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养学生感悟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感悟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无迹可求。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悟的策略基本上是诵读、体验、涵泳、联想、想象而已。去掉感悟的神秘主义外衣,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并把握它。悟,就是直觉。感悟,就是悟。感悟的关键是要有某事某物的“触发”。培养学生感悟,就要抓住“愤”、“悱”,寻求感悟机缘,“感悟”才会随时伴随学生左右。  相似文献   

2.
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师的指导不仅在于让学生有所感有所悟,还要让学生逐步学会感悟。  相似文献   

3.
给学生思维与活动的空间,从物理规律中寻找生活感悟,注重情感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中动、悟、情的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较为理想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感悟有"自悟"、"导悟"两种形式: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力求读中自悟;另一方面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在驱其意的同时悟其法,促进他们学会学习,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感悟是学生接受外界信息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只有大力提倡感悟,进行感悟教学,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理解和认识感悟,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的关键。而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感悟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创造条件,用合适的方式,努力激发学生兴趣,积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感悟,真正使学生感有所得,悟有所进。  相似文献   

6.
重新审视感悟的内涵特质及其培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感悟披上了神秘主义的外衣,无迹可求。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感悟的策略基本上是诵读、体验、涵泳、联想、想象而已。必须去掉感悟的神秘主义外衣,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并把握它。感悟,就是由感而悟。悟,就是直觉。感悟的关键是要有某事某物的"触发"。培养学生感悟,就要抓住"愤""悱",寻求感悟机缘,"感悟"才会随时伴随学生左右。  相似文献   

7.
古诗教学重在诵读感悟,一般采用读、解、感、悟四步教学法。但是,对哲理性古诗,这样的教学是不够的,会使学生的认识肤浅。教学哲理性古诗,力求让感性的"悟"与理性的"用"相结合,让古诗焕发出现代生活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现行小学语文教学对感悟的培养大多局限于阅读教学,其教学策咯基本是诵读、体验、联想、想象而已,学生所获只是些皮毛之悟,造成大量的伪感悟。我们应正确认识感悟,并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去培养学生感悟。创设“愤”“悱”情境,寻求“感悟”机缘,让学生获得认识上的飞跃。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感悟”没有实在的衡量标准,多数走向了泛化与随意.只有明确了感悟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悟义、悟象、悟情、悟旨、悟境、悟言、悟韵、悟式、悟法、悟体这十种方式,才能实化感悟,提高感悟的效度.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中,“读中感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但由于“感悟”没有实在的衡量标准,多数走向了泛化与随意.只有明确了感悟的指向,在实际教学中,运用悟义、悟象、悟情、悟旨、悟境、悟言、悟韵、悟式、悟法、悟体这十种方式,才能实化感悟,提高感悟的效度.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经常看到学生对课文语言悟不到、悟不深的现象,让笔者对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有一种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慨。感悟是什么?教育者认为感悟是一种模糊的整体性的悟,是一种感性化的悟,是一种形象直观的悟,是一种主观个性的悟。这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悟如何去触动,如何去激活呢?  相似文献   

12.
邓丽娜 《宜宾学院学报》2004,7(1):100-101,108
“言外之意”是语言模糊性的一个体现,语文课本中多意、隐含的模糊语常有可见。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意悟到其中深层次的意蕴,本文通过对作品和读者(学生)的综合分析,提出教学中深层感悟的原则,究其深层感悟的实质,以提高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13.
王莹 《教学随笔》2013,(10):114
想要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做个有心人,使学生学会自由、有创意的表达,走个性化之路,展现自我,写出个性化作文。引导学生悟课文作者之悟,进而从中受到启发;在实践中指导学生由感知、感受向感悟升华;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14.
面对当下出现的奇怪文化现象,在新课程改革一波又一波的推进下,感悟式阅读教学被推至教学前沿。可以从在多形式朗读中感悟、在情境创设中"唤"悟、在深层对话中"导"悟等方面尝试感悟式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悟"的品质层层提升,在心灵里开出思维之花。  相似文献   

15.
感悟导学法     
"感悟"是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协调、融合,是心理准备达到一定程度后的一种渐进式的质变."感悟导学法"以"悟"为主线,贯穿抄、听、说、读、写,引导学生去体味生活,升华心灵."感悟"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它是一个不断积累,最终产生质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感悟是个体的活动,是学生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获得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需要外部的力量的支持和作用。教师适当而有效的指导,可以催生感悟并推动感悟的深化。因此,学生自悟与教师导悟相结合,是培养感悟能力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感悟?《辞海》指出:感悟就是“受到感动的醒悟”。感悟就是悟,有浅悟、深悟、渐悟、顿悟等等,形式复杂多样。感悟因人的差异,呈现不同的层次。感悟的获得是“渐修”,日积月累、阅历经验、个性认识是感悟的先决条件。新课标强调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如何培养?这里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新英语课程标准建议阅读教学要注重体验感悟。注重体验感悟显现了英语语言的特性,也遵循了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阅读教学中倚重体验感悟的主要策略有:切身体察、活化形象、诵读涵泳、点拔促悟等。在体验感悟的同时,辅之以语法知识的学习,伴之以理性的思考和系统的训练,那么体验感悟将成为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提升学生英语语言素养的又一增长极。  相似文献   

19.
陈红 《教育现代化》2006,(6):114-114
作为学习的主体者学生,如果自身不能觉悟、感悟、醒悟,一天到晚糊里糊涂,如浮萍那样随波逐流,是难有长进的。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者教师,为了学生的茁壮成长,就得千方百计地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主动接受教育,自觉地感悟,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悟”是一种积极性思维,“悟”是一种智慧升华,“悟”还是一种主动性行为的表现。我们常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这个主体,常常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靠教师的启迪感召,尤其是靠班主任老师善于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能不断地觉悟、感悟、醒悟。  相似文献   

20.
感悟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阅读、观察、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对知识自悟、顿悟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感悟教学就是政治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没有感悟就没有政治课。那么,高中政治课如何实施感悟教学呢?我认为,应让学生在回归生活中感悟,在真情实境中感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