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现实采访中,多家新闻单位记者报道同一题材、同一事件是很常见的。同开一个会,同采访一个人,写出的稿子是不可能一样的,有的人写得水平很高,有的人却写得一般。如何能在同一题材报道中脱颖而出,我觉得有多方面的因素。一、采访要深入。今年6月,省委宣传部组织十几家媒体记者对全国劳模杨小虎进行联合采访。杨小虎是杰  相似文献   

2.
我刚搞新闻报道时,启蒙老师告诉我,写新闻要学会掌握多种“武器”。要学会写消息、通讯、小故事,还要学会写言论,甚至连不属新闻管的小小说、散文、诗歌,也要学写。初学写消息时,老师讲要写好导语、背景材料、主体、结尾等,我似乎并没有听明白,写稿时总是找来几张报纸,凡带有“本报讯”字样的稿子,都认真去看,去研究分析,看它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然后就比葫芦画瓢,写自己的“消息”。每写一篇都这样去看别人的东西,看得多了,写得多了,就学会了写消  相似文献   

3.
周易 《新闻知识》2003,(11):48-48
写好人物新闻,是新闻短下来、精起来的一个重要手段。 人物消息是近年来被许多媒体忽视的一种重要的新闻体裁。如何才能写出有影响的人物消息?笔者认为要过“四关”。 “体裁关”——同一新闻题材,能用人物消息处理,一定不要拉扯成人物通讯。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短见长。 一些记者有这样的误区,即同一个新闻题材,认为写通讯块头大,分量重。写消息是“小儿科”,  相似文献   

4.
写新闻时许多通讯员都为制做不出一个理想的标题而苦恼,这里我谈点在采访过程中立题的粗浅体会。从素材中找到“闪光点”。通讯员采访时要抽出题材中最典型,最突出的“闪光点”,具体的要求应当是:一语囊括全篇。去年3月,我们去一个医院采访,发现该医院临缩编前还有100多万元的存款。  相似文献   

5.
换着思维写新闻──从钱书远捐林报道看重大新闻题材的多向开拓重庆黔江日报社姚元和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都希望遭遇重大新闻题材。然而在具体处理时,一些人急功近利,浅尝辄止,使“新闻富矿”因提炼不够而浪费掉了。1996年9月至1997年8月,我写了一组有关...  相似文献   

6.
不少基层的特约记者或通讯员,甚至一些地市报的编辑记者,都认为基层缺少好题材,一些效益差的单位写不出好稿子。这种看法并不完全对。 江铜银山铅锌矿是个有40年历史、四千多职工的井下老矿山。60年代曾是中国冶金行业学大庆的一面旗帜。进入90年代,由于资源锐减,开采难度加大,成本逐年攀升,因而亏损严重,最多年亏损额达三千多万元。象这样的单位,能不能写出好稿子? 去年7月,我到该矿采访了两周。先后写出消息一篇:《银山矿兴起“炒”减亏明星热》;通讯四篇:《占  相似文献   

7.
2004年6月21日温家宝总理来到青岛港看望许振超和码头工人,作者敏锐地把握住这一难得的采访机遇,并采写成长消息《“我也要向振超同志学习”》,完整呈现了温家宝总理对“振超精神”的诠释,作品思想精深、手法凝练,听来令人感动,催人振奋,同时也给人带来更多新的思索。此稿因此获得2004年度广播电视节目优秀消息奖。有人提出,好的新闻除了最基本的五个“W”外,还要写“六最”:最新、最重要、最动人、最富特色、最  相似文献   

8.
作为最广泛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消息写作应该在营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中发挥"短、平、快"作用.如何写好农村题材消息作品?笔者在长期的农村题材消息写作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9.
在诸多新闻体裁中,消息是最常用的体裁,怎样写好它、写活它,一直是人们不断探讨、实践的问题。在一些人看来,消息尤其是广播电台的消息,就那一两百字,写起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很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又有几人?在每年的好新闻评比中,我们经常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送评作品绝大部分是通讯和特写,而发播量最大、对人民群众生活影响最广泛的消息稿却少得可怜。评选结果更是令消息气短,排名在前的几乎都是大块头的通讯和特写。以至首届“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消息一等奖的一个名额不得不虚位以待。消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写新闻,特别是写春种秋收这类日常的、一般性题材的农事新闻,能不能写得生动一些,引人一些?读了第七期《新闻业务》上欧阳山同志关于新闻报道问题的谈话,很受启发。他说:“文章的具体和生动总是连在一起的。因为具体,它就可能生动。”这话很有道理。最近,看到人民日报9月10日一版上新华社记者郭万里写的消息:《洪湖水上秋色好,社员采菱挖藕忙》之后,我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就得到了进一步的肯定。这条消息,写的是湖北洪湖地区社员下湖采菱挖藕的事情,题材是农事活动新闻中常见的。就因为作  相似文献   

