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有机统一的部分。其实质就是如何“教会”和“会学”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会学”是数学教学的关键问题。如何让学生“会学”数学知识呢?最关键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方法。 一、会听 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主要包括教师的“讲”和学生的“听”两个方面。就听而言,它又可分为学生听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讲等。教师的讲  相似文献   

2.
在教师的办公室,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我天天都在讲,你为什么不听话呢?”是学生听不懂,还是不愿听,抑或是充耳不闻呢?让我们先剖析一下“话”与“不听”的内容吧。一、“话”——老师的主观意愿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已形成了“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参加省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和两位特级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发现四堂课中,学生几乎都是在教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同时自己也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人教版一年  相似文献   

4.
育教界有“听课”的行话,却没有“看课”的说法,但我认为“看课”的内涵远非“听课”所能包括。传统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方法是先生讲、学生听。讲得如何是领导、学生和教师们衡量一位老师知识水平与教学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叶圣老曾很风趣地形容过讲与听的关系:“似乎这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了,象交付一件东西那么便当……”,“课堂教学既然是一讲一听的关系,教师当然是主角了,学生只处在观众的地位,即使偶尔举手答个问题,也不过是  相似文献   

5.
张颖 《天津教育》2004,(10):36-37
天津教育与学生打交道,会“说”恐怕是班主任必备的一项基本功。向学生明确各种教育要求时要“说”,让学生明辨是非道理时要“说”,批评学生时要“说”,表扬学生时也要“说”……可是,同样是开口说话,为什么有的教师的话学生爱听,有的教师的话学生却不爱听呢?究其原因,大概有三  相似文献   

6.
一、听。听,指听讲。教学离不开“讲”和“听”。教师讲,学生听;学生讲,学生和教师听;播放音响教材,教师和学生一起听等等。从常规来讲,主要有这样几点:一是,当开始一个新的历史时代或时期,或是一堂新课开始时,要求学生听清教师对新课的目的、内容要点及学习方法的介绍,尤其要听好教师介绍历史梗概或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从而了解学习什么和怎样去学习;二是,由于历史课有着系统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师常采用复习已学过的历史知识的办法导入新课,因此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要重视听好这个开头,保持学习的内在联系世;三是,要集中…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作了如下阐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与以往相比,发生了质的变化。简单地说: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什么,学生必须听什么,教师是主角。而现在的教学就不同了,现在是教师听,学生说。教师在听的过程中,从学生的“说”中发现问题,及时做出处理,学生是主角。在这样的学习活动中,提高教师的倾听能力应当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然而,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失聪”现象并非罕见,我觉得主要存在以下几种不良现象。现…  相似文献   

8.
“牵手”与“放手”是两种课型的俗称,也是一种比喻;是打破教师只管“讲”学生只管“听”的框框,为训练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所进行的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一种实验。从形式上看,教师把“讲”改变为“指导”。学生把“听”改变为做阅读笔记;从内容上看,教师着重在思路的开启和分析的方法上作指导,学生须得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当教师们意识到要把“一言堂”转向学生的“自主学习”之后,容易走向谈讲色变的极端。因此,我们绝不能谈“讲”色变而少讲或不讲。其实“讲”不一定是满堂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师讲、学生听这一现象,而在于教师如何讲、学生如何听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0.
曾有一位老师在执教后反思自己在课堂上说过的一句话:“把你的想法说给老师听听。”的确,有时在全班汇报时,往往是汇报的学生与老师单独交流,其余学生只是充当听众或无所事事,最终教师以自我为中心,把学生汇报的内容用“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式再教给学生,又变成了教师讲知识、学生被动接受。新课程要求在交流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师生必须全员参与评价,而且是学生之间先评价交流,教师再总结评价。在学生汇报前,教师应引导学生准备参与评价交流,不只是认真听,做一个“小评委”,而且要虚心听,对比别人的汇报,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还要用…  相似文献   

11.
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听的习惯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小学生要认真听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用心地多听他人说英语,有助于培养对英语的敏捷反应能力。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的特点,但缺乏自控能力。因此,在英语起始教学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可采用“手势暗示法”,即教师随着示范发音打手势“一、二”,这时学…  相似文献   

