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档案展览中适度应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丰富展览形式、活化展览内容、拓展展览空间、激发受众群体参观兴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若过度使用,则容易喧宾夺主,冲淡文字、照片等原生态档案展品的吸引力,降低展览的历史厚重感,使展览失去"档案味"。档案部门在档案展览中对多媒体技术应该做到理智选择、适度应用,立争实现多媒体技术手段与档案展览主题内容的高度融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档案机构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档案展览,档案展览已经成为档案机构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实现其社会文化功能的主要形式之一.我国的档案展览在展品使用、展览场地、网上展览以及展览的功能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提出建设"五位一体"公共服务档案馆的战略目标.档案展览作为公共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展览的策划方面越来越注重社会公众的审美需求.如何更好地诠释档案展览的主题和意义,搭建档案展览与社会公众沟通的桥梁,释展人概念的引入和培育变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4.
举办档案展览是实现档案馆社会服务功能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各级综合档案馆要以有"档案味"的展览为主体,尽可能多地举办展览,更要借助互联网技术,提高档案展览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网上档案展览是现代档案信息服务的重要形式.当前,我国省级档案馆网上档案展览已初见成效.但是,在选材、选题、组织形式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以有效的档案信息传递提升展览质量,拓宽选题、丰富选材,强调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网上展览的充分有机融合,以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助推档案展览作用的延伸,都将有助于优化网上档案展览.  相似文献   

6.
2013年6月8日,郑州市紫荆山公园里花团锦簇,人流密集,来来往往的人群在西门入口处驻足观看,有一排排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吸引住了他们的目光——河南省档案局"国际档案日"展览活动正在此进行. 经过多日精心筹备,由河南省档案局法规处主办的此次展览主题是"档案在你身边",以通俗幽默的漫画、问答等形式解释《档案法》和展示"30号令",并回答了关于档案保管、利用、法制等常见问题.  相似文献   

7.
海淀区档案馆以创建"国家示范数字档案馆"为契机,以科学编制海淀区档案事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为抓手,在档案新馆精细化运行、档案库房智能化管理、档案展览高科技应用等方面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手段,档案信息化建设步入快车道.  相似文献   

8.
目前,档案展览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档案界甚至包括媒体在内的其他业界的关注.但是,相关各方在对档案展览报道时,多对参观人数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仿佛看的人越多,展览就越是起到了更好的效果.果真如此吗? 君不见,一些展览的确称得上是"人头攒动"、"观者如潮",但极有可能是出于官方的组织,这些参观者可能并不是着意去看展览,而是将出现在参观现场当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又或者在展览场地惊喜地见到了熟人,于是热情地攀谈起来,仿佛是一次不期而遇的聚会,全然将展览抛在一边.此时,展览已沦落为一个热闹和华丽的背景,这是广大档案工作者所不愿看到的.因此,在评价档案展览成效的时候,我们不应过于强调无伤大雅的数字概念,而恰恰忽略了更为实质性的东西.  相似文献   

9.
在台湾,档案展览不仅仅具有教育和传播文化的属性,更是公众周末休闲的选择目标之一。档案展览是档案馆主动提供档案开发与利用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增值,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公众的档案意识,促进档案事业的发展。笔者在台湾交流学习期间,曾参观了"世纪交通——运输重要档案展""时空旅行Traveling in Time"等档案展览,也在网上浏览了部分档案展,发现这些档案展览都调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11月,一个名为"权利档案"的展览,在美国国家档案馆华盛顿老馆正式面向公众展出,与临时展览不同,"权利档案"展览是一个永久性的陈列,有关这个展览的主题选择、展陈方式、运作手段以及台前幕后的故事,值得我们在档案文化传播过程中借鉴,也足以引发人们的许多思考。一、一个展览,一部民权斗争史"权利档案"展览由"记住妇女"、"渴望自由呼吸"及"曲折的公平正义之路"三部分组成。"记  相似文献   

