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1 毫秒
1.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叶澜教授指出:“课不可能是十全十美”,“只要是真实的就是有缺憾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细细品读,两位专家的话都道出了相同的观点:课,不可能完美。课,应该留有余地。但审视时下盛行课改之风的语文课,笔者不禁要问一声:教师,你的课为学生敞开“一扇窗”了吗?  相似文献   

2.
前段时间,听了一节外校教师执教的品德与生活课“生活中的困难”。在课上,有一句话反复响起:“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坚持到底!”教师一直在重复这一句话,这似乎是他心中的“标准”答案。教师问道:“遇到困难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你有什么体会?”学生都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克服困难,勇往直前……”老师也不忘满意地表扬学生一句:“你说得很好!”我在思索,学生在这样的课上究竟能收获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可能仅仅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那几个“高尚”口号似的词语。当我们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真能做到这些吗?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有克服困难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语文教学的备课尤为重要,这是大家早已明了的道理。一般说来,“教学设计”通常被教师理解为“课前备课”,是指课前教师的准备。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为了上好课。但是,课前怎样备课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前备好的课到了课堂上,不可能一成不变,往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等,供同行学习、交流、评议,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过程。“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是教师更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从一般意义来说,备课主要指写教案,实际上,备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教案仅是其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所投入的智力活动不可能在教案中完全展现出来,教案只是一个准备付诸实施的操作方案,重在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  相似文献   

5.
大凡上课有年者,恐怕都有这样一种感受:课前的有效劳动量与上课时的轻松度成正比。即课前付出的心血越多,上起课来越轻松;反之,课前不思考,上起课来总觉得磕磕巴巴。“幽咽泉流冰下难”。这就是思考的价值。帕斯卡尔说,人是一根会思想的苇草。人最高贵的品质在于会思考,作为教师,思考更是弥足珍贵的品质。如果只是根据“教学用书”、“优秀教案集”、“下载的教案”等材料上课,就只能照本宣科地上着一节又一节乏味的课,教师自己味同嚼蜡,学生也听得没精打采,即便偶尔让学生的精神为之一振。那多半是他人的智慧,不过是在嚼别人嚼过的馍,是对他人智慧的一次克隆。制作一个课件需要相当的工夫,一般情况下,教师不可能制作一个课件来上课,也没这个必要,更多的是下载一个课件,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在一所学校听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教师的课,上的是五年级的《三借芭蕉扇》。这篇课文中“扇”字出现了十几次,而且这个扇是多音字,表示名词或数词时都读“去声”,比如“芭蕉扇”、“铁扇公主”、“扇儿”、“四十九扇”……表示动词时都读“平声”,比如“扇出”、“扇灭”、“扇去”……  相似文献   

7.
“铃……”“您好 ,这是张伟同学的家吗?”“咚咚……”“您好 ,我是刁宇峰同学的班主任……”一次又一次 ,学生家的门被我敲开了 ,一家家的促膝长谈 ,一扇扇心灵的窗户也随之向我敞开了……家访 ,使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学会扮演种种角色 ,来弥补学生心灵的缺憾。唐杰 ,无论上什么课 ,无论什么精彩的课 ,都能使他酣然入梦 ,一直令我不解。当我走进唐杰的家 ,只见父亲正笨手笨脚地收拾碗筷 ,我张口就问 :“唐杰的妈妈不在家吗?”“啊……对!”父亲的脸随即掠过一丝阴影。我马上意识到自己的唐突。当我说出唐杰在课堂上的表现时 ,这位父亲开口…  相似文献   

8.
李晓梅 《江西教育》2014,(12):32-32
很多教师可能有这样一种体会——听了一些优质课,自己知道这节课很好,但究竟好在哪里却说不出个“道道”,交流时,往往只能说些空话、套话。结果往往是听课时心潮澎湃,听课后“涛声依旧”。究其原因除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可能有所欠缺外,更多的原因是,没有做好品课准备。其实,品课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因此,品课时,我们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品课观,做到“以学论教”,把握品课重点,提升品课智慧。  相似文献   

