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汉字的构形是有一定理据的,所谓的理据就是汉字要因义而造形。“笑”字构形何以从“竹”从“夭”,其理何在,其形何以体现字义,古今说法不一,本文打算从辨析字又开始,以求其形的理据。  相似文献   

2.
周代金文中的“肇”字,汉人作实词解释,定义为“始”或“敏”,但何以如此,语焉不详。近人杨树达氏则认为置于语首者为发声虚词。实则,“聿”与“始”义接近,由引申而有“始”义,两个义待会合,造成“肇”字,用以表示语言中始的意义。此字不见于殷虚甲骨刻辞,有可能是西周初期新生的字,有当时许多器铭为证。总之,“肇”字在金文中有其实义,并非语首虚词。了解其确切用法,有助于读懂许多具有重要社会史料性质的周金文。  相似文献   

3.
4.
黄尚武 《阅读与鉴赏》2007,(12):77-77,80
高中语文教科书选人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其中颔联“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之“连”字失注,今试说如次:  相似文献   

5.
汉语的“虫”字与日语的“虫”字在字义上“小同大异”。汉语的“虫”字具有泛指动物与专指蛇和有脚的虫等日语的“虫”字所不具有的字义。而日语的“虫”字则具有对于人的腹痛、意识、预感、情欲等的指涉功能。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是造成汉、日语的“虫”字字义“小同大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易混字辨析     
一、因外形相似而误1.拌与绊拌:本义是搅和,例如“搅拌”。也指争吵,如“拌嘴”。绊:用绳索拦挡或缠住,使跌倒或使行走不便,如“绊脚石”。  相似文献   

7.
"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是识字教学的基本要求。当前的识字教学存在着以下问题: 1.重字形,轻字义。课堂上,教师详尽分析字形,什么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什么撇短一些,捺长一些;什么撇出头,捺出角……分析得细致入微。学生则10遍、20遍地抄写,写错了还要受罚。  相似文献   

8.
“州” 字考     
辞书有一“州”字,注明“音形,义未详”,今考敦煌写本,可以确证该字为“刑”字。  相似文献   

9.
李若晖 《家教指南》2006,6(2):106-109
对敦煌文献中所见"空""简"之义进行补充考证.  相似文献   

10.
王砚文 《语文知识》2012,(4):126-127
反形字是《说文解字》中一类特殊的字体现象,是倒置、反置原字形形成新字。研究者一般将一对反形字之间的意义联系分为同义、近义和反义。本文先对反形字进行介绍,然后研究《说文解字》部目字中的反形字的原字与反形后的字的字义关系,最后作出总结。  相似文献   

11.
从语义学与语用学角度,在对英汉词义的地理环境相异性、文化价值观念相异性、历史及传统风俗影响性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翻译理论,提出了直译、直译加注、意译、套译等翻译技巧,以最大限度地合理处理英汉表达差异为译者带来的困难与困惑。  相似文献   

12.
词汇的联想意义是人们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在概念意义的基础上,运用联想的方式,通过象征、类比等心理手段所构建的语义世界。词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其词的联想意义有很大的区别。掌握词语的联想意义,能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词义,进而掌握词汇的交际功能和语篇功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3.
颜色词除指称物质颜色外,在更多的场合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引申义、联想义和象征义。红、黄、蓝、绿、青、黑、白七种基本颜色词在汉英语中的文化意义虽然在某些方面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历史、文化、地域的不同,在更多方面呈现出差异,甚至出现语义相悖的情况。为了准确表达和翻译颜色词,必须重视其在汉英语中文化意义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无论在英语中还是在汉语中,都存在着词的“形”与“意”的兼顾问题,有些词顾其“形”即可知其“意”,而有些词顾其“形”却不知其“意”,故此人们在区分词类方面也会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望文生义的错误。本文通过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对比和分析,试图找出语言中的共性与差异,探索符合语言实际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部分色彩词汇的中英表达进行对比例证,着重分四类探讨了英汉色彩词汇的文化语义差异,从另一角度探究了英语民族心理与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补充进这一点,对于学生正确理解并熟练运用语言词汇以顺利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词语义项的增加与修辞密不可分,修辞活动在初衷和结果上都与词义的发展演变保持着某种一致性。修辞的辞格相当多,能够在词的义项增多过程中起作用的一般是比喻、比拟、借代、移觉、委婉、断取、别解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现代汉语中旧词新义产生的原因、方式及其发展前景值得探讨。新事物、新现象的涌现及社会心理的变化是新时期旧词新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旧词新义的出现并非音义任意结合的结果,而是以意义的相关性或读音的相似性作为依据产生的。在新时期,只有那些规范的旧词新义才能及时地进入静态的、规范的词汇系统,与已有的一般词或基本词结合成新同音同形词或成为已有的一般词或基本词的新义项。  相似文献   

18.
《汉语大词典》是一部“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大型语文词典。按理,对历史文献上出现的古今词语都应该收录。但由于这部词典出于多人之手,词语漏收现象十分严重。对此前人多有讨论。本文主要根据两部大型方言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和《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来说明《汉语大词典》对保留在各地方言中的古语词漏收和义项漏收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HSK甲级词汇中的1033个汉语词汇为语料来源,与韩语中相应的汉字词从词义上进行了比较。按照词义系统的分类层级,比较汉字词与汉语词词义的基本义,在基本义这类分为等义同形词、等义部分异形词、等义完全异形词、近义同形词、近义部分异形词、近义完全异形词。通过这一系统定量和定性比较分析,希望能对对外韩汉的教学以及教材编写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0.
受客观世界、认知主体、语言运用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多义词词义聚合内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联系,可以循着这些规律对多义词加以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