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一、另辟蹊径。难点化解于比较中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用某个知识点解题时出现了错误,教师如果仍旧用这个知识点去讲解,表面上学生好像理解了,但实际情况却是下次碰到了这个问题,因受某些“强信息”的影响,错误率还是很高,收效不大。此时就要“另辟蹊径”,考虑用另一个知识点去认识它,解决它,往往会获得高效。  相似文献   

2.
金一民 《生活教育》2011,(10):42-43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理解往往会出现一些普遍性的错误,这也就是学生的学习难点,但它不一定是教学重点。对于这些不是教学重点的学习难点(以下简称"学习难点")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简易方程之前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在以往的教学时我们发现,用字母表示一个数,学生往往不难理解,如:学生对“5×( )=15”很快地会说出括号内应填“3”:有了这个基础.自然地对“5a=15”也能很快地得出“a=3”。但要比较“5a”与“3b”的大小时,一些学生始终认为“5a〉3b”,尽管老师用举例方式让学生去体验,  相似文献   

4.
启发学生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关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本第四册“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个单元中,在学习“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这类应用题时,教材安排了一些“多几”用减、“少几”用加的例题和习题,但这种利用间接叙述形式的题目对小学二年级学生来说,要独立解答,难度比较大。由于分析问题的能力所限,学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往往不注意数量关系的分析,而出现看见“多几”就用加法、“少几”就用减法的错误。要克服这个难点,本人认为关键是启发学  相似文献   

5.
蒋和军 《物理教师》2001,22(10):11-12
新大纲不要求用透镜成像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因而透镜成像作图法自然成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也是近几年高考命题出现频率最高的知识点,尽管这类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棘手,但只要掌握了问题的关键,还是容易解决的,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好这类问题,本人特将此类问题进行归类并例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归一应用题”难点解析绥化地区教育学院王淑芳“归一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最后一组内容,也是第五册应用题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它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理解并掌握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必须使学生在知识内化上完成三个知识点的转化。第一是要完成文...  相似文献   

7.
数学作为小学学习过程中的重点教学内容,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方程作为一个较新的知识点,许多学生对于这类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压力,成为了小学生学习的难点。本文将结合小学数学教师在解方程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求轨迹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学生在做这类题目时很容易出现错误.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注意,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注意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有些题目在条件中没有给出已知的坐标和方程,解题时需根据题意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其原则是使条件或结论变得简单.  相似文献   

9.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 “上几去五进一”这类口诀是在本位相加满十、但不能用“去几进一”的口诀时用的。这类口诀拨珠动作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是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学生理解这类口诀的意义。例如,在教学8+6时,应该首先引导学生观察算盘上的6是由一个下珠(1)和一个上珠(5)组成的,然后再引导学生理解:当加6不能直接用“六去四进一”的口诀时,可以把加6分解成加1和加5,即8+6=8+1+5。8加1得9,拨珠动作是“上一”;9加5得14,拨珠动作是“去五进一”。所以,8+6拨珠动作的全过程是“六上一去五进一”。在此基础上,根据算盘上的7=2+5,8=3+5,9=4+5,可以类推出“七  相似文献   

10.
案例:“认识大约几时”在一次数学新教材课改专题研讨课活动中,三位教师执教的课题都是一年级第一册“钟表的认识”。在这一节课中认识“大约几时”是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又能让学生主动地、自主地获取知识呢?三位老师就这一知识点的教学实施了不同的教法。第一位教师课前教学设想:认识大约几时是本节课的难点,借助课件直观地演示,让学生在观察中比较,在交流中发现,总结认读方法。紧接着用抢答的方式来巩固深化。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让学生在玩中巩固新知。课堂情景描述:认识7时整后,教师用课件同时出示“大约7时”的两个钟面。…  相似文献   

