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古书疑伪活动的省思与疑古辨伪活动一起,辩证地完成了对古书的第一次反思。在古书疑伪活动的刺激下,古书体例研究作为回应古书疑伪活动的核心问题被提出,进而将对古书的这次反思带向更广阔、更深邃的思考层面。除来自"古史辨"内部的省思外,已有学者较早注意到了古书体例与古书辨伪的关系问题,并以传统的校雠学为资源展开论列,孙德谦、刘咸炘、余嘉锡等学者为其代表。  相似文献   

2.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咸炘在一篇短文和若干著作中论述了古书的体例、古籍辨伪的方法和理论。他对古书体例的研究,比如其目录学,深受章学诚的影响,在章学诚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古籍辨伪要重视校雠学和辨明书籍的宗旨,且严格定义伪书的概念。在分析一些古籍的真伪时,刘咸炘能够做到不轻疑,不迷信。  相似文献   

3.
古书传至今日,存在多种讹误,所以校勘工作尤为重要。清代是校勘发展的鼎盛时期,俞樾是清末著名的校勘训诂学家,他将丰厚扎实的小学知识运用于校勘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所著《群经平议》、《诸子平议》以及《古书疑义举例》都以校勘取胜。本文以《古书疑义举例》为例,结合书中阐述的校勘条例,对古书讹误类型予以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4.
文章重在从作者、源流、释例体例、释例方式和本书的价值等方面,介绍杨树达先生的《古书句读释例》,为理解和阅读此书提供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从古书句读到标点的历史源流切入,明确了古书标点的重要意义,通过分类,列举现行标点古籍中误点误断的例证,提出了古书标点的一些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集宁师专学报》2022,(1):107-113
近代以来,对出土古书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内容,对形制的研究相对较少。根据出土文献,汉简古书的实用性与时间变化都会影响简的长度。汉代古书简长制度的形成是渐进式的,在制度形成的过程中还存在着用短简书写特定古书的习惯,这种习惯在时间与空间上都显得十分“顽固”,它的产生源于其特殊的文本性质而非古书地位的高低。与此同时,“容字”等其余形制要素也一样受到了影响。对出土古书进行简长分析,可以厘清汉代古书形制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7.
凌娟 《文教资料》2011,(9):72-74
中国古书形制的演变发展经历了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其书籍形制多种多样,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贡献。本文拟对中国古书的各种形制进行梳理,并一一介绍。  相似文献   

8.
受北宋以来疑古求实风气的影响,朱熹在研究经史的过程中,对不少古代典籍的成书年代、内容及作者的真伪提出了怀疑并进行考证,它大大鼓励了后世学者对古书疑辨的勇气,扩大了人们对伪书考辨的视野。  相似文献   

9.
张心澄一生,不仅对我国交通会计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我国古籍的辨伪方面作了总结性的工作,给后人留下了《伪书通考》这样一部集古今考辨伪书之大成的辨伪工具书。该书的编者,最初是受了顾颉刚《古史辨》第一册的启迪。而该书所采用的编体例是受胡适《论辨伪丛刊体例书》的启迪和影响。它的编纂特点是对每一部被考辨的古书都按时代的顺序列举历代学者的考辨之说,并注明引文出处,同时还加上编者的案语,以表明作者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训诂学是我国古代知识体系中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注音释义,衔接传承的重要作用,作为清代的一部补缺类的注书《古书疑义举例》,对历代古书中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做出了总结和解答,在类型的全面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试从语法的角度对《古书疑义举例》的得与失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上的疑古辨伪思潮,发展到后来愈演愈烈。有的学者以疑古辨伪作为自己的癖好,因而产生了许多不实事求是的做法。其中,清代前期阎若璩的《尚书古文疏证》可以说是一个典型代表。该书证伪运用了八种手法,但绝大部分证据都似是而非,不能成立。古籍辨伪暴露出的一些问题,值得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对现行点校本古籍中误标误点的若干例证逐一分析错误成因,进而归纳总结出古书标点的几种常见错误。  相似文献   

13.
在伪《古文尚书》的辨伪史上,朱熹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吴棫之后,发表了不少关于伪《古文尚书》的疑辨意见。后来学者在论及朱熹考辨伪《古文尚书》之功时,却往往只看到朱熹大胆的疑古勇气。实际上朱子对伪《古文尚书》的证伪是非常全面具体的,本文撷取朱子《文集》和《语类》中的吉光片羽,将朱子对《古文尚书》及《序》、《传》的分析,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古书     
外公家的书房,宽敞而明亮,一本本古书在古色古香的家具衬托下格外典雅,如同一位气度雍容的老者,述说着他丰富的一生。从前,这些书是外公在读。我能想象年轻时的外公在一个阳光灿烂,清风荡漾的午后,端坐书桌前,一手握着书卷,一手执着毛笔,在古书上落墨披览。他时而蹙眉沉思,是在考量文辞的深意;时而面露欣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灿烂的古代文化。历经沧桑流传至今的许多典籍文献成为后人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周秦至西汉时期的古籍 ,由于文字载体、传播方式和现在存在着差别 ,其编著体例有许多和今天的书籍不一样的地方。阅读古书 ,不但要了解古时的语词文法 ,还应该懂得古人著作的通例 ,这对于研读古书 ,知人论世 ,是有裨益的。古书最早多是不自编次 ,单篇别行的。古人著作 ,往往随时所作 ,旋即流行 ,为学者所传录 ,至于编成专集或收入总集 ,都是后来的事。《史记·韩非传》说 :“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相似文献   

16.
训诂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批判地继承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必须运用的一门基础学科.今天它不仅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更有很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仅就训诂学对阅读古书的作用进行简单扼要而又通俗的论述,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和运用它.  相似文献   

17.
清代学者姚际恒由于勇于疑辨古书,尤其是疑辨儒经,因而不为当时世俗所容,《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甚至把他说成是一个喜欢剽窃别人研究成果的人。本文从辨伪学的角度,充分肯定了他在考辨古籍方面所作的贡献,同时也指出了其不足。  相似文献   

18.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具体分析古书注释术语“同”与“通”的使用情况,探讨如何科学地使用这两个注释术语。  相似文献   

20.
《古书疑义举例》作为一本著名的经学著作,一直为修辞学界文学界所推崇。但是对于书中的语言学思想,对于后世的语言学著作有着很大的影响,不能忽视,因此对该书语言学思想的整理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