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神经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难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理解这一难点的基础和关键。现就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简要介绍如下:1 细胞膜内、外某些离子浓度的比较科学家对膜内、外几种离子成分进行精细测定的结果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2.
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生物电、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以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制和影响其大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动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是近年来高考的重点和热点,神经调节的试题多以图表组合的形式考查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及传递机制;激素调节题多以多种植物激素相互关系及反馈调节等图解形式呈现。1突破策略1.1动作电位的产生、传导及传递1.1.1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基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恢复依靠各种离子在神经细胞膜内外的分布及跨膜运输。静息时形成外正内负的极化状态,是由于神经细胞膜对K~+通透性大,K~+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实际,介绍了神经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类型,分析了静息电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离子机制,并对静息电位的形成、兴奋性突触后膜电位的特点、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和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在引发动作电位中的作用、复极化过程中形成超极化电位等教学难点作了较为清晰的知识疏理。  相似文献   

5.
神经冲动的传导过程中,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Na^+的内流引起的。那么Na^+的内流是否耗能?动作电位又是如何恢复为静息电位的呢?而静息电位的产生主要是由于K^+的外流引起的,那么K^+的外流是否耗能?学生普遍对Na^+的内流和K^+的外流究竟是自由扩散还是主动运输存在疑问。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课本(试验修订本)93页有这样一段话:“神经纤维在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即电势)表现为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位。”此即静息电位;“当神经纤维的某一部位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就发生一次很快的电位变化,膜外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膜内由负电位变为正电位……”此即动作电位。那么,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是如何形成的呢?  相似文献   

7.
历年高考题中多次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生理机制。本文深入分析这两种电位产生的原因,剖析细胞膜内外钠离子、钾离子改变后两种电位的变化特点,为新课程高考下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新课改以后,人教版关于兴奋的传导讲得仍然很简单,学生学习时有些问题不是很清楚,在做题时就会遇到困难。比如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钠离子、钾离子运输方式等类型的题。兴奋的传导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对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课本中是以小字形式这样描述的:神经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静息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神经肌肉静息电位、动作电位产生的机理和对电位的记录方式,以及K+、Na+、Ca2+、Mg2+等离子对神经肌肉兴奋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教材中关于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的内容,只简单介绍了它们的膜电位差特点,并没有讲述它们的形成原因。在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膜电位差特点难以理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讲述中简单介绍它们的形成原因就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1.
<正> 在2007年的生物高考广东卷以及2003年生物高考上海卷中都涉及电流方向的指针偏转问题,现举例分析如下:试题1 (2007年生物高考广东卷第25题)神经细胞在静息时具有静息电位,受到适宜刺激时可迅速产生能传导的动作电位,这两种电位可通过仪器测量。A、B、C、D(图1)均为测量神经纤维静息电位示意图,正确的是 ( )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否是复极化过程以及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是否与动作电位的峰值有关这两个与神经调节相关的问题,从离子水平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神经纤维电位测定的具体方法的介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原理分析,阐述相关知识在生物科高考中体现形式和解题指导.  相似文献   

14.
乔欣  胡雅云 《新疆教育》2013,(15):279-279
笔者结合2013年生物高考大纲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的要求,如何让中学生理解人体神经纤维的传导过程,帮助学生突破对细胞的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和兴奋的传导机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刘建峰 《中学生物学》2009,25(11):61-61
当神经细胞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兴奋(静息电位到动作电位的变化)并以电信号的方式传导、传递(涉及到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兴奋。这种变化可以通过电位表进行检测(见人教版新课标教科书必修3第17页图2—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下面就电位变化引起电位表指针偏转问题做进一步的拓展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神经调节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教学实践中几个不易理解的问题和疑问做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陈志宁 《考试周刊》2011,(40):175-176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1细胞未受刺激处于静息状态时膜电位为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包括去极化和复极化两个阶段,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顺序传播即神经冲动的传导。  相似文献   

18.
<正>高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神经细胞膜上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的原理及递质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的方式的问题,以及题目中涉及水通道运输和有关物质透过膜的层数等问题,对此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其实这些问题是与不同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有密切关系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0,(A0):117-118
文章以浙江的一道高考题为例,详细讲解了神经调节过程中电位变化曲线图的形成原因,并将此图分解为4个区段:静息状态、形成动作电位、回复静息电位、钠钾泵作用时期,并最终总结出"上升支Na+内流;下降支K+内流;下降支K+外流,方式都是协助扩散"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正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中的主干、核心内容。其中关于静息电位、动作电位图像的分析,既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又是高考中的热点。不少学生对于此类问题感到无从下手,不能准确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下面就该类问题的解题策略进行分析总结。一、明确膜电位的记录方式是解题的切入点膜电位的记录分为细胞内记录和细胞外记录两种方式。细胞内记录(图1中的A)是用微电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