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松 《出版广角》2015,(11):13-15
中国出版的"国际化"是大势所趋,但现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本文就中国图书的国际市场拓展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认为中国出版业推进"走出去"工作要涉及的层面很多,开拓国际市场只是其中之一.不断开阔视野,放眼国际是我们所需要的素质.只有不断进取,才能走完"国际化"的长征之路,中国图书才能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邵鹏 《中国出版》2018,(1):10-13
在中国国际地位与形象跃升的过程中,国际传播也需要转变方法与策略,其不仅涉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该如何实现,也关系到中国的故事、观点和主张该由谁说、说什么、对谁说、如何说以及通过什么渠道说的具体问题。文章通过对中国国际传播现状的分析,认为"新世界主义"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世界观或全球观,可以为中国国际传播开辟新视野、提供新策略,而中国也正在通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和"一带一路"的实践,向全球民众展示一种有别于西方的新世界图景。  相似文献   

3.
陈明 《声屏世界》2017,(5):14-16
中国国际电视台开播,是实现习总书记"两个引导"指示的重要举措.要提升中国国际电视台对外传播效果,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雄厚的资金投入,全球招聘优秀员工,相对宽松的政策;独特的"中国"视角;敢于触碰"敏感"话题;善于利用全球主流新媒体网站、社交平台.  相似文献   

4.
2016年5月,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央电视台阿语频道、宁夏广播电视台组成中国联合展台,首次亮相阿拉伯广播电视节。"中国影视节目推介会"系列活动精彩纷呈,中国风劲吹。随着我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走出去",但"走出去"需要创新方式方法,增强针对性与实效性。新形势下,"一带一路"战略务实推进,中阿友好关系全面升级,应抓住当前有利机遇,积极参加国际影视节,扩大中国影响力。重视阿拉伯世界,增强国际话语权。打造丝路电视共同体,深化合作新机制,携手实现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国家战略,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本文以天津夏季达沃斯主播媒体论坛《一带一路多方共赢》访谈节目为例,阐释"一带一路"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这个宏大主题,探讨如何有针对性地在国际论坛上传播中国立场,唱响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6.
迄今已经举办十年的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以追求"世界水平、中国特点"为理念,其国际影响力日益彰显。本文将华赛与世界著名的荷兰新闻摄影比赛(简称"荷赛")进行对比分析,既看到华赛取得的显著成绩,也发现它与世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强宣传推广和市场化运作,努力提高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经济、贸易、文化等交往日益密切,中国需要走向世界,世界需要了解中国.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肩负着"桥梁、纽带"作用的新闻媒体,尤其是作为地方台的电视新闻媒体如何适应这一形势要求,提高对外宣传水平和质量,是我们面临着需要研究的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际,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认识,以求与同行们共探讨.  相似文献   

8.
编者按:莫托文集团协会与中国出版界的交往始于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版协国际合作出版工作委员会曾多次组团参加该协会年会.该协会也曾于1980年、1989年两次来中国访问.1980年还受到当时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同志的接见.目前,英托文集团协会已发展成为以美、德等中欧及北欧中小独立出版商为核心的国际出版组织.重国际合作、重信息交流,是"莫托文"的两大特点,而这两点恰恰是我国出版界当前最需要的.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既是我国外交的核心理念和实践指南,也是我国对外传播的内在要求和价值取向.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国际传播不仅彰显了中国从整个人类的共存之道出发,构建合作共赢、共商共享的世界图景,也是推动国际协调合作的强大正能量.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国际传播的过程就是中国贡献全球治理智慧的过程,通过与西方的话语体系的对接,从而形成中外相互融通的话语传播体系.其在传播的过程中,需要把握传播格局,营造国际环境,进而探索传播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21,(12):41-55
现代国际传播概念诞生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并随着该社会的发展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几经嬗变。然而国际传播概念在全球范围的知识旅行,其实质是美国发展模式和价值观念的国际化。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基于"共同富裕"现代化发展的底层价值逻辑,中国国际传播产生了不同于美国国际传播的问题意识。因此中国国际传播在具体的概念实践和知识建构中,需要保持自身本土化问题意识的自觉以及遵从社会主义理想的现实。中国国际传播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基础理念和长远理想,在明晰中国主体性基础上,寻求稳定性中国话语中国叙事,进而综合运用媒体传播、教育文化交流、人员交流等手段,让世界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国,塑造传播维护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在全球开展人类信息交流和交往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入世"会带来什么? 海内外舆论普遍指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进一步融入国际社会,在更深层次上与世界市场及其通行的"游戏规则"接轨.由于我国现有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不符,因此有诸多的政策措施需要调整、完善,大量的法律法规需要修订、补充,甚至连外贸管理体制、金融管理体制乃至整个的国民经济宏观管理体制都会受到影响与冲击,要做相应甚至彻底的改变(如贾继峰,1998;倪建林,1999;曹建明、贺小勇,韩继云,郑秉文,2000).当然,这些事情并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过,我们面对的竞争环境与"游戏规则"将逐渐从根本上不同于以往,恐怕也是不争的实情.  相似文献   

