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氏春秋>中包含了许多教育思想,本文通过研究其中的<贵生>、 <劝学>、<尊师>、 <诬徒>等几篇文章,阐述了<吕氏春秋>中有关生命教育、教师和学生、学习以及音乐教育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关于<吕氏春秋>的成书,除了战国"百家争鸣"的结果和吕不韦当政后发挥门人宾客作用所为外,还有深层次的原因.作为先秦"杂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作,<吕氏春秋>出于战国诸子之手及其所体现出来的兼容并蓄的学术风格是无可非议的.由此处着眼分析,秦为富国强兵而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为<吕氏春秋>的成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战国士人价值观的转变也为<吕氏春秋>的成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关于"言"与"意"的问题,在先秦的典籍当中论述的有很多,在这里仅将<周易>、<老子>当中的"言意"观与吕氏的相比较与对照,来看<吕氏春秋>的言意论与前代的有怎样的继承关系,然后就<吕氏春秋>的"言意观"的特殊性进行进一步的阐释.  相似文献   

4.
1980年以来,<吕氏春秋>研究一改以前的冷落局面开始进入全面发展期,有份量的研究成果在不断涌现.文章对该书的成书年代及编者、性质及学派归属、体例的影响、文学价值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均作了客观具体的综合评述,可以推动<吕氏春秋>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秦国显赫一时的相邦吕不韦,在其处心积虑的经营下,克服了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正当其踌躇满志即将达到其预期的目标时,美梦被他的强硬对手秦王赢政所击破.他的杰作<吕氏春秋>成为相邦与秦王斗争白热化的导火线.作为施政方针的<吕氏春秋>后面隐藏着吕不韦和秦王政对于权力角逐的欲望.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的心理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6.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和他的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著作,班固把它列入杂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春秋战国学术文化的一个总结.其中的<劝学>(一作<观师>)、<尊师><诬徒>等篇,教育思想十分丰富,尤其是讲为师之道的内容,至今仍有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现我把对其中的一些认识分列如下.  相似文献   

7.
<吕氏春秋>对如何养生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形成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养生理论.它的养生理论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达乎性命之情"的性命观;二是"六欲皆得其宜"的嗜欲观;三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观;四是"达乎生死之分"的生死观;五是"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音乐观.<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吕氏春秋》是秦朝丞相吕不韦主编的巨著,是中国最早的一部百科全书。原名可能叫《春秋》,后人称之为《吕氏春秋》《吕览》。《吕氏春秋》有十二纪(各五篇)、八览(各八篇)、六论(各六篇),共一百六十篇;另外,十二纪后附有"序意"一篇。《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组织下集体编撰而成,记录了当时人对自然社会的权威认识。《吕氏春秋》涉及的领域虽多,但其中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现存的《吕氏春秋》,八览的"有始览"只有七篇。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文学自身发展规律"、"政治因素"两个方面论述了<吕氏春秋>多用寓言说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吕氏春秋>成书于先秦晚末,其背景与地理环境是文化积累较少、宗法伦理关系薄弱的泰国,然而该书特别重孝,从现存典籍看,它不但第一次征引<孝经>,辟有"孝行"专览,而且从孝道出于人性、孝为伦理道德的基础、治国之本,强调君、臣之孝,提倡孝教,践履孝敬,严惩不孝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吕书论孝,上承先秦,下开汉代"以孝治天下"、征引<孝经>之先河,对后世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战国中后期,许多学者将探索天地万物所具有的特定数字表现形式,当作探索宇宙、人生、政治的根本途径来看待.<吕氏春秋>承继了这种探讨,并力图将各家之说统合起来.此书所采用的数字化结构形式,利用数字的神秘寓意来表现其编撰意图.十二纪之12×5形式,意在表明所论是蕴含天地之奥秘,体现了"道"之根本的天子之制;八览之8×8形式,隐寓地道、臣道、治术;六论之6×6形式,既象六合,又寓"人道六制",而偏重于人(士)的视角.<吕氏春秋>的神秘数字体系,是以历数为主,兼用<易>筮之数,来统合已成常识的神秘数字.这表现了此书编撰者试图超越当时的学派之争,从古老的传统和普遍的常识中寻求智慧,破解天、地、人奥秘的意图.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吕氏春秋>高诱注为研究对象,用事实详实说明其注文体系蜒于解读等训诂特点,并进一步论证了高谤注优于同时代其他注释大家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吕氏春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即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后带有总结性质的各家思想精华的总汇,是吕不韦为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如何进行统治苦心经营的治国纲领,是在新的政权形式下建构新型意识形态的理论准备,是一部值得注意和深入研究的重要的思想文化典籍.  相似文献   

14.
杨明秋 《文教资料》2009,(3):99-100
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的发展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教师的传业授道解惑使人类的文明智慧得以延续、丰富起来.中国像其他国家一样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教育教师.我们的祖先创作了大量的教育著作,对教育的地位、作用、目的,对老师、学生的要求及如何教、如何学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吕氏春秋>是秦国宰相吕不韦集众多门人所作,其中有些关于教育的著述,如<劝学>、<尊师>、<诬徒>、<用众>等,从社会现实、历史趋向、政治制度、教育传统、学术承传的大环境思考教育与人、社会的关系,提出了有创见性的教学方法,反映了先秦时期的教育观.  相似文献   

15.
目前《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方面的研究十分欠缺,存在很大研究空间。在元刊本《吕氏春秋》的基础上,明代刊刻出版了许多新的重要的《吕氏春秋》版本,在中国《吕氏春秋》学术史、研究史、传播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明初的一百多年,《吕氏春秋》研究一片空白,是"《吕氏春秋》研究史的冬天"。整个万历时期,是明代刊刻出版《吕氏春秋》重要版本最多的时期,是明代《吕氏春秋》研究史的高峰。万历之后,《吕氏春秋》赏析评点学术研究有逐渐成为主流之势。  相似文献   

16.
《吕氏春秋》的务实功利倾向一向为学界所注重,对它的哲学价值评价尚有争议。西方的哲学是以认识沦为基点的,《吕氏春秋》以“功利”的“客观实证”为其认识论的基点,是《庄子》以来引发的反思与抉择。《吕氏春秋》是思想史发展中非常关键的一环。  相似文献   

17.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使其门客编写的.它于秦始皇八年(公元前二三九年)问世,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在《诸子略》的“杂家”类.自汉以后,我国历代研究《吕氏春秋》的人,大都把它看成“杂家”. 的确,《吕氏春秋》是一部“兼儒墨,合名法”,“采精录异,成一家言”的“杂家”著作,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体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吕氏春秋》与《易传》的比较研究 ,从宇宙生成论、宇宙变化论、宇宙一体论等方面分析《吕氏春秋》的易学思想 ,就会肯定《吕氏春秋》在中国易学哲学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9.
年前,启才先生《吕氏春秋研究》成稿,嘱我作序,这叫我既感且愧,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相似文献   

20.
综观《吕氏春秋》的研究,古代较为萧条;晚近有所起色,今世日趋繁荣.但就对《吕氏春秋》的文化观与政治理想二者关系的研究,则较为阙如.文章即借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心理结构"范型来研讨其文化统一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