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汝萍  刘玮 《江苏教育》2007,(14):70-71
数学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对教材本体的把握上尚存在不足。以应用题教学为例。有诸多错误认识必须予以纠正。新课标数学教材中应用题的地位没有“边缘化”,而是分散编排在四个知识板块中,并起着统领作用;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没有“淡化”,更注重数学抽象与建模的过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受到重视;更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龙丹丹 《广西教育》2007,(7A):37-37
在新课程中,取消了应用题这个独立的章节,改为把应用问题分散在每个章节中,并且把原来教材中大量存在的那些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应用题改为学生非常熟悉的身边问题,使教材走近学生,贴紧生活,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解决问题。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又产生了一些困惑:每个应用题类型中包含的内容太多,学生掌握不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不会识别有用信息,不会联想信息之间的关系,“解决问题”成了学生最易出错的地方,等等。对此,我们认为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必须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从传统的“应用题”到“解决问题”是新课标引领下教材内容编排改变最大的部分之一。“解决问题”替代“应用题”是“穿新鞋走老路”吗?“应用题”与“解决问题”,究竟有何变化呢?教师在用着“解决问题”的课本,是否仍进行着传统的“应用题”教学呢?抑或抛弃应用题教学,重新摸着“石头”过河呢?  相似文献   

4.
叶柱 《河北教育》2007,(10):39-41
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新教材”中,去掉了沿袭多年的“应用题”名称,代而冠之“解决问题”。从课标要求、教材编写等角度分析,“应用题”变换为“解决问题”,这绝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变换。与传统“应用题”教学相比,新理念下“解决问题”教学的目标范畴更为宽泛(尤为突出的是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材料、分析信息、灵活应用的能力”纳人到了课时教学目标)、呈现方式更为丰富(大幅度削减了纯文字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应用题”有了一个新名称“解决问题(problemsolving)”,并被贯穿到四个学习领域之中.这种变化,要求教师在发展中求创新,引导学生通过主动分析、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目的,对教师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因此,“问题解决的基本步骤”这节课,看起来比较简单,但实质上是让教师站在一个新的维度——解决问题的维度,  相似文献   

6.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以下简称“新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解决传统教材中的“应用题”材料呈现形式单一、情境人为编制痕迹过重、结构呆板、解题策略不够开放等问题,从而使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更贴近生活,在体现数学学习应用价值的同时,实现更为多  相似文献   

7.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解决问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致的小单元.熟悉是因为它是传统应用题的“变脸”;陌生是因为“解决问题”教学又有不同于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新特点;精致是因为在新教材中,多数应用题是结合计算教学分散在例题与习题中,而“解决问题”以小单元编排,包括加、减两步计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带小括号两步计算等3种例题“.解决问题”如何教学,笔者在我县新教材培训时两次执教此课,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写成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只是换了个符合时代特征的名称呢,还是有什么新变化呢?这是一线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本文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在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予以聚焦,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历来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棘手问题。2001年课程改革中将应用题更名并扩大为解决问题,近年来已取得一定进展,当然还存在一些问题。本着“回顾历史,面对现实,展望未来”的精神,本文提出下列几个有关问题和同行们研讨。  相似文献   

10.
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引进新课改的先进理念。抛弃以往陈旧的应用题教学方式的同时,也应继承传统应用题教学的精华,找到新旧教材的平衡点,做好继承与创新,才能防止课改中应用题教学的片面化,提高教学效率。下面谈谈笔者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传统应用题的革新。与过去的应用题相比,除了单纯文字描述外,解决问题更注重传达信息的多元化: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片信息;既可以是陈述性描述,也可以是童话式讲解。这种安排可以说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趣味性强,又符合现代信息社会个人对信息选择加工的需要。几年实践下来,解决问题受到了实验区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2.
解决问题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对传统应用题的革新。与过去的应用题相比,除了单纯文字描述外,解决问题更注重传达信息的多元化:既有文字信息.又有图片信息;既可以是陈述性描述,也可以是童话式讲解。这种安排可以说更贴近儿童的生活,趣味性强,又符合现代信息社会个人对信息选择加工的需要。几年实践下来,解决问题受到了实验区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3.
2001年课程改革中将“应用题”更名并扩展为“解决问题”.从此,“应用题”一浏在《课标实验稿》里几近消失(只在“内容标准”中第二学段“数与代数”部分“避免对应用题进行机械的程式化训练”一句中提到过一次),其实“应用题”是座宝库,是经过历史大浪淘出来的金子。它不仅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抽象的能力、逻辑思考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的应用题教学从目标、内容到教法进行全新改革,《课程标准》倡导“问题情境-建立模式-应用与拓展”这种“问题解决”式的学习模式。“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真正让数学与现实联系,让学生学习用数学的眼光、数学的思维、数学的方法去认识世界,去主动解决所碰到的现实问题。“解决问题”应当也可以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开展探索、合作、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有别于传统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同时也体现了数学学习的应用价值。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总是无法有效突破“解决问题”内容的教学,未能真正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始终未能得到有效提高。显然,“解决问题”成了师生的一个“大问题”,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现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实施后,“应用题”三个字已从教材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应用题来实现。无论是例题还是练习题,问题的情境和题设都由教材直接给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于对“数量关系”的掌握。例如。在传统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概括起来就有“大数”-相差数=“小数”,  相似文献   

17.
新教材不再把应用题单独列章节编排,而是穿插在各个领域中,其形式主要表现为“解决问题”。由于有的教师对教材理解不到位,在解决问题教学时存在许多困惑与问题,造成“解决问题”课堂教学效率偏低。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这是值得我们数学教师不断去探究与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徐友新 《河北教育》2006,(12):19-21
在前文中,笔者就提高“解决问题”教学效果这一主题,从“领会新教材的意图”、“把握新策略的实质”和“整合传统经验”三个方面作了比较详细的阐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困扰教师的、影响解决问题教学效果的观念和认识需要澄清。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对新型师生关系的认识逐步深入。但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还存在诸多偏失,主要体现在:将主导当作预设;认为教师主导要以提高学生成绩为前提;过分高估学生的自主性,主导变成了放任。产生这些认识偏失的原因主要有:已有经验先入为主;对新的师生关系理解偏差;教学实践存在规训化倾向。我们必须匡正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认识,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我们倡导的教师主导意味着:教师主导应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教师主导不能屈从于学生自主;教师主导重在强调教师的关键性作用;教师主导非领导主导。  相似文献   

20.
应用题是传统数学教材中的经典板块.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和新教材中,应用题的称谓被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解决问题”。从“应用题”到“解决问题”究竟有什么变化?本文试图从“解决问题”与传统“应用题”相比。就目标定位、教材编排、教学实践等方面存在的变革性差异,来解读这一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