11.
基本不等式a+b/2≥√ab(a,b∈R+,当且仅当a=b时取“=”)是求函数最值的重要工具,是新教材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更是历年来高考的热点内容,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误用此不等式,很多老师也埋怨怎么进过多次后还是出错.事实上在平时的解题过程中,学生经常会遇到错误,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下面剖析基本不等式求最值中的错解,同时谈谈反思错解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学习中的难点,即使是在数学上面很有天赋的人学习三角函数也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而且我们发现在高考真题中三角函数这方面本身占的分数比重也是很高的,但是学生在数学考试的时候很容易发现,三角函数的题目具有内容灵活多变的特征,学生很容易在这方面出现错误。因此,要想在高考数学中取得高分,必须要将三角函数这个知识点理解透彻。本文总结了学生在三角函数中容易出现解题错误的知识点,并对出现解题错误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解决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上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图象信息型”应用题是近几年中考中出现的一类新题型,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函数图象信息型”应用题“望而却步”.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解决这类问题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按下面的步骤去思考,对解决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一、“读图”找“点”就是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观察函数图象的形状,找出分散(隐含)在图象中的各个知识点.正确提取有效信息,是解决好问题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4.
碱基类计算题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学生遇到这类问题往往“剪不断,理还乱”,或因审题错误而功败垂成。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借用几何证明的推导式梳理这类题目的解题思路,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谢超明 《青海教育》2003,(10):81-81
物理教学中“惯性”概念的正确建立是一个难点,学生常出现对“惯性”的理解错误或应用错误,如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16.
一、联系生活实际,教会学生解决方程中的疑难几年来,在解方程教学中,学生感到特别难理解的是“x”在四则运算中能否合并为一个数,尽管把其中的算理说得十分的透彻,一些学生计算起来同样还是非常糟糕。比如:x×7=412,这个方程中的“x×7”根据乘法的意义是表示7个x相加,合并后应为7x,学生容易理解,很少出现错误;又如:x÷7=412,我让学生把“x÷7”转化成x×17(六年级学过分数除法)也能理解。可是在加、减法中遇到“x+7=412”这样的题,就不行了,解这个方程时学生由于受乘法的影响,常常会把“x+7”合…  相似文献   

17.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问题之一,且是高考的热点问题,又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少文章介绍了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若在教学中仅仅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则许多学生对解决这类问题还是感到力不从心,无从下手。笔者认为,要突破这个教学难点必须过以下“三关”,即:掌握方法范围关、选择方法操作  相似文献   

18.
用代数方法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如何列出方程。怎样列出方程,学生们普遍感到不易掌握,为克服此难点,除了注意怎样列方程以外,还应注意它的准备工作:学好列代数式,教学中要重视类似的例、习题:1.设X表示一个数,用代数式表示:这个数的三倍与5的和。2.用方程表示下列的数量关系:某数的两倍比某数的二分之一多3。此外,还有必要给出一些代数式和方程让学生用普通语言说出它。这类问题就是把普通语言与数学语言互化的问题,是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基础,因而在教学时要十分重视,经过反复地练习,就给以后解应用题时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和关系…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求形如y=α1x^2 b1x c1/α2x^2 b2x c2的函数的值域时,通常习惯于使用“判别式法”,但是,在其求解的过程中,往往又会出现使所求的值域扩大或缩小的错误,而且有时还不知如何去检验.本文试图从“判别式法”的理论依据人手,以例题的形式来谈谈到底应该怎样求这类函数的值域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现代中学数学,涉及的知识面广,解题时稍有不慎,就容易犯“顾此失彼”的错误。每次考试前教师总是反复强调要仔细审题,学生也总是一再提醒自己要细心。但这类错误仍然不断出现,防不胜防,令师生双方都觉得头痛。本文想谈谈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和克服这类毛病的方法。以下几种类型的题,解题时容易犯“顾此失彼”的毛病。一、一道题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近年来考试命题强调知识复盖面广,所以一道题常常同时涉及几个知识点,忽略其中某一点,会造成“顾此失彼”的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