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类比”即是一种在找出两个不同事物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后,把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事物,从而对另一事物做出假定性说明的推理方法[1]。在教学中,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以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物理概念、实验和加深学生的记忆而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一大“法宝”。但是,其中也不乏因一些教师对“类比”的“一知半解”或是“不恰当使用”而使“类比教学”走入误区:误区一忽略“类比法”的自身局限性,“随便”做出类比例1某教师在讲课时即兴发挥:“电与磁类似,都是同性相斥,异性相吸。”课后,这一“随便”的类比却使得部分学生在…  相似文献   

2.
“类比”是一种在找出两个不同事物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点后,把一事物的有关知识推移到另一事物,从而对另一事物做出假定性说明的推理方法。在教学中,它作为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因能帮助学生理解复杂的概念、规律和实验过程而被广大教师视为教学的一大“法宝”。在生物课堂上巧妙地运用类比化解学生学习中的疑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在类比联想中求创新类比联想又称类比思维 ,它包含两大成分 :一是联想 ,由一种事物收起对另一种事物的回忆 ;二是类比 ,在不同的事物之间找出相似或相同的一面 ,即异中求同。类比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具有创造性 ,运用类比思维方法得出的结论是独特的 ,理解问题的方法也是新颖的。教会学生掌握这种方法 ,要求教师一是应善于运用类比思维讲解教材内容 ,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类比思维去理解、去解决 ,对类比得当者要给予鼓励和表扬 ;三是要善于启发 ,疏通开拓学生联想思路 ,尽可能避免“无类比性”现象的发生。例如 ,由气旋联想到河流中的旋…  相似文献   

4.
张桂珍 《科学教育》2001,7(1):40-42
类比思维,包含两方面含义,一是联想,即由一种事物引起另一事物的回忆,二是类比,就是在不同的事物间找相似和相异的地方,即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类比思维是和创造性密切相连的,学生在类比中联想,顿悟,使思维不断升华,从而产生创造的灵感,教学中我们要深挖掘教材内容,纵横归纳,使学生充分地类比和联想,大胆地模仿与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推理”,“类比是合情推理常用的思想方法”.类比就是一种相似,在研究一类事物时,可通过两个对象类似之处的比较而由其中一类事物的已知属性去推测另一类事物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属性,类比的思想方法包括“类比——联想——猜想——证明”四个步骤,由此及彼的类比、联想,能拓宽视野、启迪思维.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觉运用方法去类比探索、获取新知识;  相似文献   

6.
<正>一、比较和联想的内涵分析(一)比较教学法的内涵比较教学法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教师同时向学生呈现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内容,并使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辨别两事物间的相同属性和不同特征。(二)联想教学法的内涵联想教学法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表象的链接而展开思考,按照一定的标准由一种事物推延到另一种事物,由一种意境联系到另一种意境,利用事物和意境的相关性,促进学生知识的增长和情  相似文献   

7.
类比是根据两个对象或两类事物的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猜想另一些属性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类比作为一种思维方法往往可以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最常用的一种有效手段,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通常人们所讲的教学隐喻指“教学是什么”,这是对教学隐喻狭义的理解。本文中的教学隐喻是指人们在表达“教学观念”时,所使用的比喻(包括明喻和暗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这样,隐喻的思维方式就是类比联想,隐喻就是两个“概念域”之间的“映射”,隐喻的本质就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因此,以上所述的比喻、借喻、拟人、类比、象征等在本质上都具有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呢?我们认为,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提炼教学内容,通过类比、归纳、转化等思维模式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运用类比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类比是根据两类事物之间所具有的相似性质和特点,由其中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推断出另一类事物应具有的相似性质和特点的一种创造性思维方法。从小学数学类比的种类与形式来看,有由性质、公式、法则的相似性进行的类比;“数”或“形”结构形式的相似性进行的类比;解题方法的相似性进行的类比;等。如…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是否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关键是教师所操作的课堂是否具有“发展性”,即以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的教学中心,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具有创新体验,在体验中发展个性,并以此来决定教学过程的其它因素。下面便介绍一种应运而生的粘连作文教学。一、什么是粘连作文教学“粘连原则”来自实用主义心理学派;它揭示的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关系,其内涵是指一事物附着另一事物,以致于一事物再生后,另一事物也随即出现。粘连作文教学是依据粘连原则的逆原则——一事物附着另一事物,以致于另一事物再生时,一事物也随即出现而进行的教学。我…  相似文献   

11.
学生作文,常常苦于思路闭塞,没啥可写。解决这个问题,秦牧以为应“发挥联想的能力”。联想是由一事物联想到另一事物的一种心理活动。联想的形式颇多,诸如类比联想、虚实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点面联想,等等。我在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重点学好用好前两种。一、类...  相似文献   

12.
类比是根据两种事物某些属性的相似,推断出它们其他的属性也可能相似的一种推理方法.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类比思想逐渐渗透其中,出现了一种新的题型——“类比题”.通过对“类比题”的考查,挖掘学生的创新能力,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对近几年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类比题”进行分类解析,探讨类比思想是如何在考题中渗透的?平时是否有材可教?[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类比是一种用已知事物去解释未知事物的方法,在生物学教学中经常用到,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教学方法。类比能够让高中生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能让抽象概念具体化,易于授课,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是被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师可在研究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分析类比在生物教学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类比法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对数学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教学中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类比,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一、概念类比。新概念的引入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实践为类比。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先引导学生将比和除法份数进行类比,然后启发学生从“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类比谁出“比的基本性质”。这既可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又有助于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二、属性类比。不同的事物中往往存在一些相似的属性,若将其类比,可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和特征后,可把一…  相似文献   

15.
《学记》说:“古之学者,比物丑类”,它是说,古时做学问的人,善于运用事物的类比,以从中体会事物的内在联系。《学记》强调在教学中通过类比,从一事物推及他事他物,触类旁通。且类比的事物形象生动,便于理解领会,对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是极...  相似文献   

16.
类比论证是一种通过已知事物与跟它有某种相同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类推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不需要严格的论证的“类比思维”方法也是解决新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类比思维让学生充分开拓自己的思路,运用已有熟悉的知识、方法、经验或技能对陌生的不熟悉的其他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7.
应用题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应用题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一、注重一个“路”字,培养灵活思维能力。1.类比思路。类比就是由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的相似,做出它们在其它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推理方法。比如:在低年级教学中,用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例来类比应用题,就会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找到解题方法。2.联想思路。联想就是由一事物引起对其它事物或概念的想象。一般分为两种方式:①正面联想。  相似文献   

18.
比较教学法     
比较法的基本含义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同一教学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两种材料或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事物(其中的一种材料或事物是主要的),求同寻异,促进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比较教学法的主要形式有: 类比——教师把相同或相似的学习材料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引导学生确定事物的异同点及其本质属性; 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对事物进行正反分析,使对  相似文献   

19.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是根据两种事物在某些特征上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特征上也可能相似的结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类比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度;运用类比拓展,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运用类比鉴别,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度。  相似文献   

20.
在逻辑思维的方法中,常用一种“类比推理”的方法。就是根据两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分析、比较,把一类事物的知识推理到另一类事物中去。类比的方法是物理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我们可以利用学生已学过并已掌握的物理知识与另一类尚未学习过,尚未了解的知识进行比较分析,推理到另一类知识中去,从而获得新的物理知识和概念,并可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