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版"庚申猴"能换一套房,不少老邮票价格翻几番……在经历了长期的低迷后,邮市回暖的点滴迹象牵动人心。闻听各路传言,集邮人心中难免暗喜,连一些不集邮的人也开始打听邮票那些事儿了。热闹表象的背后,人们也在理性地思考:邮市的又一次高峰真的来了吗?这次究竟能持续多久呢?对今后的发展有何影响?而面对纷繁的市场,普通集邮者应该保持怎样的心态呢?带着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集邮博览》邀请在京相关人士,畅谈近期动向,纵论邮市格局,谈笑之间,不乏真知灼见。现将部分发言整理成文,也算是为您"借一双慧眼"吧!  相似文献   

2.
戴志强 《收藏》2009,(8):166-167
获悉《收藏》杂志社将为200期出专刊的消息,非常高兴。为表庆贺,我想到了金银铤(锭)。金银铤是祥瑞之物,具有富贵之气,国内对于金银铤的收藏,正在逐步升温,正在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相似文献   

3.
《上海集邮》2006,(6):6-6
本刊讯 南京市集邮协会、献集邮研究会,《集邮》杂志社,《集邮报》社、《集邮博览》杂志社,《上海集邮》编辑部,《天津集邮》编辑部等七单位主办“我心目中的2005年‘五佳’、‘十优’集邮报刊”评选办法:在下列10种省级集邮报刊内,挑选5种(其中报纸型至少1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在下列30种其它集邮报刊内,挑选10种(其中报纸型至少2种,数字下带划线的为报纸型)。  相似文献   

4.
2012年是《集邮博览》而立之年,是中国集邮界的一件大事。杂志社的朋友希望我能为此写点什么。作为与《集邮博览》相伴30年的集邮者,动动笔理所应当。20世纪80年代初,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我国的集邮活动逐步走上了发展、繁荣的道路。1982年《北京集邮》的诞生及至走过的30年,不仅使其成为中国集邮活动的见证者,也成为集邮活动的推动者、促进者,它作为集邮媒体所做的贡献,应当在集邮史上记上一笔。  相似文献   

5.
《集邮博览》2011,(6):10-11
集邮界研究邮品的人很多,但因为研究邮品也研究“火”的集邮者似乎并不多,宋冀平便是这其中之一。借文献集邮研究会访问团到北京与《集邮博览》杂志社交流的机会,本刊采访了宋冀平。  相似文献   

6.
《集邮博览》已走过而立之年。30年来。它从一份不定期刊物,逐步发展为季刊、双月刊,最后壮大成月刊。作为北京的集邮者,我自然而然地成了它的铁杆读者。大概是爱屋及乌吧,对于与之有关的一切,也是十分珍惜的。前些天翻捡藏品,找出几枚杂志编辑在不同时期寄给自己的公函封,其上所印社址的变迁可以说是《集邮博览》不断进步的记录。  相似文献   

7.
应茗 《集邮博览》2012,(7):44-46
《集邮博览》杂志从创刊至今已30年了,它从最初非常稚嫩的薄薄的黑白小册子,发展到今天的全彩大开本杂志;从不定期出版,逐渐过渡到季刊、双月刊、月刊的正常轨道;从停刊到复刊,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历程。现在,它已成为广大集邮者熟悉的工具书之一,同时也成为像我这样的文献集邮者的收集对象。通过多年对《集邮博览》杂志的收集、整理,我归纳出一些浅见,供同好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8.
流年似水。《集邮博览》创刊整整30年了。作为朋友、作者、读者。我对这本刊物怀有深挚的感情。因而,蒙编辑遨稿,义不容辞地要写点回忆的文字作为纪念。30年前.《集邮博览》的前身《北京集邮》创刊,可谓生逢其时。改革开放春潮涌动,神州处处春消息,在十年浩劫中被践踏的集邮之花也重新绽放。虽说刚出版的《北京集邮》限于当时的条件,模样还不大俊俏,但在众多集邮者看来,她是自家的闺女,怎么看怎么顺眼。  相似文献   

9.
林猷熙 《集邮博览》2012,(10):19-19
《集邮博览》第8期刊出《建议调整生肖票发行时间》一文,读后觉得有点道理,但并不充分。以愚之见,生肖邮票发行时间没有必要调整。每年元月5日为的是让集邮者及时买到下一年的生肖邮票,更从容寄发生肖邮品。  相似文献   