12.
王永亮 《传媒》2018,(12):73-74
西方国家"黑天鹅"事件频发反映了民众的时代焦虑,而事件背后则是文化冲突的结果.文章从"黑天鹅"现象出发,分析其诱发原因,探讨西方文化的内在矛盾,认为需要抓住机遇传播中国"和谐"文化,这有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区域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但与此同时,我国的"和平崛起"却也不断遭遇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舆论的质疑,在国际话语权问题上,西强我弱是我们当前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由于国际话语权从根本上来说是国家意识形态的国际认同,更是国际影响力的一种体现,因此,破解中国的国际话语权困境,归根到底需要从我国的意识形态构建做起。  相似文献   

14.
由复旦大学国际公共关系研究中心和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公共关系高层论坛--融入世界的中国公共关系"日前在北京举行.这是继他们成功地举办了主题为"中国公共关系与和谐社会建构"、"中国公共关系发展与中国软实力"两届高层论坛后的又一届重要论坛.  相似文献   

15.
李宇 《传媒》2017,(13)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广播影视在促进民心相通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2017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各类丝绸之路文化年、旅游年、艺术节、影视桥、研讨会、智库对话等人文合作项目百花纷呈,人们往来频繁,在交流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其中,"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在中宣部指导下从2013年开始实施的,旨在发挥广播影视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民心相通."一带一路"建设为广播影视国际传播提供了历史机遇,但中国广播影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和变革国际传播方式等方法有效应对.  相似文献   

16.
对于我们来说,"走出去"仍然任重道远,幸好已不再算一厢情愿。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日益提高,理解中国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需要。作为中国党和政府最重要的政治书籍出版社、中国著名的学术出版机构  相似文献   

17.
大片引进20年,引进片与中国电影经历了一个从攻击到反击的博弈过程,先是引进片的攻击阶段,中国电影在"与狼共舞"的"丛林规则"中,曾经"遍体鳞伤",在"置于死地而后生"中改变了中国电影的生存格局,也锻炼了中国电影的"肌肉筋骨",并开始了反击阶段;中国式大片"冲奥"以及在国际市场上票房份额加大。在大片引进20年之际,如何从出口片、合拍片以及中国梦的展示上对引进片的攻击进行有效反击,是需要认真思考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广播电视"走出去"面临巨大挑战,最主要的是不利的国际环境所导致的"原产国效应"。中国对外贸易在要素禀赋、需求偏好、规模经济与产业政策方面均有利有弊;特别是公共政策极大地影响着中国广电"走出去"的步伐。本文讨论了一些关于中国广播电视"走向东南亚"的宏观政策和传播策略,提出了包括灵活选择国际话语、推动国际传播的内外结合、允许传媒机构的内部竞争、将民间力量纳入国际传播队伍、加强科学决策与法治化管理、对东南亚市场采取国际化和本地化策略、寻求跨文化传播的接近之术和传播之道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孙菁 《中国编辑》2014,(3):35-37
在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背景下,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原新闻出版总署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国内外出版机构在国际市场出版中国主题图书。文章以《中华文明探微》书系为例,探讨"走出去"图书在版权输出过程中需要关注的各个环节,总结了中华传统文化读本类图书"走出去"的整体策划与具体环节实施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媒体正在走进新财经时代. 我们需要建构新的话语体系,探索新的报道策略,以应对扑面而来的冲击. 新建构:媒体话语体系在变 新财经时代有两个支点. 从报道对象来看,新财经时代国际国内经济格局发生深刻转变.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中国经济运行方式与节奏将呈现全新面貌;同时,经济国际化、全球化迫切要求"中国声音"尽可能与"中国实力"相匹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