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思想力"原点"科学与人文结合是人类自身及与自然和谐的重要途径,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高等教育当然地应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起来。高校有必要顺应这一趋势,通过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体系和教育方法,加强校园环境建设,为二者的融合创造条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科学至上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局限性。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呼唤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同时这也成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高教改革的新趋势。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内涵科学教育是指通过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辨别客观事实,发现客观规律,进而增强其认…  相似文献   

2.
谈正确处理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几个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夏宏奎 《教育探索》2007,(10):104-105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在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正确认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关系,对加强和改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回顾与考察中外历史上的课程与教学内容改革,引发了我们几点深切的思考:其一,渐进式的、环环紧扣的改革更符合教育的发展规律;其二,在中西课改的碰撞中达到互渗互鉴,并把握传承与借鉴的"度"。  相似文献   

4.
论高校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和核心。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是新世纪高校发展和德育创新的内在要求。高校德育工作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素质教育思想,促进"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加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强化全球视野与本土文化的结合,实现德育与专业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5.
加强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八个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成功需依赖:高校教学和管理树立人文素质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改革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化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整合;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以及实践的融合贯通;加强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和完善人文素养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耦合。  相似文献   

6.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的成功需依赖:高校教学和管理树立人文素质理念;提高教师队伍的人文素养;改革人文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强化专业课教学和人文素养教育的整合;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以及实践的融合贯通;加强人文学科的课程建设和完善人文素养课程的考核评价机制;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保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耦合.  相似文献   

7.
李俊 《快乐阅读》2011,(21):33-34
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特别强调人文教育的重要性。结合本世纪的社会现象,透析国内外的教育实效,可发现:在新的世纪里,高校的课程改革必须突出基础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尤其是人文教育,其是时代发展的最大要求,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分析高校的认为教育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浅谈如何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课程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先导,人文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是完善大学生人格的需要,人文体育观的建立是推动高校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贯彻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必须加强教师自身人文素质修养,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在科技主导社会发展的时代条件下,应着力推动专业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互渗,并借此推动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这种对策的可行性在于双方既存在本质的一致性,同时又存在功能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途径的多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加强高校人文教育不仅需要构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和谐关系,推进人文课程和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还要加强高校人文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人文精神是科技创新、科技发明的先导,人文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就人文教育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渗透,进行了探讨性研究,认为在体育教学中进行人文素质教育需结合教材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进行渗透。同时注重教师本身的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多元化和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以日本大学教养部为载体的日本通识教育,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重大改革,从而引起了世界范围内对通识教育的普遍关注,并产生了巨大学术效应。我国高校实施通识教育应确立现代意义上的通识教育理念;改革现行学科设置,构建通识课程体系与教育模式,其途径是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实现在课程设计上的统一和渗透。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职语文教学日益被边缘化的窘境,应改革课程内容体系,实现人文教育与科技教育的整合;改革课程方法体系,实现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模式的整合;改革课程评价体系,实现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状况总体良好:绝大多数学生对人文素质、人文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基本到位,对与人文素质有关的诸现象的看法总体是好的,对人存在的价值的认识是正确的。但也应看到,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当前理工科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和特点,必须创新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既是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也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业已成为现代大学的重要教育目标和现代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本文分析现今大学生人文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提高人文教育的必要途径:一、转变观念,树立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二、践行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并举,实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整合;三、优化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方法与手段;四、构建校园文化氛围,营造人文精神的培育环境。  相似文献   

16.
地方理工院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务新农村建设既是地方理工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地方理工院校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定位发展目标的明智之举,两者可形成良性互动、互利双赢。地方理工院校应努力做好自身教学科研工作,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坚强后盾;应积极主动参与新农村建设,送文化下乡,送科技下乡,送人才下乡;应大力发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成人教育,投身农村高等教育事业,从根本上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文化基础和持久后劲;还应建立校地合作长效机制,切实做好服务新农村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的构建,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在构建"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模式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应全面树立人本化管理的新观念,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创造良好管理氛围,并进一步创新管理教育手段,不断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化和法治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中的科学与人文和谐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与人文的和谐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科学与人文有着既对立又统一、既有本质差异又协调一致的属性,构成了互为补充、互为促进、互为依存的和谐统一体。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科学思维与人文思维、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在和谐,是研究和探索培育人的全面素质、培养人的创造思维、塑造人的完美人格,从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全面、科学地构建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是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关键。高等教育体系应是金字塔型,即少量学术研究型大学,一批教学研究型大学,大量育人为主的地方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这样的体系,必须加强政府宏观调控,正确处理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调动各级政府办学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国家办学和地方办学的关系;鼓励高校自我发展,正确处理发展与自我发展的关系;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正确处理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关系,从而形成层次清晰、定位准确、分工合作、互为补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20.
大学人文精神的信仰渊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12世纪诞生于基督教母体的大学 ,使精神教化与知识传授获得统一 ,并为现代社会奠定了知识与意义统一的教育机制。大学作为创新科学原理与守护精神价值的策源地 ,特别以造就人格化的知识分子为核心。知识分子执著于科学原理与道义根据渊源于大学的终极信仰传统 ,此即人文精神。大学对主体认知、意志与情感的素质教育 ,最深层的素质乃是对真善美终极价值的执著向往 ,大学人文精神从而成为对古典信仰教化的现代性转化与承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