结合。我们现在正大力倡导课程变革,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注重将生活情境融于课堂,以努力实现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接轨[1]。课堂教学作为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更要明确其本职,体现其生活教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各类信息技术推动了课堂教学的理念、模式、手段等方面的变革,重构了情境教学模式,引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升级。教育信息化2.0环境突破了传统情境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创设了五大"情境环"递进式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情境教学模式五大"情境环"具体是指:课前相关知识预习情境,学习目标思考情境,小组协作学习情境,学习成果展评情境,学习目标达成测验情境。  相似文献   

13.
陈秀莲 《文教资料》2007,(36):116-118
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际教育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教育由单纯传授知识、技能转向教人应对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的层面上来。教育思想的巨大发展,要求实现教育目的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甚至教材改革都必须发生相应变化,进行相应的转型。情境教学的理论应运而生,逐渐被世界及我国接受,并且在我国广泛开展起来。本文指出了目前中学语文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构建中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心理教育是在一定情境中展开的,心理教育目标通过情境的作用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物质情境是开展心理教育的基础,从心理教育名称所构成的情境到心理教育的空间情境和咨询室的情境设计等都潜在地影响心理教育的成效。心理教育过程对学生的影响是即时的、综合的、流动的,文章着力分析的是暖身情境、问题情境、留白情境、模拟情境等。  相似文献   

15.
情境教育的“情境”是指人为优化了的环境,这种根据教育目标优化的环境,充满着美感和智慧的环境氛围,与学生的情感、心理产生共鸣和契合,促使儿童在现实环境与活动的交互作用中,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实现环境优化的统一和谐,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教育叙事写作和教育专业阅读如同人的两条腿,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会让我们在教育的梦想之路上走得更远。两者最初不一定是并驾齐驱的,但当真正投入到教育情境之中后,两者就会形成必然的联系,并成为我们教育生活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一般教育理论认为美国哲学和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杜威(jdewey1859-1952)是最早提出“情境”这个概念的。他认为“思维起于直接经验的情境”。传统教育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设置能够引起其思维的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有一个“真实的经验的情境”。因而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倡导把设置情境作为一种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整体发展的教学手段。 简单地说,情境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教学场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得到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之间的逻辑关系涉及教育叙事的核心逻辑。二者具有自身的概念内涵,同时,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具有深层逻辑耦连,厘清教育情境与教育叙事情境的逻辑关系,对教育叙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教育叙事情境不是教育情境的直接转译,而是以教育情境为研究基础,教育叙事情境是教育情境的问题性提炼和深描,达到以教育叙事研究教育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情境教育在于我们教育工作者去善于捕捉利用 ,激发学生的情感 ,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韩叙虹 《物理教师》2008,29(6):14-16
当前,我们仍然遗憾地看到中学物理教学存在严重的“失衡”问题,学生在学校教育中所获得的物理学业智能与现实生活、社会所需要的实践智能并不一致。例如,教学情境与真实情境失衡,实验情境与生活情境失衡,个别化学习与共享认知失衡等等^[1],如何解决物理教学中的诸多失衡问题,“生态化教育”概念则为此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