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责任转质看我国的转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通过对责任转质的介绍、责任转质与承诺转质的对比得出结论,即我国物权法不宜对责任转质做出规定,而是应该更好地设计承诺转质制度,使出质人愿意以承诺转质的方式实现质物的流通,这既促进物的流通和利用,也避免了转质制度本身所带来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承认质押转质制度,但对承诺转质和责任转质采取不同的态度,该从转质的法律基础出发讨论我国建立责任转质制度和完善承诺转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司法实践中承认质押转质制度,但对承诺转质和责任转质采取不同的态度,该文从转质的法律基础出发讨论我国建立责任转质制度和完善承诺转质制度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转质探析     
张义华 《红领巾》2004,(3):90-93
转质是质权人享有的一项重要权利,分为承诺转质和责任转质两种类型.二者虽然性质基本相同,但在成立的条件、质权人的责任以及转质权实行的要件等方面却有很大不同.我国有必要在立法上明确规定转质,但对责任转质应规定严格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善意取得制度为物权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其起到保障善意第三人的交易利益的作用.我国现行的物权法将盗赃物排除在善意取得制度的保护范围之外,主张盗赃物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毫无理论依据,法应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从善意取得制度的法理内涵为研究的起点,根据对盗赃物性质的分析,为确保物权公示公信原则与法应保障交易安全原则的实现,构建盗赃物适用善意取得的制度.  相似文献   

6.
我国物权法规定的第三人善意取得制度,是通过牺牲原所有权人利益而维护交易安全的制度安排。善意取得存在法理基础,承载了维护秩序与效率的基本法价值的要求,是民法公平原则的体现,也是物权法本身内在结构及物权公示原则的要求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对转质问题作了规定,即法律上承认了承诺转质,而对责任转质不予认可。本对承诺转质在法律适用上作了进一步的分析,从而达到全面理解转质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试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比较各国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的基础上,对我国现有的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进行检讨。作者认为,不动产物权仅具有物权法上的意义,并不能成为债法上不动产交易合同的成立或者生效条件。我国法律应当确立不动产物权的公文原则和公信原则,以维护交易的迅速和安全。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中的添附制度作为取得所有权的方法,被普遍认为对增进财富、提高效率、促进物尽其用、减少交易成本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其对物权的消极影响不可小觑,破坏了《物权法》所确立的物权排他效力、优先效力、追及效力、物权公示原则以及物权法的立法目的。现有物权请求权并不能有效补正添附行为对物权造成的消极影响,故应对相关理论及适用规则予以甄别和补正,以体现对物权人的特殊保护。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我国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布的数据研究了转融通制度的推出对股票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短期内,转融通业务与整个市场的流动性存在单项的因果关系,而与市场的波动性没有具体的相关影响。根据实证结论与我国融资融券交易发展现状,本文对转融通业务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我国不动产交易市场的客观状况,探讨《物权法》将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交易的重要性,再从不动产交易的客观规律来论述《物权法》第106条关于善意取得制度适用于不动产交易的缺陷,以促使《物权法》相关司法解释设立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具体适用规则更趋完美.  相似文献   

12.
我国物权法的出台,将把物权变动以及第三人保护这两个范畴纳入物权法的调整视野,确立了不动产登记制度,有利于明确权属和保护交易安全。但是,物权法的通过,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结束争论。文章通过对我国物权法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中的法理基础、登记行为的法律性质、不动产登记的效力等问题的探讨,厘清物权法的部分理论问题,旨在正确理解和实施物权法。  相似文献   

13.
善意取得制度是民法物权中的一项重要制度,该制度是以牺牲财产所有权静的安全来保护财产交易动的安全,旨在维护交易第三人的利益,该制度以无权占有人以财产所有权的移转或其他物权的设定为目的。我国《物权法》第一次规定了善意取得制度,并且规定该制度适用于动产领域和不动产领域,这是我国物权法立法对传统物权法的重大突破和重要成果。但是《物权法》对于善意取得构成要件的规定过于简单,对各个构成要件的内涵缺乏规定,造成了法律适用和衔接上的困难,如不能和合同法有效接轨,适用范围也较为狭窄,造成对善意第三人保护缺乏法律根据。笔者试图对我国善意取得制度中的缺陷进行分析,提出了明确无权处分的概念和外延,规定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等相应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取得时效制度的经济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人类社会古代取得时效制度产生的原因来看,取得时效是统治阶级用来鼓励人们充分使用他人的废弃物,以达物尽其用,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一项法律制度。当前我国农村存在的抛荒土地现象是取得时效赖以产生的经济根源。市场经济的秉性要求合符市场经济规律的法律,取得时效制度为微观经济主体提供了一个自发配置资源的自动机械,通过这个机械,闲置的财产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配置到需要它的人手中,以达“物尽其用,财尽其效”,这正是市场配置资源规律,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确立取得时效制度的基础,我国个人财产的取得时效应该在民事立法中率先确立。  相似文献   

15.
预告登记制度是不动产登记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有利于保护交易安全,保障当事人的利益。我国目前还没有对该制度作出明确的立法规定,新近的物权法草案中明确规定了这一制度,但是对于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这一核心问题却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本文在比较了德国、日本和台湾法律中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后,对我国物权法草案的预告登记制度的效力问题提出了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6.
虽然我国继承法对转继承未作出明文规定,但对转继承制度是确认和保护的。在遗产继承案件中经常涉及到转继承问题,文章从转继承概念、转继承与代位继承的区别、转继承应严格执行继承法规定的男女平等和权利义务一致的原则、正确认定继承开始的时间对处理转继承纠纷至关重要等四个方面对转继承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7.
善意取得中外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的善意取得制度源于《德国民法典》,其设立的目的在于保护善意取得人的利益及交易安全。2007年我国颁布的《物权法》也对善意取得制度作出规定。通过比较法上的观察和探讨,不仅可以了解我国《物权法》中善意取得制度与大陆法系中善意取得制度的渊源关系,也有益于我国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晓奕 《江苏教育》2011,(10):F0002-F0002,F0003
智慧管理 因为有了智慧教育的思想根源,于是盛泽实验小学就有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事尽其善”的智慧管理。“杏坛论语”、“家访教师”、“团队合作”……他们用思想引领、以制度守候、让习惯养成。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物权法》明确了国家、集体、私人和其他权利人的物权以及对物权的保护制度。作为确认财产、利用财产和保护财产,调整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相对于《担保法》关于担保制度的规定,《物权法》除了对我国现行担保物权制度中担保物的范围予以确定之外,还新设了一系列《担保法》中没有规定或规定不明确的担保物权,对物权担保制度作出了许多创新性的规定。深入理解《物权法》关于物权担保制度的新规定,既有助于市场经济主体有效地利用资源,实现物尽其用;又有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依法利用和实现担保物权,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各国民法均作了规定。但对于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各国立法不同。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稳定现有的经济关系,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遗失物也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