11.
谈谈写消息     
小杨同志: 来信敬悉。您谈到自己为写不好消息而苦恼,要我介绍一些经验。我当了三十年记者,也没有写出多少满意的消息,但盛情难却,只好谈点一孔之见,供您参考。要写好消息,先要了解它的特点。消息最大的特点是:用最精炼的文字,以最快的速度,表达出翔实的事实。具体点讲,消息写作有这样一些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早在2001年的5月,我们的心情就兴奋起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纪念日越来越近了。怎样写这个重大而庄严的报道呢?整整一个月里,我总是在采访间隙中认真思考选题,一时竟不知从何处落笔:我琢磨着,题材重大,也要写得很有人情味。我认为,应当写人,写有血有肉的革命者。那么在众多光辉的革命者中写作切入点在哪里?依据我们《新民晚报》的传统风格与手法,切入点应当小而具体。还要考虑到共产党80年的光荣历程,所以这个具体的切  相似文献   

13.
我在《知识英雄》中写了50个人。作为一名记者,我的责任和义务是认真对待每一个要写的人,要写的事,不懈怠,不马虎,力争使我的记录成为所有记录中最好的。要达到这个目的其实并不容易。 方法的选择 在北京的优势是接近新闻事件的发生地,接近当事人。采访对象是我文章的“生命线”。而我认为用“人物素描”的方式来写企业案例最合适。 采访前,我会有一些自己的意图、目的以及计划,也会认真做采访  相似文献   

14.
在新闻写作中,我喜欢写采访札记,每年都要写一些。从我的经验看,采访札记的特点是:所用的材料是真实的,但不一定新闻五要素俱全,它不同于消息:有时有人物,有情节,但一般不全面铺开,它不同于通讯;有分析,有议论,但不长篇大沦,它不同于评论。它足以事实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采访是消息写作的基础.要写消息,要写出好的、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就要做深入细致的采访,占有丰富、典型而真实的材料.近日,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公布了2008年度中国石油优秀新闻作品名单,笔者与他人合写的消息<巨厚黄土区资料采集取得新进展>获得了一等奖.  相似文献   

16.
新闻记者的“十八般武艺”中,用得最多的要算写消息。作为新闻记者,最要紧的就是要学会写消息,就象一个战士,不管你是什么兵种,都要学会用步枪。尽管如此,拿起笔来,却往往难以运用自如,枪响靶落。难怪有人感叹:消息最难写。开始我并不太相信。以后时间长了,才渐渐懂得,消息的确比较难写。所谓难写,是指把消息写好,写得有吸引力,叫得响,很不容易。  相似文献   

17.
空闲时喜好写点言论,先后被《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一些地方报刊编发了不少。平时也有了一些零星感受,这里,就随便谈点体会吧。信息炅通即文章有人问我写言论苦于找不到好题目,写不出新道道咋办?依我看,这与信息不灵有关。好题目不是脑子里固有的,而是来自生活中的信息。如果你觉得写言论不需要像写通讯消息那样非采访不可,关在房子里想点子也可以写出来,那实在是一种误解。写言论也需要  相似文献   

18.
写消息,在一些人看来很容易。其实写好消息最难。写好通讯的记者大有人在,而写好消息的记者,屈指可数。写消息难,最难一点就是它短。要在很短的篇幅中,把事情说得很生动、很吸引人,很不容易。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多。例如把语言搞得精炼些,就是一种办法。但写好消息最基本的还是选好角度的问题。其中,选好“接近点”是一个重要的技巧。请看这样一条消息的修改。第一遍是在原来基础上的修改,是在文字上的修改。第二遍是改写,即在角度上有一些变化。先看第一遍修改,改过以后,自然是好多了。现  相似文献   

19.
我参加新闻工作以来,几乎没写过新闻(消息)。经常听到有人批评:“哪有新闻记者不写新闻的?”我们的总编辑胡绩伟也在会上讲:“年轻的记者要多多写新闻;年老的记者,也要学着写新闻!”去年春天我到湖北采访,就学着写了一些新闻,开始尝到了一点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 我初学写报道常遇到这种情况:费了好大劲好不容搞完采访,但在着手写时难以下笔,不知怎么样整理才觉得好。 陕西 铁强铁强同志: “笔不从心”这个问题在初学写作者当中是经常遇到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可能在采访时对采访什么,要表现什么主题,心里没有底儿,自然对采访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