10.
曹骋 《集邮博览》2014,(12):28-32
《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刊登了北京李坤先生撰写的《让人左右为难的改退批条》一文,文章列举了两枚国际邮件退回批条实寄封,作者同时希望广大读者对两枚实寄封上的退回批语释疑解惑。为此,作为一名长期与国外邮友交往而经常交寄国际邮件的集邮者,笔者特对该文提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并就相关常识给予说明。  相似文献   

11.
戳趣园     
《集邮博览》2018,(4):64-64
每一枚戳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近些年,各地邮政在邮资机戳方面持续发力,推陈出新,引发了新一轮的收集热度。更令人惊喜的是,在推出邮资机戳的同时,有的地方还会设计制作专门配合戳的封片,为邮迷们又添一份邮趣。《集邮博览》杂志社在北京,  相似文献   

12.
认识和喜欢《集邮博览》是缘因它的名字。有种看到此刊,可博览所有集邮报刊书籍的意味。20年前,我在报刊店随意翻书之时,发现了《集邮博览》,感到此种刊物有对同类刊物拾遗补缺之感,立即将此杂志购走。  相似文献   

13.
7年前的6月,我在北京市集邮协会组织的一次集邮学术研讨会上,作了题为《确立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的发言。随后杂志社的编辑让我尽快把讲稿整理成文。决定在杂志上发表。当时,我为《集邮博览》对于集邮文化这个论题的敏锐给予肯定。我以这个题目撰写了文章,很快就发表了,那是2005年。  相似文献   

14.
    
2011年,《集邮博览》在栏目位置上的调整,把资讯栏目从"前沿阵地"撤到"大后方",这样的做法从本质上讲,是对刊物定位的重新解读。去年,在杂志社开展的意见征求活动中,我们体会最深的一点是,《集邮博览》读者群的素质极高,大家读刊、品刊、识刊,其专注度和专业性令编者汗颜。  相似文献   

15.
读《集邮博览》2011年第5期,刊有山东张景用先生的“一枚封见证我的终身大事”一文,文章以优美的笔调。从一枚纪念封开始述说自己婚恋的情感,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给读者以知识和趣味,可见一枚纪念封的魅力。但读后感到很“别扭”,在集邮知识上存在着一块致命的“硬伤”。愿与作者共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补课     
乃君 《集邮博览》2012,(4):61-61
我和《集邮博览》的渊源可追溯至1984年冬季,那时刊名为《北京集邮》,从我们相识到现在,屈指算来已经有28年。那时的我刚刚参加工作,还是单身,每月四十几元的工资要交给父母,所以常常是忍饥挨饿,上下班安步代车来省钱。虽然当时是季刊,但能够偶尔凑足钱买一本,  相似文献   

17.
《集邮博览》2011,(10):24-24
1982年,《北京集邮》悄然诞生;2012年。《集邮博览》迎来730岁的生日。子日:三十而立。的确,30年的时光,“博览”已由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长大成人,从最早的32页的小册子扩充为现在的96页的全彩刊物,一本杂志30年的变迁,也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小小缩影。  相似文献   

18.
王辉 《集邮博览》2014,(12):46-47
《集邮博览》曾连续刊登了几篇关于普资加印封片批号的文章,解读得都很透彻,引起了封片研究者的极大兴趣。但是,对于这种批号出现在非邮资封片上,却未见有声,看来这是一个还未引起注意的话题。  相似文献   

19.
经纬 《集邮博览》2011,(11):88-89
《集邮博览》2011年第八期刊登了拙文《一张房卡一段记忆》后,笔者深受鼓舞,又兴致勃勃地把自己收集的国内房卡进行了整理。经过这么多年的收集积累,藏品着实不少。每一张房卡,都记录着一段美好的回忆。挑来选去,难以割舍,但由于篇幅有限,只能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房卡与读者朋友共赏。  相似文献   

20.
交友信息     
《上海集邮》2011,(10):31-31
徐新福317300浙江仙居县炉兴中路32-2号集新中国邮票、集邮文献,征"文革"前《集邮》,及《集邮博览》、《上海集邮》《天津集邮》。刘亦仁430056武汉市沌口泰合花园83栋1门101室集信销票、医学、动物、昆虫专题,换老纪特信箱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