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幼儿园课程实施适应取向的内涵、特点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理想状态一般被认为是教师从实际情境出发进行课程生成的过程.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适应更具有现实性.教师根据自身的情况、幼儿园的条件、幼儿的教学经验,对所选定的课程计划或方案进行部分改动,使课程实施更适合幼儿园的实际.幼儿园课程实施中的适应性具有以局部调整为主、有意性与无意性相统一、单向适应与相互适应相统一等特点.教师的课程权力、素质以及幼儿园的课程文化直接影响着这种适应取向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戴丽婷 《广西教育》2006,(7A):95-9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而多尔的观点则为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使我们对幼儿园课程有了新的理解——幼儿园课程需生活化,即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经验与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又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相似文献   

3.
幼儿园教师理解和运用生成课程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成课程是幼儿园课程改革中的热点话题.当前幼儿园教师大多认同生成课程关注幼儿兴趣的理念,同意以幼儿兴趣作为生成课程的主要内容来源和价值判断标准.为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理解和运用生成课程的能力,除了督促教师深入学习生成课程理论,开展生成课程实践外,幼儿园还应该为教师提供物质环境支持和专业指导.  相似文献   

4.
朱梅花 《文教资料》2008,(5):155-156
生成课程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存在方式之一,在幼儿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幼教界的普遍重视.本文从后现代课程观视野下来审视生成课程,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生成课程.从而对其所涉及的教育理念和实践得到深层次的认识和提炼.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课程观把课程评价理解为转变性协调.课程是生成的、开放的,是在特定情境框架内部教师与学习者进行对话的转变性系统.因此,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评价,具有生成性、情境性和多元性特征.其目的不在于区分学习者,而在于使教师引导学习者成为共同情境之中以转变为目的的多元协调过程.  相似文献   

6.
束从敏 《早期教育》2001,(15):11-12
儿童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没有内在的关联?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价值取向,是成人的化还是儿童的化?福利特纳曾指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自我世界”,而且还要设置与这一自我世界相符合的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理解视界和自我世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自我世界”就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的化世界,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起点、标准和过滤器。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培育、提升这一“自我世界”。从而扩大儿童的“理解视界”,达到对人类经验的理解,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发展。  相似文献   

7.
儿童文化与幼儿园课程有没有内在的关联?幼儿园课程应以什么为价值取向,是成人的文化还是儿童的文化?福利特纳曾指出,教师不仅要理解学生的“自我世界”,而且还要设置与这一自我世界相符合的课程,引导学生不断扩大理解视界和自我世界,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这一“自我世界”就是儿童自己的世界,是儿童的文化世界,它是幼儿园课程开发的起点、标准和过滤器。幼儿园课程的任务就在于培育、提升这一“自我世界”,从而扩大儿童的“理解视界”,  相似文献   

8.
生成性语文课堂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经历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理解、自我建构,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过程的课堂。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相对于幼儿园课程中存在着的预成而言的,生成是教师与幼儿一起活动时,逐渐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用自己创造性的工作,激发每个幼儿的潜力,使之不断地生成变化的过程。幼儿园引入生成理念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不少教师都在思考如何在课程改革中将生成的理念融入幼儿园实际的教学中。幼儿园教育活动通常是围绕某一问题或话题--即专题展开的,专题可以是主题的形式,也可以是综合活动  相似文献   

10.
课程理解是教师依据个人的知识经验对课程进行的个性化解读和意义赋予,具有自我的主体性、精神的建构性和价值性等特征。课程理解直接关系着教师在课程系统中的存在方式,是教师课程领导的能动因素和内在需求。教师课程理解的促发必须创设利于课程理解的场域,使教师在人格的修炼中提升自我意识,在课程的实践反思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转化能力。  相似文献   

11.
The relation of adult memory of bullying experiences during childhood with adult religious self-understanding is a neglected area of inquiry by researchers. Based upon a 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over a period of four years with Anglo Christian students at Columbia Theological Seminary in Decatur, Georgia, the researcher concludes that there is a relation between the adult memory of bullying experiences during childhood with adult religious self-understanding. It is posited, moreover, that bullying is an indication of spiritual crisis expressed outwardly as a desire to be in relation with the other?but with the opposite result. The relation of bullying with such themes as empathy, hospitality, and friendship are explored as possible correctives to this spiritual crisis.  相似文献   

