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一、重视大学生情感教育,激发起学生内心的情感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阶段迈向了大众化阶段,大学生群体的规模、结构、素质及社会地位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从中国社会的特点看,大学生一直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学而优则仕”“望子成龙”的思想根深蒂固;大学生自我定位比较高,成长欲望强烈。而转型期的中国社会给扩招后的大学生提供的优越的就业岗位却明显不足。这势必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特殊的精神、情感、心理等问题。教育的目的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而且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格魅力,具备辨别真…  相似文献   

2.
盛行于大学生群体中的“丧文化”,是多种解压文化中表现最为持久的文化形态。从文化类型来看,“丧文化”与“躺平文化”均属大学生亚文化现象。“丧”式亚文化之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生成与传播,有其内在的生成逻辑,表现为社会发展存在的负面问题、商业资本的推波助澜、大学生的外在归因。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在青年大学生中抑“丧”扬“上”,将“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主阵地、融入课外教育主阵地,并以“上文化”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从而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引导学生以批判的思维正确看待“丧”式亚文化。  相似文献   

3.
“充电” ,主要是指通过自学或参加各种培训和考证学习 ,掌握本行业或专业之外的知识 ,以达到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目的。本文认为 ,近年来涌现的大学生“充电”热有其深层的社会背景 ,并因大学生这个群体的特殊身份而对社会产生辐射性影响 ,同时带来某些负面的作用。因而要加强对大学生这一行为的引导和调适 ,以趋利避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两课”社会实践教学能充分体现“两课”教学的发展方向,是评价“两课”教学效果的最佳手段;能鲜明体现“两课”教学的培养目标,是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和提高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有利于教师素质的提高等方面阐述了社会实践教学在“两课”教学中具有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价值观中,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出现值得关注,尤其是作为中国社会主力军的“90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调查发现,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当代“90后”大学生物质主义价值倾向明显地表现为:价值取向—物质化;价值标准—现实化、功利化;价值追求—品质化、个性化;价值目标—务实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变化。对大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消费观研究,有助于把握大学生消费特点和趋势。本文对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的特点、不合理消费的表现等作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树立大学生正确的消费观,从而促进大学生更好地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7.
“职前成人”大学生是一个易被忽略的特殊大学生群体,他们具有缺乏归属感、学习倦怠心理、精神压力较大等群体性特征。激烈的社会竞争、沉重的经济负担、严峻的就业压力、持续的不平等对待,共同引发了“职前成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危机。着力破除“职前成人”大学生理想信念危机,是当前高校育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关于“80后”的提法始于21世纪初,逐渐成为了对1980~1989年出生的一代人的统称;随着大学扩招,“80后”大学生群体也成为其中最主要的组成群体。本课题通过文献回顾和资料检索,力求将关于“80后”大学生群体价值取向的各方社会评价作一较为全面的梳理与归纳;同时,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个案调研等,力图较为客观地展现“80后”自身对于社会评价的回应以及对自我价值取向的认知。本次调研中,“80后”既是被研究者,又是研究者,议题式讨论了人生观、政治态度、代际关系等价值取向相关话题,并尝试论证“80后”区别于其他时期社会群体的群体特征和其转型期成长背景的社会分析价值。  相似文献   

9.
一、大学生触网心理透视 1.从众心理。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精彩的网络世界不可阻挡地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在走进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上网”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庞大的网民群体中,大学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今天你e了没有?”已经成为当今大学生的口头禅,上网“冲浪”是他们的“新宠”。因为“同学都上网,所以我也要上网,否则就是落伍,  相似文献   

10.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饭圈”是网络空间生态的指向标,是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聚集地。近些年,“饭圈”乱象的出现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加强“饭圈”生态治理,要发挥党的领导“主心骨”、网络空间“主阵地”、思政课堂“主渠道”、朋辈群体“主力军”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以期实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道德素质和网络信息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当代大学生消费从众、学习从众、入党从众等五种从众行为进行了调查,在调查基础上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特殊的社会大环境、大学生特殊的群体生活、大学生特殊的心理发展阶段四个方面分析了大学生从众行为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青黄不接”的群体,一方面因“稀缺”而被“重”用,另一方面又因社会地位不高而被人忽视。作为一个被重用却不被重视的群体,中国技工的短缺成为重要的社会课题。如何培养出中国社会需要的合格的蓝领工人,这是职业教育培训体系面临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性现况,探讨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因素,该研究运用卢谢峰(2003)编制的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吉林省某高校878名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现状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角色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四个维度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研究生特殊群体在人际适应性、生活自理适应性和身心症状三个维度得分均低于本科生特殊群体;是否来自独生子女家庭和生源地是影响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大学生特殊群体的社会适应性问题,建立从社会、高校、到大学生特殊群体自身的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特殊群体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4.
李小平 《时代教育》2006,(12):77-77
农村“留守孩子”,即父母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村孩子,他们作为改革开放时代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受教育、心理、成长等方面均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这已成为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笔者作为一名农村中学教师,对该伺题作了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90后”大学生正成为当前高校最主要的就业群体。受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90后”大学生的择业观呈现出喜忧并存的鲜明特点。家庭、学校、社会等应共同努力、协同做好大学生择业观的教育工作。尤其是高校要通过合理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16.
辛亥革命时期人们的政治心态及成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前期,面对“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社会各进步群体均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挽救民族危亡的政治运动,直接推动了历史的变革与发展。当时,人们的政治心理受辛亥革命的影响和制约,而先后形成了“求变”、“求安”、“求治”三种心态,它又分别影响、制约和推动看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90后”大学生主要是指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群体。据相关调查统计,2008年入学的大~新生中,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归属于这一群体。作为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90后”大学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而成长,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发生巨大变革的背景下,他们的价值取向表现出与以前数代人明显的区别。如何针对“90后”大学生的思想特点采取有效对策,成为成人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反思大学“校漂”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大学校园里一个特殊群体“校漂族”越来越引起各方面的关注。专家认为,“校漂”现象的出现是目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一种必然现象,在将来一段时期内仍有扩大的趋势。本文从教育自身分析了“校漂”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在其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愈加复杂,因此大学生"特殊群体"人数逐年递增。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特殊群体"及其特点进行分析,探索其产生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层面上,构建较为完善的大学生"特殊群体"援助体系,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某实体班级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班级中个体成员的社会网络,认为影响大学生群体情感沟通的三个原因包括:情境空间、地域归属感和空间归属感,大学生的情感沟通主要以“友伴情感“”原生情感“”共润情感”三种方式呈现,并从组织活动、构建网络情境空间、发挥群体中意见领袖的作用三方面提出了相关辅导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