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归属感是在一定的群体心理环境中产生的。群体心理环境是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积淀下来的、具有共同心理反应的、使群体成员都能感受到的心理环境。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环境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便接受群体中的某些心理体验、感受,同时,个体也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产生了与  相似文献   

2.
寓心理教育于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教育,是指根据个体心理活动的规律,在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指导下,采取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个体的心理潜能,提高个体心理机能,进而促进个体整体素质提高的教育活动。心理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提高艺术性的重要方面,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生班级管理工作中注重开展心理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3,(A0):168-170
心理弹性是在积极心理学背景下提出的概念,是能力与发展过程的统一体。通过对目前心理弹性研究内容的综述,文章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研究普通人群的心理弹性,注重心理弹性的普遍性;其次个体的心理弹性在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在研究中应注重心理弹性阶段性与情境性的特点;最后个体的心理弹性的发展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个体的内部、外部保护性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陈亦珠 《课外阅读》2011,(10):119-119
心理归属感是在一定的群体心理环境中产生的。群体心理环境是组成群体的个体之间和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积淀下来的、具有共同心理反应的、使群体成员都能感受到的心理环境。生活在群体中的个体,受群体心理环境的心理因素制约,会发生一种彼此接近、趋同的类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便接受群体中的某些心理体验、感受,同时,个体也自觉地把自己归属于该群体,产生了与改群体的归属感。本文主要针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缺乏城市归属感的心理分析与团体干预,使这一群体成员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相似文献   

5.
青春期心理危机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青春期心理危机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事件带来的影响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后,个体陷入的一种应激状态,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解决。青春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承受各种突发事件对自身心理的冲击,需要求助外界的帮助才能使自己重新达到心理平衡。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概念及观点生态化运动是生态学观点在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所谓“生态化运动”是指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个体与自然、社会环境中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从而揭示其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个体是在真实的自然、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个体的心理活动不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心理发展要受到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又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又完整的系统。因此,在心理发展的研究中,应将被试放于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考察,从他们和社会的相互作用中,从社会环境的各因素的…  相似文献   

7.
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心理输入系统、心理执行系统和心理输出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个体心理结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依据个体心理物质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依据个体心理动力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据个体心理定向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相似文献   

8.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够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心理理论"及相关研究的范式以组织实施儿童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当前。心理弹性(resilience)研究在发展心理学界已成为一个较为活跃的研究领域。对于心理弹性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理解。Wagnild&Yong(1993)将心理弹性定义为个体用以调和压力的消极影响,提高适应能力的一种个性品质。Rutter(1990)将心理弹性描述为处于高危环境中个体积极的,发展性的适应结果。Masten(2001)认为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适应与发展中克服高危因素而取得一系列的积极结果。Luthar(2000)认为,心理弹性是描述个体在处境不利条件下积极适应的一种动态过程,它不是一种个体特质或其他的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10.
心理理论的相关研究对游戏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心理理论”(Theory-of-mind)指个体对他人和自己心理状态及其与他人行为关系的推理或认知。心理理论使得个体能够对自身及其他个体的行为进行解释和预测,从而在个体的社会认知、社会行为、个体间理解与社会交往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参考“心理理论”及相关研究的范式以组织实施儿童的游戏活动对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其特征是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韧性。  相似文献   

12.
个体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传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探讨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因此不仅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上既不全,又有误,而且在对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缺乏必要的互相感应联系。实际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按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个体心理正是在  相似文献   

13.
个体心理是如何发生、发展的?传统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指出,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潜在可能,环境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而学校教育则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由于这种观点在探讨个体心理的发展上,缺乏整体把握、系统分析、动态研究,因此不仅在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纳上既不全,又有误,而且在对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认识上,缺乏必要的互相感应联系。实际上,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是多种类、多层次的,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存在着非线性的关系。按系统论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不断与外界发生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开放系统。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就是它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而这种相互作用便构成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动态空间系统.个体心理正是在  相似文献   

14.
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心理输入系统、心理执行系统和心理输出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个体心理结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依据个体心理物质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依据个体心理动力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据个体心理定向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相似文献   

15.
个体心理结构及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体心理结构是一个动态系统,由心理输入系统、心理执行系统和心理输出系统三个子系统构成.个体心理结构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作用:依据个体心理物质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和深度;依据个体心理动力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依据个体心理定向要素来定位思想政治教育的向度.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主要研究非线性系统演化过程的行为特征的混沌理论给我们理解真实、复杂的人的心理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混沌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的本质是非线性的。混沌是个体心理演化中的突变阶段,是导致更高阶段有序结构出现的动力学基础,心理咨询和治疗的目的是帮助个体适应环境和自我的变化。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要关注偶然心理现象和行为,避免心理蝴蝶效应等。  相似文献   

17.
每个人都有自我感,都有把自己从周围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独立出来的意识,即自我意识,也称自我。自我的内容包括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这三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本文想着重讨论的是学生的心理自我。所谓心理自我指的是个体对自己心理活动的知觉,即个体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理状态、心理特征、能力、性格、信念、理想等的认识。心理自我是个体自我意识的核心。埃里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情境中,通过自身与社会的双向互动,逐步形成社会心理定向和社会心理模式,学会履行其社会角色,由自然人转变为社会性的人并不断完善的长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一、青春期心理危机的内涵心理危机是指事件带来的影响超出了个体的应对能力后.个体陷入的一种应激状态,需要借助外界力量的帮助才能解决。青春期是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是从幼稚走向成熟、从家庭步入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青春期心理危机是指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在其学习和生活中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等各方面的原因,自身已有的资源和应付机制无法承受各种突发事件对自身心理的冲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心理理论影响听障个体的同理心发展、人际交往以及融入社会的程度等。心理理论的加工机制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目前研究者对于个体心理理论的加工机制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语义加工在个体推理他人心理状态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有的研究则认为工作记忆才是个体在心理理论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因此,本研究以听障大学生、健听大学生各81名为被试,采取双任务实验范式,通过让被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语义加工理解故事内容、推理故事主角的心理状态,同时执行工作记忆任务,考察工作记忆在听障大学生心理理论中的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听障大学生而言,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的负荷干扰程度更为严重,语义加工不足以支撑其推理他人的心理状态,因此在推理他人心理状态阶段中施以重工作记忆负荷,可导致听障大学生推理他人心理状态的失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