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缘起】在学习“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时,学生在独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我在巡视时,听到了学生小璐和小鸿的对话。这次,是平日里基础和成绩都不如小鸿的小璐在对小鸿讲解。  相似文献   

2.
课堂回顾:(课前每生发3张长方形纸)师:同学们,请大家把发的纸拿出来,随意折出几个分数,并涂上颜色。(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学困生”作指导。)师:告诉我,你折的是几分之几?怎样折出来的?生1:我折的是1/3和1/4,1/3只要把纸平均分成3份,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  相似文献   

3.
夏华颖 《山东教育》2002,(27):34-34
主题的产生秋风乍起,幼儿园里树叶飞舞,黄花满地。孩子们欣地拣起一片又一片的树叶,并带回了班里。“拣回来这么多的树叶你们想怎么办?”老师的一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积讨论。主题的网络图根据孩子们的想法与我们的计划制定了上面的网图。实施过程1.初步讨论。老师问孩子们:“拣回这么多的树叶,你们想怎么办?”赵子墨:“我想把树叶挂起来。”李若筠:“我想把树叶挂在墙上。”杨珍瑜:“我把它(落叶)放在纸下,用笔一画(边说边手比划)就把它画下来了。”侯悦:“我也想画下来。我想把树叶放在纸的上面用笔画下来。”老师:“我…  相似文献   

4.
要有耐心     
在一次美术活动中,我教孩子们折叠小房子。讲解示范后,我就到孩子们中间辅导。可是当我走到明明小朋友面前时,发现他只是拿着纸不肯折。问原因,他说“我不会。”于是我又耐心给他讲了一遍折法,他点点头,似乎明白了,我又去看别的小朋友。待我再看他做得怎样时,两张纸还在手里拿着没折,再问,还是说不会。于是我又给他讲了一遍折  相似文献   

5.
丁丁上八年级了.有一天,他的表弟东东手里拿着一张长方形的纸(如图1)来找他.东东进门就问:“表哥,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丁丁满不在乎地说:“好吧,我来帮你.”东东举高手中的纸说:“表哥.我想用这个长方形的纸折成一个正三角形,怎么折?”丁丁仔细想了想,还真不好折,他说:“这样吧.表弟,你把这张纸放在我这儿,我好好考虑考虑.等我折出来再告诉你.”“好的.”东东看表哥很乐意帮自己,高兴地说.  相似文献   

6.
引以为戒     
记得一次美术活动“画蜗牛”,我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范画上漂亮神气千姿百态的小蜗牛,心里想:孩子们笔下的蜗牛一定会很美。谁知我刚一转身,润润就兴高采烈地举着画来到我的面前。“怎么这么快?你画了些什么东西?”我有点不高兴。“我画了树上的蜗牛,大大的,这是饲养场的叔叔阿姨特意养了送到大宾馆、大酒店做菜吃的。”润润边说边得意地把画递到我面前。画纸上蜗牛的身体几乎超出了整张纸,身体和硬壳也断开着,就像一个大大的球在地面上滚动,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黑道道。这像什么呀?我生气地拿起画纸“唰唰”两下就给撕了,顺手又拿了一张白纸给…  相似文献   

7.
一、“尝”中求活 ,“活”中创新。“尝”即尝试。大量的研究表明 :每个学生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 ,关键在于怎样去发掘这一“宝藏”。在教学中 ,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机会 ,学生将多一些成功的体会 ,并真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此 ,我在“四则混合运算”教学中常采用先练习后讲解的方法 ,放手让学生尝试 ,使学生在尝试中求新 ,开阔思路 ,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四则混合题 ,然后提问 :计算以后你有了什么新经验 ?引导学生总结出 :四则混合运算中 ,有时可以运用定律进行简算 ,要随时注意边看边想、边做边想。并问 :“看”要看什么 ?“想”要…  相似文献   

8.
一、实践、创造多实践。怎样帮助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概念 ?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折一折、分一分、量一量、画一画。先找到纸的 12,折出来并画出折痕 ,用阴影表示出其中的一份 ,再折出纸的14、18……来。折、量、画使抽象的分数变得可触及 ,学生觉得抽象的知识原来是这么简单有趣。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中 ,自然建立起几分之一就是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 ,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的概念。求创新。创新体现为思维的独立性、独特性、新颖性和批判性。教师要能抓住师生交流中的契机 ,培养学生发散、逆向、综合、批判的思维能力。《分数的初…  相似文献   

9.
听“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课的教师要求学生利用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纸折一折,涂一涂,表示出1/3。旁边一起听课的老师小声说:“能折出‘1/3’吗”我知道这位老师并非认为上课教师提出的操作任务有何不妥。只是从另一个角度在思考一个问题而已。当时笔者边听课边思考了一下,未果。  相似文献   

10.
宽容与发现     
[教学片段描述]在学习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课上,在看图简单认识了什么是几分之一后,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同样大小的正方形纸,要求学生折出这张纸的12,并涂上颜色。学生们开始动手折纸片涂色,并把自己涂好颜色的纸片贴在黑板上。正当教师准备开始讲解时,有一位学生举手了,他指着同桌说:“老师,他没有交。”这个学生无奈地把纸片从桌肚里拿出来放到了桌面上。教师拿起这张纸片看了看,对着他说:“你能把它贴到黑板上去吗?”“老师,我折错了。”这位学生轻轻地、边说边走到黑板上把纸片也贴了上去。这时,教室里哄堂大笑,并传来了“这是14,不是…  相似文献   