12.
A new course designed to explore spiritual issues that occur in counseling is described. Topics such as understanding spirituality, assessing client spiritual needs, and Identifying spiritual issues in counseling are discussed within a multicultur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3.
建国 《保定师专学报》2006,19(1):1-3,41
“人化的自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化的自然”产生后,物质和精神共同孕育新的精神。物质+精神共同决定新的精神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的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史记》为中华民族述史写心。此文就司马迁对人口自我意识所达到的高度;《史记》写人特别关注人物的“为人”,重视写出人性的人;司马迁身历生死炼狱般的生命体验,对人生、人性获得超常的认知和体悟;《史记》写人所具有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人的品德节操、人的性格个性两个普遍性;司马迁对人性以及民族劣根性的探究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和论证“《史记》:一部中华民族心灵史”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解读,我们考察了韦伯思想中的资本主义精神、新教伦理以及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在生成关系,分析了韦伯所谓的资本主义发展背后的精神动因--新教伦理,这个具有独特视角的研究经济伦理的问题,同时也对其思想的片面性进行了批判.韦伯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角度,即怎样去分析历史和现实的经济与伦理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6.
The article focuses on spirituality on two semantic levels: the first one analyses participants’ experiences during a winter expeditionary course on snowshoes and considers the question of whether residing in the winter landscape with a community of other people may acquire a spiritual dimension in spite of the non-religious environment. The second level verifies whether the trans-rational method of systemic constellations may be used as a research tool, that is, as a specific source for data collection (different from other sources and methods). The research applied a 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unstructured interviews (n = 12) and constellation insights; the result confirmed indisputably that certain kinds of experiences obtained in a completely non-religious environment (namely, during a winter expedition on snowshoes in the mountains) can be considered spiritual. The answer to the second question is also positive, since the application of systemic constellations results in different data in comparison with their verbal acquisition. Symbolic images that point out the system and its unaccepted elements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bo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spiritual experience.  相似文献   

17.
开设“逻辑与思维”,并不只是为中学生增加一门培养思维方式、训练思维技能的课程,而是承载着提升思维素养和增强思想政治素质等多维教育使命。展开而言,其一,它承载着适应现代科学发展的使命,现代科学以演绎和归纳为思维利器,适应并开展现代科学研究必须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其二,它承载着维护经济稳健发展的使命,保障经济活动的持续繁荣必须自觉地把握经济发展的逻辑;其三,它承载着促进社会理性化的使命,适宜的民主和健全的法治从来都是遵规则、重论证、讲逻辑的;其四,它承载着推进文化发展的使命,满足人们多元性精神需要的多样性文化,只有在相互尊重、充分讲理的基础上才能达到理解与包容。“逻辑与思维”教育所承载的多维使命,反映在这门课程的教育教学中就是要达至其核心素养——科学精神的养成。  相似文献   

18.
"生命自觉"是人类生命的本体特征,唯有"生命自觉",人方以为"人"。在教育和教育学的领域和视野里,"生命自觉"主要表现为个体对生命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领悟、自我把握与自觉实践。"生命自觉"在现实的教育与教育学研究中的"双重失落",其根本是"人"之本质的自我失落、自我沉沦。作为擎秉人类希望之光与成长力量的教育活动,必须有勇气和智慧承担起"培育个体生命自觉"这一教育自身的根本使命。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对自然的无比热爱和崇尚表现于他的作品中,他以哲人的智慧透彻理解大自然和感悟人生,认为大自然是净化人类灵魂的殿堂,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自然创作观。在其代表作《猎人笔记》中,他从自然出发,将由自然所激发的感触,通过纯粹的自然(生理、物理的自然)作为桥梁和粘合剂,把精神的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自然有机结合在一起。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仰,也就是对人物的歌唱和钦服;他认为对自然的一丝不苟、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循是人性得以澄清的源泉。  相似文献   

20.
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他的故事分两个阶段一是从花果山称王到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他“天性冲突”的特征;二是护卫唐僧西天取经,集中体现他“人格放逐”和“人性回归”的精神特质。前后两个阶段的斗争对象不同,也体现了孙悟空的人生转变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