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任何教学主张的提出,都有它的背景和思考。文化语文也不例外。从童蒙时候起,我就觉得文字、文学和艺术是一种神圣而神秘的存在。它们会载着我飞向一个个美丽、梦幻的世界,让我的童年生活充盈着文字带来的魔力般的诱惑和文学给予的浪漫气息。这是一段难以忘  相似文献   

2.
陈依依 《华章》2011,(6):34-34
【作文题】 1.请抓住你上学或放学时的所见所闻,写出你的街头一瞥。要求:①题目自拟,②600字左右。2.走在某个大都市的街头,看着形色匆匆的人流,你可能有很多思考,请你捕捉一处街景,并写出你对这个景象的思考。要求:①题目自拟,②不少于600字。  相似文献   

3.
走吧,回家     
也许她不曾为谁留下繁华雍容的梦,也不曾予以谁伤怀动情的诗;也许她不曾在岁月中留下辄印,亦不曾沾染过历史的墨迹。但,她那附着庄重与朦胧的魅力,却无时不拨动着人的心弦,只留下莫名惆怅的颤音,回荡在灵魂深处。因为,她是家,是人们魂牵梦萦的归处。  相似文献   

4.
以前,放学后我都跟妈妈一起回家,因为妈妈总认为我还小,而且回家要过三条街,担心我路上不安全。今年我11岁了,已经长大了,终于有了一次单独回家的机会,别提有多高兴了。那天下午,我非常兴奋,老想着快点儿放学。放学铃声终于响了,同学们排好队伍,像一只只小鸟,一个接一个飞出了校门。  相似文献   

5.
一、走在回家的路上:落实语文的本体 关于语文本质内涵的理解,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所在。叶老的“语文”就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合指,也即“话”和“文”的合指。“语文”一词其实涵盖了人们语言交际的听、说、读、写的行为和“语言运用”的结果。那么按照“语言”和“言语”的理论,听说读写的活动及其结果,都应该属于运用语言的行为和产物,即是与“语言”即联系而又有区别的“言语”,这么说来,“语文”的内涵是“言语”才合适。因此,我思考: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时代》2009,(11):14-17
“同学们,再见。”顿时.宁静的校园像一锅煮开了的水般沸腾起来。终于下课了.我——小学四年绶的一个普通小学生,迅速整理好了书包.踏上了回家的路。  相似文献   

7.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与运用。语文教学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在读写听说中紧扣语文本体,处理好以下几对主要关系,教出语文的个性。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基础教育中,语文课程区别于其他所有课程的特质在于它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为根本宗旨。语文的本体就是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语文教育必须走在“语文”的路上,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否则就会走向自我消亡的悬崖。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缘起 1.童年的记忆:那一段终身难忘的直觉经验 从童蒙时候起,我就觉得文字、文学和艺术是一种神圣而神秘的存在。它们如现代儿童喜欢的哈利·波特的神奇扫帚,会载着我飞向一个个神秘、美丽、梦幻的世界,让我的童年生活充盈着文字带来的魔力般的诱惑和文学给予的浪漫气息。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直觉经验,是我后来“文化语文”探究的懵懂启航。  相似文献   

10.
一、“文化语文”是祝禧的语文教育主张,折射着她对语文教育的哲学思考 日本哲学家、思想家中江兆民曾对哲学作过一个比喻。他说:“国家没有哲学,恰像客厅里没有字画一样,  相似文献   

11.
葛文虎 《生活教育》2012,(13):74-75
语文教学似乎一直都是在教育界争论不断的,因为我们的课堂似乎在学生的眼里上与不上都一个样,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在学生意识形态的成长过程中并没有看到它的“聚变”效应。语文课堂也从此就落入了形式课,朗读课。所以,在很多人的眼里,语文课谁都可以来教,其专业的影响力远远逊色于其他的专业课。教育专家赵镜中提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的课堂,一般都是不会的人问问题,会的人回答;可是我们的课堂却是会的人拼命地问,不会的人拼命地回答。”这确实是一种扭曲,我们把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经历演变为了一种教师的展示,展示他的深刻挖掘,展示他的读者思考,展示他的内涵解读,难怪,不断有专家说“基本功很扎实”。但我们看到,这种扎实背后的是什么?无视学生的独特存在,我们有一千个理由说我们的解读如何如何,但我们却把这种读者的姿态强行加在学生的肩膀上,无疑是一种“智慧的绑架”。  相似文献   

12.
第一次见到潘文彬是在2003年初秋,那是一个果香飘溢的收获季节。我与陈树民、成尚荣、戴兴海、芮琼等几位同志相约去听他的课。在南湖第一小学绿阴掩映的校园里,潘文彬接待了我们。这位当时南京市最年轻的特级教师,一袭布衫,浓眉明眸,文静中透发出机敏,质朴里飘溢书卷气,十分潇洒、精神。那天,潘老师上的是《爷爷的芦笛》。在教学中,他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自己创作“阅读地图”,然后抓住“阅读地图”扣词析句,品读体悟,交流讨论,步步深入。  相似文献   

13.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要走在“语文”的路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修斌 《现代语文》2006,(10):55-55
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九年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丰富语言积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吸取课中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5.
[活动速递]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2005年 10月10日-11日,在美丽的黄山脚下,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25周年庆祝活动隆重举行。成立于1980年的全国小语会,走过了25年的春华秋实,在行进的道路上一程山水一程歌,如今正风华正茂、意气风发地引领着语文新课  相似文献   

16.
刘秋娣 《辅导员》2014,(10):97-97
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7.
“快看,快看!一只啄木鸟!”爸爸扯着嗓子喊,一副兴奋的样子。我一听,一骨碌就爬了起来,连拖鞋都没穿,就迫不及待地向阳台冲去,快得像一颗刚出膛的子弹。  相似文献   

18.
文本解读能力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解读文本的深度直接影响和制约其教学的效果,正如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所说:教师解读文本有多深,他的学生就能在课堂上走多远。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虽然已经渐渐褪去新课改之初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浮华,但是过度依赖教参和网络,照本宣科的局面仍然普遍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语文教师钻研文本,深度解读文本,从而还原语文的本色,彰显语文教学的魅力。下面笔者想就深度解读文本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作者肖培东是浙江省最年轻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和教授级高级教师。他的这篇听课笔记,基于苏教版高中语文第二模块的《像山那样思考》《西地平线上》,文体别具一格,文风自然清新;更重要的是,它道出了语文教学的真谛,说出了语文教师成长的心迹。意味深长,值得品读。  相似文献   

20.
文化一词最初的意义,是耕种、练习、居住、留心和注意、敬神等。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说:文化或文明,是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文化有如空文化是语文的土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