9.
一堂课后,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对话:课上得好,教师满意了,他会兴奋地说:“学生配合得不错!”课上得不甚满意,教师往往沮丧地说:“这堂课学生不配合!”兴奋也好,沮丧也罢,其心情共同之处在于:教师们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课堂的主人、教学活动的中...  相似文献   

10.
问题聚焦: 在“市级骨干教师汇报课”活动中,一位教师上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小数乘整数”一课,课中有一个细节引起了大家的争议。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1.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许多教师外出听了许多课,但自己的课涛声依旧。基于这种情况,一些学校逐渐不派教师外出听课了。常言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听了许多课为何还是不会上课?这是因为不会“学课”。那如何“学课”呢?  相似文献   

12.
邓光显 《山东教育》2005,(31):46-46
前段时间我听了一节一年级数学“统计”课。在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同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一时间,学生的回答可谓各式各样。有回答贴动物、贴水果、贴纸工的.有回答贴的本领的.更有回答大象过生日的。显然教师的用意是通过提问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可是学生却答不到点子上。于是教师又问:“那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啊?”有的学生立刻回答:“学会了贴的知识。”无奈之下,教师只好放弃了让学生自我小结的本意.自己指着小黑板,小结本课的知识点:“今天我们学了排一排、分一分、数一数,这些都是统计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学无定法,教无定法”,的确,一篇课文可以有一千种教法。任何一篇课义都包含很多的教学内容,教师想在一次教学中面面俱到,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出现“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局面以及课堂教学的低效与混乱。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  相似文献   

14.
“淡化课前预设,关注课堂生成。”有的教师这样认为:关注课堂生成就得“淡化”课前预设,否则就会束缚学生思维,课堂也就不可能焕发生命活力。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笔者认为有必要探讨如何正确解读“生成”与“预设”,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佚名 《教师博览》2008,(5):33-33
1.小学.一位同学读课文。其中有一句“拿出芭蕉扇扇扇”。本来停顿应该是“拿出芭蕉扇,扇扇。”结果那位同学直接读成:“拿出芭蕉。扇扇扇!”——全班同学晕倒……  相似文献   

16.
张松林 《新疆教育》2012,(20):157-157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难上的一种课,也是最能代表教师水平的课。许多数学教师经常发出“复习课最难上”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课型,能否上好复习课,  相似文献   

17.
一忌曲解教材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据,它为备课提供了基本材料。备课,首先要准确、深刻地理解教材。准确理解教材而不要曲解教材,是教师钻研教材的基本要求。一位教师教《麻雀》一课,课文中老麻雀看到小麻雀摔到地上受到猎狗的威胁,“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落在猎狗面前,保护自己的幼儿。这种“强大的力量”是什么力量?这位教师解释为“不畏强暴、敢于同恶势力搏斗”的力量,这就是超越实际可能的拔高分析。再如一位教师教《美丽的公鸡》,有一个问题:啄木鸟听到公鸡喊“长嘴巴的啄木鸟”,心中不高兴,所以不和公鸡比美。…  相似文献   

18.
“上复习课最枯燥无味”,这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经常发出的感叹。复习课既不像新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功感”,复习课是让学生将学过的知识概括性地整理和加深,形成新的认识结构,它是从部分到整体的一种教学阶段。它的基本任务是:既调整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与教学大纲要求之间的差距,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节“打字练习”课。说句实话,我很不喜欢上这样的课,教师被闲置,学生没兴趣,思维性含量低。教师更不要希望哪个学生会突然问:“这个题怎么做?”听到的都是“打好了”,最后,我总结的时候也会习惯性地说:“所有同学听好了,打好后再打一遍!”接着就是一阵阵叹息声。  相似文献   

20.
夏登高 《江苏教育》2000,(12):34-34
前,笔听一位教师上《虎门销烟》一课。课上完成课后作业题一:“朗读课,复述课”。教一再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去复述课,甚至提出“完全用自己的话复述”的要求。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不得要领,显得茫然而无所适从,发言质量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