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海峡 《西藏教育》2008,(12):35-35
《礼记.学记》中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发扬其好的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运用表扬的艺术。这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肯定正确,否定错误,将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善救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育教学原则,它源于《学记》:“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为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通俗地讲,“长善救失”就是要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长善救失”一向被教育者奉为真理,但这条教育教学原则也许是教育中的一个“二律背反”。因为,在世界上,人人都无绝对的优点和弱点,二者犹如物体和影子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如性格急躁者失之鲁莽但决断性强,慢性子稳重有余但反应迟缓,正如王夫之所言:…  相似文献   

3.
长善与救失     
长善与救失天水市北道区委党校胡掌义《礼记·学记》中说:“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失者也。”这段话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教学原则,即“长善救失”。然...  相似文献   

4.
谢莹 《辅导员》2014,(14):138-138
《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如何“长善”——发扬其好的方面,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学中运用鼓励的艺术。这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都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何使教师的催化、启动、加速功能在课堂教学中得以实现呢?  相似文献   

5.
教师们常说,批评是门艺术,掌握了批评教育的能力.教育就能成功一半。殊不知,表扬也是一门艺术,表扬运用得不当,也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使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礼记·学记》中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教学中运用表扬,对于鞭策先进、激励后进、  相似文献   

6.
古人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失也。”(古籍《学记》这话至今仍对我们有所启发。它告诉我们,作为教师,既要重视“长”学生之“善”,也应重视研究有“问题行为”的学生之“失”的规律,使其之“失”向“善”转化。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方面。其产生、发展和矫正有其固有的特点和复杂性。在中学一定条件下可以导致品德问题。而品德性问题行为中也常含有情绪、性格异常等心理因素。两者互相交错、渗透,有时难以区分。品德性问题行为往往直接影响、威胁到教学秩序与社会安定,应当…  相似文献   

7.
《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也,长善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身上的缺点,使其对自己充满信心,使周围的人对其充满希望。  相似文献   

8.
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把“激励”视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功能。我国古代名著《学记》也强调: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  相似文献   

9.
“扬长避短”,顾名思义,发扬长处,弥补不足,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以最大效率发挥各方面的优势。我国古代名著《学记》强调,“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长善而救其失”正是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善于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潜力,扬其长处,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诚然,很多教育管理者都知道“数其一过,不如奖其一长”,但实践中却难以把握时机。这说明“扬长避短”要得其法。  相似文献   

10.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礼记·学记》中的这段叙述,很值得研究:它不仅集中论述了学生学习时容易犯的四种过失和产生这四种过失的原因,同时还说明了“知其心”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提醒教师必须明了学生“心之莫同”的思想实际,针对不同的情况,发挥教师的作用,发展学生的长处,补救学生的过失。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达到“长善救失”,发展学生的特长这一目的呢?这就要求在运用因材施  相似文献   

11.
范艳君 《家教世界》2013,(7X):99-100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作为一种教育原则",长善救失"第一次在《学记》中正式提出。现代教育坚持以人为本,而"长善救失"是实现这种理念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教育中",长善救失"教育原则如何应用?笔者认为主要可以通过洞悉学生、抓住教育契机、选取适宜的教育方法这些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良将,一般注本未释,或训“良”为“善”,解“良将”为“善将”、“好将领”。廉颇是赵国的好将领,固然不错,良与善也同义,然而《史记》中此“良将”则谓“大将”,非指一般“善将”。《尔雅·释诂》,“良,首也。”首有“头领”义。《广雅·释诂》:“良,长也。”长有“大”义。《国语·齐语》:“四里为连,连为之长;十年为乡,乡有良人。”韦昭注:“良人,乡大夫也。”乡大夫犹今之乡长、县长,是头人。故良将之“良”训“首”、训“长”,  相似文献   

13.
名人爱读书     
袁枚“吃书”清代诗人袁枚说“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长痴瘤。”袁枚善于“吃书”、读书时咀嚼得法,品味有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zaopo)。  相似文献   

14.
郭氏之墟     
刘向  刘向 《现代语文》2004,(3):10-10
昔者,齐桓公出游于野,见亡国故城郭氏之墟。问于野人曰:“是为何墟?”野人曰:“是为郭氏之墟。”桓公曰:“郭氏者曷为墟?”野人曰:“郭氏者善善而恶恶。”桓公曰:“善善而恶恶,人之善行也,其所以为墟音,何也?”野人曰:“善善而不能行,恶恶而不能去,是以为墟也。”——《新序》  相似文献   

15.
故事一:清朝的军事家杨时斋深谙“长兮短之所依,短兮长之所伏”的道理,当军中处于无人可用的境地时,用人用出了名堂:“聋者”置于左右使唤,“哑者”令其传递密信,“跛者”令其守坐放炮。因“聋者”耳塞少听,可免漏军情;“哑者”守口如瓶,可免通风报信;“跛者”艰于行走而善坐。杨时斋在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地用人之“短”,  相似文献   

16.
《学记》有言,“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个“善歌”与“善教”就是教育艺术。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是教师依靠真情实感与人格感召实现作者、教者、学生心灵交融的一种艺术;是教师运用知识逻辑引导学生理性思考的一种艺术;是教师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手段引导学生感受、崇尚、  相似文献   

17.
荀子的名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善假于物”常被人用于工作和学习中,其实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假于物”,也会收到奇妙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巧借相关材料来突破教学难点谈谈个人切身体会。  相似文献   

18.
古语云:“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计算机多媒体发展到今天,具有综合处理文字、图像、声音的能力,它能够把刺激人们感官的诸多要素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控制、处理并将其有机组合,从而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具有交互作用的教学环境和人机对话的教学氛围。多媒体是先进教学手段,但有时候未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样需要我们“善假于物”。  相似文献   

19.
正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原则(一)长善救失《礼记·学记》中有言"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也就是说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优点与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发挥优点、纠正各自缺点,针对学习者的不同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教育方式。"长善救失"的教育思想与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观点存在较多的相同之处,同样主张根  相似文献   

20.
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美善之理想:“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美善之三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