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赵英 《科教文汇》2009,(15):227-227
李渔是一个戏曲、小说兼擅的文人,他依据小说改编的四部传奇,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然而,小说戏曲毕竟是不同的文体,这就决定了戏曲在改编时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加上作者个人创作观念的融入,戏曲必然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本文主要从叙事、娱乐、劝惩三个角度对李渔小说和戏曲创作的关系作出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赵英 《科教文汇》2009,(19):231-231
李渔是一个力求创新的小说家,他始终坚持着“不效美妇一颦.不拾名流一唾”的创作原则。本文主要是从人物形象,对传统伦理道德的态度,婚姻模式以及对待功名、婚恋的态度等方面把他的小说同前代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比较,探讨李渔小说的创新之处。  相似文献   

4.
万小洁 《科教文汇》2011,(32):50-51
李渔是清初著名文学家,他提出的"无声戏"小说观念,使得小说戏曲关系更加明确,对理清小说戏曲关系作用至大。在本文中,笔者欲结合前人研究,浅谈自己对于"无声戏"小说观念的理解以及李渔"结构第一"戏曲理论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任诗桐 《今日科苑》2009,(16):151-151,153
《新青年》并非纯粹的文学期刊,然而它对文学的贡献确是毋庸置疑的。不但新诗在其上面轰轰烈烈地展开,从最初的用白话初试莺啼到后来的形式、内容的全面开花,并且中国第一篇具备现代意义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首发在《新青年》上。  相似文献   

6.
包瑾蕙  郭玉玲 《知识窗》2023,(1):108-110
《孔乙己》最早发表在1919年4月《新青年》第六卷第四号,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自发表之后即被选入教材,长时间以来都是高中和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之一。文章将从文本解读、教学要点分析和教学策略这三个方面,深入研读《孔乙己》,在解读课文的同时,着眼于语文课堂教学,探索课文在教法上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李斯 《科教文汇》2007,(8S):170-171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8.
文言是一种有着几千年历史渊源的语言,它是白话的基础,谈谈文言语汇在公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曾春燕 《科教文汇》2011,(20):91-92
小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叙述了小说的三个教学环节:分析故事情节,透视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主题;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形象,融入文章主题;最后再上升到品析人物形象,挖掘人性的善良。通过这些环节的教学,可以让学生有序地掌握小说知识点。  相似文献   

10.
李春艳 《科教文汇》2009,(20):245-245,270
《世说新语》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这类小说的代表作品。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世说新语》的特点:一是其能够抓住人物特征,采用多种方法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二是其崇尚清谈。追求玄理,标榜名士风度;三是其反映了人们对个性自由、解放的追求和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四是其语言文字简约隽永,叙事筒洁,笔调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1.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是明清白话短篇小说中备受关注的一则,影响颇大,主人公杜十娘的悲剧经历,以强烈的震撼力感染着历代读者。本文将从社会、命运、性格三个角度谈杜十娘人物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2.
鸡年大吉,孙见喜不负其名,果然迎来了三喜;一是他编辑的《贾平凹小说精选》荣获中国出版界的“百花奖”——金钥匙一等奖,并和《贾平凹散文精选》、《贾平凹游品精选》两书多次荣登畅销书榜或成为最受读者欢迎的文学作品之一;二是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望月婆罗门》和第一本散文集《小河流水》相继出版;三是继《贾平凹之谜》第一部出版之后,《贾平凹之谜》第二部已经写就,即将问世。这分别代表编辑、作家、学者三方面成就的三喜于一年之内接踵而来,可真是爷爷手里拿着冰狗雪豹泡泡糖,老孙喜不胜喜了。一向活泼好动,本不显老的孙见喜更年轻了,微秃的  相似文献   

13.
王旭烽的长篇巨制《茶人三部曲》,是一部具有幽深绵长的艺术魅力、经得起反复翻读披览的作品。小说的第一、二部叙事的历史跨度始于清末,迄于抗日战争胜利;小说的主要线索是绿茶之都西子湖畔忘忧茶庄的三代传人及其家族的生死恩怨、离合聚  相似文献   

14.
<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小说是英国小说家约翰·福尔斯的最为有名的一篇杰作.关于这部小说的解读历来就比较有多样性:对这部小说的解读和接受也很关注,下面就想通过解读这部小说的叙述结构中人物、叙述者和读者三个重要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进一步揭示这部小说的内涵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6.
清康熙九年(1670)七月二十六日,在徐州户部山戏马台前彭城张氏家中,候选兵马司指挥张?(志羽)妻子沙氏,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只斑斓猛虎闯入她的卧室,掀髯起立,化为一个黄衣黑冠、气宇轩昂的伟丈夫。沙氏惊觉后,生下一个男孩,就是后来以评点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金瓶梅》闻名于世的张竹坡。 张竹坡名道深,字自德,以号行世。生而颖慧,两岁即解调声,六岁能赋小诗。一天,父亲接待客人,竹坡立  相似文献   

17.
吴小雪 《科教文汇》2007,(8X):177-177
《倾城之恋》是张爱玲众多小说中结局较为圆满的一篇,然而,一向以荒凉为作品底色的张爱玲并没有在这篇小说中改变初衷,而是将悲剧的内核包裹于圆满的外壳中,从而更加彰显小说的悲剧意味。本文中,笔者试图从小说环境,小说主人公以及小说结局三个方面阐释《倾城之恋》中的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18.
戴维·洛奇是英国当代杰出的小说家和批评家,《美好的工作》是其"校园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小说,本文试用经典叙事学理论和洛奇有关叙事学的理论,从情节结构、聚焦的多维性和元小说叙事三个方面来解析《美好的工作》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洛奇小说的叙事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美国越战小说是越战文学的重要组成,是作者向社会的心灵呐喊,越战小说展现的不仅是战争,更是每一个参战者的内心世界。本文运用战争心理学中的"环境与人格"、"虚幻现实与感觉现实"、"战斗应激"三组概念,从心理学角度解读越战小说,分析小说人物的行为成因,以更为内化的方式探讨小说人物。  相似文献   

20.
《鸽灾》是路易丝·厄德里克的近期力作,描述了在美国种族主义的压迫下,印第安民族所经受的悲惨遭遇。本文聚焦于小说中“处私刑”这一核心事件,援引费伦的叙事判断为理论框架,从阐释判断、道德判断、审美判断三个方面对小说加以研究分析,力图探求小说中体现的种族主义压迫下印第安民族的生存状态、异化的伦理观以及小说中体现的富含民族创伤的修辞美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