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试点实验阶段,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实行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理科爱好者》2004,(16):1-1
新课程的评价广受关注,新课程的中考牵动人心,为此我社专门约请了走在新课程改革前列的国家和省级课改实验区的四川省教科所、成都市教科所、郫县教研室、双流教研室、成都金牛教培中心、成都高新区教研室、成都武侯区教师继续教育中心、成都七中育才学校、四川大学附属中学等单位的特、高级教师、教育专家和有关命题人员经过反复研讨后编写了这本初中新课程物理系统复习专辑,供2005届九年级学生新课程中考物理复习使用。专辑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和《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初中毕业生物理学科学业考试命题指导》的精神,同时兼顾人教社、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下的困惑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9月课程改革进入实施阶段,教育部在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了38个区(县、市,作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试验区,并于2001年秋季开始义务教育课程、教材的实验。至今为止,实验区的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一年多的时间,可以说,全国几亿人民都在密切关注学校里、课堂上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试论中学历史教师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已进入试点实验阶段 ,中学历史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转变自己的角色 ,实行新的课堂教学形式 ,培养学生能力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曹丽英 《文教资料》2010,(12):130-132
我国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给历史教师带来了挑战,对广大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理念、角色定位、知识结构、教学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本文从重视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加强史学理论的学习、重视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四个方面阐述中学历史教师如何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李杰 《辅导员》2009,(8):58-60
随着2001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中国大地铺开,2004年很多市区迎来第一届新课改初中毕业生。新课程下生物课程中考的特点是:研究在坚持命题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坚持命题稳步推进、灵活调整,试题在全面性、选拔性上得到具体体现,卷面设计科学合理,难度控制适当,实现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提出了对新课程改革的一些个人见解。  相似文献   

8.
2005年课程改革实验区新课程历史考试方案基本出台了,综观这些地区的历史中考,大体呈现以下特点: 1.考试形式的变化 (1)在新课程实验区,考试形式主要有开卷和闭卷两种。开卷考试可以携带规定的资料,比如经审查通过的教科书。闭卷考试可以分成单科考试,  相似文献   

9.
李永  高宁 《物理教师》2004,25(12):24-25
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物理试题的命题对物理试题进行了较大改革,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涌现了不少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新颖活泼,具有开放性的新题型,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的理念.认真研究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的特色,有助于实施课程改革,提高中考复习的效益,使之真正起到考试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的这次改革,无论从社会各界的重视度、系统性还是学术力量的参与度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投入到改革的洪流中。我校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研究者,让每一堂课都充满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都以自己的方式走向成功,树立教学就是对话的课程理念”(三让一树),使得教育教学“自主而有序,合作又高效”。那么,“三让一树”的新课程改革理念究竟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1.
张平 《教师》2013,(21):90-90
历史课在中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新课改中对历史教材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和尝试,并具有一定的效果。新教材中突破了传统的教材编写和指导思想的束缚,制定了新的编写规则。随着中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中学历史教育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本文以初中历史教材(岳麓版)为例对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教材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阳光宁 《教育》2006,(10):42-4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中,如何加强历史教育而不是削弱历史教育,是一个关系到把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和成功经验与我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现实状况如何很好地结合的大问题。跳出学校历史教育的小圈子,树立“大历史教育”的观念,构建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整体的历史教育体系,是历史教育得以强化的真正出路。  相似文献   

13.
此文原发表于“学术交流网”,因内容涉及我刊去年12期发表的“龚书铎先生访谈录”中的一些观点及访谈本身中的一些问题,现征得作者同意,予以全文转载。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结合我刊原发“访谈录”,与此文对照阅读。我刊自去年10月开展关于中学历史教材编写及课标的讨论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关注和欢迎。一些学者、专家放下手中的研究,特为本刊撰稿,不仅是对编辑部工作的大力支持,更表示了对编好中学历史教材的重视,在此我们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在讨论中,出现了不同的意见和争论是正常的,我们推出这样的一个讨论平台,就是希望各方面都发表自己的观点,达到下情上达,上下交流的目的。实际上,到现在为止,讨论已经涉及到了较深层次的一些问题:如中学历史教学在整个国民教育中如何定位?如何看待历史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如何评价过去几十年来的历史教学体系以及如何继承发展?我们热切欢迎广大读者对此进一步发表自己的意见,把讨论引向深入。我刊计划在今年适当的时候发起召开一次较大规模的关于中学历史课程和教材编写问题的学术研讨会,届时我们希望各方面学者都能够到会交流,以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和组织多样的教学活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改变过去一些历史教学诸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法的弊端,这对于推进教学改革,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改革是大有裨益的。但在教育改革浪潮中,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之初,我国建国以来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正以令世人瞩目的迅猛之势在全国顺利推进。这次改革,步伐之大,速度之快,难度之大,都是前七次改革所不可比拟的。它将实现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位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随即中学历史课程改革相继开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陆安 《山东教育》2005,(29):18-19
生活在一个充满活力的开放城市,青岛的中学生是幸运的,当新世纪的朝阳在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了。青岛作为最早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区的城市之一。自2001年秋季开始,市区所有中学生全部参加了初中阶段的课程改革。时光飞逝,岁月如梭,转眼之间,三年多的时间过去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以迅猛之势在全国进行。成千上万的教育工作者正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投入到这场教育改革的浪潮之中。他们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并尝试着以新课程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笔者结合中学历史教学实际进行了深入思考,希望通过对新课程的解读,进一步理解和体验新课程的精神和要求,使新课程内化成为自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要求,进而改进我们的教学。一、新课程的精神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确定了课程改革的各项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体现了新课程的总体精神。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当前,世界各国的课…  相似文献   

18.
陆安 《教学与管理》2001,(12):51-52
今年秋季开始,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将在全国38个实验区启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教学前所未有的改革,其意义非同寻常。新世纪之初,培养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合格人才势在必行,不大刀阔斧地改革弊端丛生的基础教育教学,我们的教育就难以步入高效益、高质量的快车道。这次改革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维持课程体系不变的情况下,单纯改革课堂教学,而是采取先破后立的战略,即先打破旧的课程体系,然后依托新的课程体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青岛市内4区有幸全部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作为历史教研员,笔者在此不揣浅陋,就历史课程改革与历史教学改革略述管见,以就教予同仁。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不少旧家从基础教育改革入手,反思本国教育的弊端,对教育发展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增强国力的战略措施加以推行。英国也不例外,英国资格与课程委员会于2008年9月对初中阶段的课程内容进行改革。这是近年来英国首次对中学课程进行较大规模的调整,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1 问题的提出 新课改以来,各地中考不断推陈出新,尝试探索,涌现出了一系列立意活泼,设计新颖,富有创新意识的优秀试题,然而,新颖不应是中考的终极目的.新颖是否有效,创新是否合理,数学思维的设计是否有度,应该同时得到广大考生的心理认同和思维检验,否则就只能说是命题者一厢情愿的设想.本文想就下面近年来出现的一类中考题设计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