11.
前段时间,去一所学校听课调研,听了一节二年级劳动课———《做手提袋》。课前,老师便强调说制作手提袋的工序很复杂,二年级学生接受起来难度很大,当时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上课一开始,该老师首先向学生展示了各式各样的漂亮的手提袋,然后问学生愿不愿意自己也制作一只,学生兴趣盎然。接下来,老师便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提袋的做法:又是让学生“把纸对折,从上到下量出6厘米,再向下折”“从左至右量出3厘米,再向里折”;又是让学生“沿实线剪”“沿虚线剪”。一开始,听课的老师和学生都专注地听该老师讲解,可越听感到越不明白,最后听课老师急得直…  相似文献   

12.
教学片断出示题目。判断题: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41,有3种折法。()师:同学们,你在做这道题时是怎么想的?生1:我认为这道题是正确的。我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了折,确实只有3种折法。师:请把你的折法展示给大家看看。(生1用正方形纸演示)第一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二种折法:①对折②再对折③打开图第三种折法:①对角折②再对角折③打开图生1:我试着折了好多遍,再也折不出第四种了。师:他折得精确熟练,讲得清楚明白。还有谁想说一说?生2:我认为这道题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在生1的三种折法之外,我还有一种折法。(用正方形纸演示。)①对…  相似文献   

13.
(一)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一般概念,我注意运用直观,讲解概念,采用了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方法。如在讲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时,我先让学生看具体事物和图象,从而概括出:“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接着,我让学生量一量它们的对边、对角有何关系,量得的结果是: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在这以前,学生错误地认为长方形、正方形不是平行四边形,我分别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的图形,让学生用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来对照这些图形。学生很快弄懂了:长方形、正方形也属于平行四边形,这样就揭示了平行四边形概念的  相似文献   

14.
【案例】在学生初步理解12后,教师让学生利用手中纸片折出12。其后发现有一个学生把一张圆形纸片平均分成了4份。老师惊喜地问“:能把你的折法介绍给其他小朋友吗?”这位同学高高举起手中的纸片,说“:我把它对折,再对折就得到了41。”师“:41是什么意思呢?”生“:我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4份,一份就是它的14。”(教师把作业纸贴到黑板的最高位置)师“:同学们,刚才老师要你们折21,这个小朋友却折出14,大家对这事怎么看?”生1“:老师,他折多了。”生2“:我想他没有专心听讲,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折。”生3“:虽然他没有按要求折,但我觉得他挺有创造…  相似文献   

15.
素描·生活     
我不太喜欢画色彩,也许是讨厌它所需的工具繁多吧!但我的素描成绩也一塌糊涂,我想,我连生活中的“素描”都未弄明白,谈何纸上素描?  相似文献   

16.
一、在引入新知时设置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 ,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相连 ,前后知识并不孤立存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 ,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精心设置问题情境 ,启动学生的思维 ,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例如 :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在原有分数知识的基础上 ,让学生用阴影部分分别表示出一个圆片、一张长方形纸的 12、24 、48。老师请同学们边操作边思考 :“你们在表示阴影部分时发现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很快就提出了 :三个分数各不相同 ,但所表示的大…  相似文献   

17.
课前说课: 圆是一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平面图形,也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等活动,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8.
纪淑静 《早期教育》2000,(11):11-11
美术活动中,我启发小朋友用一张正方形的彩色旧挂历纸折花蝴蝶。我说:“花蝴蝶的头上有两个触角。蝴蝶向哪边飞,触角就添画在哪边。”小朋友们非常感兴趣,作业都完成得很好。只有陈瑞丰小朋友的与众不同:蝴蝶身上有两对触角,一对向上,一对向下。我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花蝴蝶向这边飞就用这两个触角,要是向那边飞就马上用那两个触角,不用转弯,这样更快。”他边说边用手比划着,  相似文献   

19.
今天,我上的是四年级的美术课《动物装饰——鱼》。课堂上,我特别多讲了装饰鱼在生活中的应用,也让学生讲了许多。学生做作业了,我在教室里巡视着。正在为自己按照课改的要求将美术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而高兴,突然教室的后排举起了一只小手,原来是李岭智同学。“你有问题?”我问道。“老师,他不画装饰鱼,他在作业纸上画F16战斗机。”李岭智理直气壮地指着前面的靳争同学。还有这样的事,我心里嘀咕着,将信将疑地示意靳争同学把作业纸拿起来给我看。靳争同学一边举给我看他的作业,一边站起来争辩道:“老师,我画的不是战斗机,而是装饰鱼。”看着靳争同学手里的作业和不服的表情,我的心里明白了八九分,便不紧不慢地说:“你画的是鱼形战斗机,飞机的外观就是一条装饰鱼,是吧?”靳争同学点了点头。“继续画。”我给了他一个肯定的答复,并示意他坐下。  相似文献   

20.
发芽的蒜     
魏彬 《山东教育》2003,(23):67-67
记得一次美术活动“画蜗牛”,我眉飞色舞地讲解着范画上漂亮神气千姿百态的小蜗牛。心里想:孩子们笔下的蜗牛一定会很美。谁知我刚一转身,润润就兴高采烈地举着画来到我的面前:“怎么这么快?你画了些什么东西?”我有点不高兴:“我画了树上的蜗牛,大大的,这是饲养场的叔叔阿姨特意养了送到大宾馆、大酒店做菜吃的。”润润边说边得意地把画递到我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