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用历史与社会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历史与社会问题,主动地运用历史与社会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历史与社会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历史与社会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历史与社会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历史与社会》是初中阶段新开设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它融合了历史、地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正如李大钊同志所说的“把整个的人类社会的生活纵着去看,便是历史;横着去看,便是社会”。这就是说,新教材的编写以人们现实生活的经验和感受为纽带,把社会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来描述,强调用历史的眼光认识今天的社会。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贯彻这一宗旨。其主要目的在于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与社会》在内容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地理和社会之间…  相似文献   

3.
<历史与社会>综合课程把现实社会生活作为教材的基点,强调面向社会、面向生活,注重运用概念、知识和方法去了解人生、理解生活、参与社会.作为历史与社会课教师,应根据本课程的特点,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案及方法,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宗法文化,它与来源于宗教文化的西方文化是大相径庭的。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产生和形成起来的中国古代社会历史批评法,其个性特征与西方社会历史批评法也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主要表现在:注意文学艺术的“人教”作用,强调作家作品的内在精神,重古轻今的价值取向异常突出。  相似文献   

5.
《历史与社会》课程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个历史、人文地理以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它强调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与诚信教育。形成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  相似文献   

6.
娄琴芳 《考试周刊》2010,(1):164-165
本文就新课程条件下教学方法改革尝试之一——反思法在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中的运用作了简要介绍,并指出了反思法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综合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殊性。在《历史与社会》新理念教学中,生成性教学被提到很高的地位,怎样解决生成性教学的有效性便自然成了《历史与社会》在新时期的重要研究内容,因为强调学科生成有效性教学既有利于回归学科教学本位,又有利于提升学科教学的品位,从而提高学科教学的时效性。本文拟从课前准备,问题设置,课堂点拨和课外延伸四个方面探讨《历史与社会》教学有效生成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探究式教学法所注重的是自主探索和自主发现,它更加强调对学生的观察、比较、判断和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学习法还是确保学生最大限度地获得知识与技能的有效途径。但是,反思目前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中探究式教学法应用的实际效果,其实不难发现依然有许多的盲点存在。其中,这些盲点主要表现为探究盲目和形式化严重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从而试图找出解决这些问题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批判性思维的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社会文化历史理论是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理论范型之一。从对其研究的代表性观点可归纳出其主要特征:1.强调语言的作用;2.强调环境对思维发展的影响;3.强调方法学的重要性;4.突出情感、态度、倾向、道德与批判性思维的联系。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对批判性思维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历史观服从于历史总体性的规约.服从于历史宏大叙事的逻辑原则。而新的历史观则认为历史是一种阐释,具有开放性,它服从于阐释者的理论视城和立场。传统社会历史批评的文学观基于它的历史观,文学因此被历史化了,文学叙事具有历史元叙事的特征。而新的文学观则强调文学的叙述功能,叙事是一种象征,文学与生活的关系不是反映关系而是想像关系。社会历史批评应该在新的历史语境下吸收新的理论养料完成对自身的改变和补充。  相似文献   

11.
质疑能力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历史与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是当前历史与社会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现状决定的,它是改变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有效手段,它能够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发展,真正实现新课程强调的主体学习、主体发展的理念。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可以通过除质疑障碍,给质疑机会,教质疑方法,重释疑过程几个步骤完成。  相似文献   

12.
吴宏伟 《教师》2010,(30):70-70
“历史与社会”是一个新的综合性人文学科,包含了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的知识,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这样的课程,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它的“教”与“学”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纵横联系法可以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既突出了这一学科的综合特点,又能够满足学习的多维度要求,不失为一种非常有效的复习手段。  相似文献   

13.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因此,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而历史与社会这门新课程本身就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产物,它的设置集中体现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追求,即强调人素质的培养,以民族精神的铸造为核心;强调社会主体观的形成,为学生认识社会、适应  相似文献   

14.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更强调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综合探究课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教材中的一个亮点。综合探究课强调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社会性,注重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教师来讲,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以达到新课标的要求,这是一个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历史与社会》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门崭新的课程,《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也更强调学生的"学",而教师的"教"只是为学生的"学"服务。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肖俊玲 《文教资料》2010,(20):209-212
《历史与社会》是2001年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新设立的一门综合文科课程,以实施公民教育为目标,以培养现代合格公民所应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为宗旨,以整合历史学、地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相关知识与技能为内容。文章作者通过全面分析《历史与社会》课设立的宗旨和背景,结合调研,阐述了此课程在我国当前实施的现状及困惑,并指出了"课程就是教师本身",旨在强调通过师资建设改变现状。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学习是学生实现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9.
体验式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在一定的情境中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结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具体教学案例阐述体验式学习的实施策略,包括情境体验学习法、社会实践体验学习法和动手操作体验法三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社会是为实施公民教育而设置的综合课程。它以能力目标而非知识目标为主导组织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正如《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所指出的那样,"承担历史与社会课程教学的教师,必须树立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