11.
档案新馆布展是一个系统完整、复杂渐进的过程,需要多方共同参与。文章对我国档案新馆布展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出档案布展人员在积极争取馆房规划建设、档案接收征集、档案信息化、档案保护、档案编研等馆内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共赢机制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外界资源,寻求档案馆际间,档案馆与图书馆、博物馆、展览公司、宣传部门及展览"受众群体"之间的长期合作,建立多方参与的联动机制,以提高档案展览质量,使展览在更广的领域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视点     
"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在台北开幕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孙中山档案文献特展"于2014年12月24日—2015年1月5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行。这是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首次赴台举办的大型专题展览,共展出馆藏孙中山相关档案文献140余件、图片70幅。本次展览展品以档案文献为依据,包括档案、实物、照片、图表等,分为反清革命、创  相似文献   

13.
论档案展览活动的创意与策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举办档案展览活动是档案馆业务工作的构成内容,也是实现档案馆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而在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活动的过程中,创意与策划环节是保障档案展览活动既定目标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本文结合档案展览活动实际,探讨了档案馆举办档案展览活动的主题内容、展示形式、结构关系等的创意与策划问题,旨在引起人们对创意与策划活动的重视,为档案...  相似文献   

14.
顺义区档案馆秉承"挖掘档案资源、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社会事业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职能作用,加大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将一批优秀档案文化产品推向社会公众,包括展览、讲座、出版读物、音频视频等.在开发档案文化资源,传播先进文化、创建文明城市和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  相似文献   

15.
农业展览活动档案是展览农业先进典型的经验,光辉成就以及办展中有关展览水平、工作效能、艺术创作等有价值的历史记录.为了充分发挥农展活动档案的作用,必须进行科学整理,由于展览活动档案具有时间跨度长、动态管理强的要求,因此在档案整理时有别于文书档案的管理.笔者根据本单位实际,就农展活动档案的整理谈点精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正>档案展览是档案部门发挥公共服务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已成为档案馆实现"五位一体"功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档案展览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档案界甚至包括媒体在内的其他业界的关注,各地档案部门举办的档案展览迭出不穷。如何办好档案展览,使越来越多的公众走进档案馆,最大程度地发挥展览的公共服务功能,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档案展览要有"档案味"档案展览区别于其他各种展览的最主要因素在于其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深刻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 弘扬中国人民的抗战精神,省档案学会于7月7日、11日、18日,在和平区宝环社区、沈阳市委市政府机关、铁西区兴工九委社区举办了《铁血沉思——满铁与七七事变主题档案展览》流动展. 机关干部、职工、武警官兵、社区居民等500余人参观了展览.  相似文献   

18.
<正>仲夏时节,省档案局(馆)、省档案学会以"走进档案"为主题,开展6月9日——"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省档案局(馆)、省档案学会举办了《满族历史与文化展览》,开展了"展览进机关、进军营、进社区"档案科普活动,以专题展览和现场咨询相结合的形式,免费发放《走进档案》"国际档案日"宣传册、《辽海讲坛》系列丛书、"辽海讲坛"讲座题目、家庭建档指南、省档案馆征集指南、省档案馆馆藏介绍、省政府信息查阅中心介绍等宣传资料,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知识。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国家档案局决定自该年起,把每年的6月9日即"国际档案日"作为全国档案部门的宣传活动日.国际档案日作为世界档案界的一个盛大节日,为世界的档案工作者推动本国档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提升档案和档案工作在社会和公众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6月5日至9日,北京市档案馆联合16区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举办以"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为主题的"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向社会开放17万余件档案,推出了颇具特色的展览,如《通衢之州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讲述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悠久历史、建设情况及未来规划等展示北京新貌.此外,活动还面向社会开放特藏库、开展档案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体验服务、档案修裱观摩体验等项目,使活动更好地服务社会、贴近百姓,使公众更加深入地体会档案的独特魅力、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档案展览主要是利用馆藏档案,挖掘主题,以图片、文字为主体,利用声光电等技术,直接展现档案文化的方式.十八大以后,国家大力发展档案文化建设的步伐加快,档案展览已经成为引导党员群众增强文化自信,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重要阵地.各类主题档案展览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以直观、形象、生动的方式让民众近距离接触档案资源,在历史的钩沉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接受精神的洗礼,明晰前进的方向.天津市档案馆紧跟时代步伐,加大档案展览投入力度,并新设宣传处,以提升档案展览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