12.
郑可章 《青年教师》2006,(10):24-25
最近参加省数学教学观摩活动,听了两位年轻教师和两位特级教师的数学示范课,发现了一个共性的现象:4堂课中,学生几乎都是在教师的强力“引领”下,不断地听教师说、听同学说,自己也争先恐后地“说”。课堂中,除了,“听”和“说”之外,学生几乎没有其他的学习行为。以下是一位年轻教师执教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九义”数学大纲指出 :“练习是使学生掌握知识 ,形成技能 ,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要在课内进行 ,练习的数量要适量。”这与教育部“减负通知”精神是一致的。它们都为教师在设计、安排学生作业练习时指明了方向。针对目前学生作业练习仍存在量多效低的现象 ,笔者提出“加、减、乘、除”四法。“加”即加强学生听算 (口算 )和听解练习的训练。所谓听算即是老师口报算式 ,学生口答结果。它是一种最基础的训练 ;听解即是老师口述应用题 ,学生解答。在教学中 ,教师设计此类练习 ,并经常加强训练 ,学生练习就必须集中精力听 ,听准算式或…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但不少教师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的训练。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发展,社会交往日益增多,要求学校培养的学生具备较高的“听、说”能力。现就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在小学阶段,说明文是进行“听”的训练的好教材。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小学教材中的说明文都便于学生掌握,特别是说明文的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更能使学生大开“听”界。例如在讲授《鲸》一文时,有关鲸的体积、属类、分类等说明内容,可采取教师读、学生听的方式,然后再让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5.
亚力山大指出:“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90%。能听懂你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可见,“听”在语言习得中十分重要。在听课中,我发现学生听的能力比较差,效率不高。尤其是新课程中,合作、讨论式的课堂,老师们觉得更难驾驭,学生听不好,也就学不好。在实践中,我感到“倾听、解读、评价”是提高学生听力的有效方法,是形成动态生成的课堂的关键。一、优秀的教师是机敏的倾听者,是学生“听”的老师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解开自己心中的疙瘩。在课堂上,有的教师…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的教学体会是:一“让”,二“听”,三“动手”。让,就是教师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听,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地、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动手。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中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那么,怎样进行能力训练呢?主要进行哪些基本能力训练呢?笔者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略述己见。一、科学地培养学生听的能力。传统意义上的听,是学生听教师讲的“听”,是学生被动接受的“听”。素质教育意义上的听,一是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有良好的听的态度和习惯,三是培养学生有科学的听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听的兴趣要求教师上课要有趣有味,使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发挥听的主观能动作…  相似文献   

18.
由于几千年的“上智下愚”的中国文化的影响,教育在传统的意义 上,主要指教师居高临下的一种赐予,并且这种赐予似乎都是教师通过声音方式,从口里“ 讲”或“说”出来的,声音充斥学生周围,“听”成为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途径。现在不能 体罚学生了,教育似乎就等于“叫”:教师的讲课声;校长的教导声;班主任的批评声;父 母的唠叨声,特别是,有的班主任坚信:“说你听、你就听,不听也得听”。学生们大多生 活在一个声音世界,在有的教师眼里,似乎一个个学生除了耳朵,什么也没剩下,这句话对 不对,老师可以扪心自问。一声音在传递…  相似文献   

19.
张敏 《江西教育》2000,(11):36-37
一 认识基本句式。    “汉语拼音”和“看图拼音识字”的教材中,有许多内容丰富的插图。我们可利用插图,及早起步进行句的启蒙训练。开始教学时,并不需要告诉学生何为完整句。教师只要重点抓住最基本的句式,反复进行训练,如在教学拼音“ b”时,教师指插图问:“图上的小女孩在干什么 ?”学生答:“听广播”。教师马上反问:“谁在听广播 ?”“小女孩在听广播。”教师强调指出回答“听广播”,别人会不明白谁在听广播,只有回答“小女孩在听广播”,才是一句完整的话。其他学生也仿照说。教学“ p”时 ,教师又指插图问:“小男孩在…  相似文献   

20.
1.良好的听的习惯。要求:学生要认真听教师的示范发音,听清后再模仿跟读。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是学好英语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