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苏教版教材为了切实帮助教师开展习作训练,提高习作教学质量,编出了独立的习作训练课文。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教师不重视习作教学,习作教学低效运作,与此同时多数学生也不喜欢习作。针对当前习作教学的现状,又受"贾(志敏)老师教作文"的启发,我产生了"教老师教作文"的想法,提出了"自悟自构式"习作新概念,以研究苏教版习作教材为己任,研究教师怎样教才能让学生"自悟自构",从而帮助学生建构习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材走向课堂教学,一直存在着勉为其"教"的困局。"童化作文"工作室以写人类习作教学内容建构的研讨活动为例,深入探讨了从习作教材走向教学所经历的置于"文体场域"、厘清"教学边界"、精准"习作知识"三个阶段,试图破解当下的习作教学之难。  相似文献   

3.
《江苏教育》2014,(9):8
<正>主持人语当下,众多的习作教学改革将传统赖以为"教"的教材习作置之不理,一些习作教学观摩课多半是绕开教材的自主开发。在习作教学备课中,一线教师常常捧着教材习作苦思冥想,不知从何下手;在习作教学研讨时,教师70%的疑问都聚焦于"教材习作怎么教"。在阅读教材中编入教材习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习作教学"教教材"的观念也根  相似文献   

4.
本文按照"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方案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呈现了基于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设计基本过程。我们从以前的教教材中转向用教材教课程,以正确使用教材,多维度开发课程资源,使新课程标准与语文学习紧密结合起来为教育理念,开发了《心语滚动作文应用文》习作课堂。  相似文献   

5.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6.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7.
小学作文老师怕教,学生怕学.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习作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清,把小学生的习作训练与一般的文学创作混同起来,经常用文学创作的某些观念和方法去指导小学习作,不符合小学生作文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结果是无的放矢,多劳而少功.而教材选编文学化,作文要求文学化,习作评价文学化,报刊倡导文学化是造成习作教学文学化误区的主要根源.  相似文献   

8.
经过近三年多的研究与实践,我们探讨出了"单元主题式五步习作教学"新思路。这一思路的核心思想就是抓住现行人教版教材以"主题组织教材内容"的单元特点来实施习作教学,变"教教材作文"为"用教材教作文",即以单元课文有序排列训练主线为"经",以文本不同的内容与动态生成的不同横向环境为"纬",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文本对话、师生互动、生活链接、经验激活等情境中,顺文、顺情、顺境、顺势实施读  相似文献   

9.
重视习作教学,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统编版教材习作教学时,教师要把教材研读习作化、重点指导要素化、课堂教学情境化。“三化”融合的动态建构,“造血”习作教学新生态。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按照教材编排要求,一般每个单元都有一篇习作,一学期8篇,一学年16篇。从教学实践来看,仅仅完成这一训练,对有效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我认为,要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把单元的写作教学与平时的练笔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条腿走路,才能较快地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统编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首次以习作单元的形式对学生的习作指导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设置,教学时教师应认真研读教材,牢牢把握教材的编排特点,把握本单元的习作训练目标,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降低学生习作的难度,提升学生的习作效率。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万花筒》是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习作内容。这一习作是前面课文教学、"习作例文"教学的成果显化。教学时,教师通过"思维发散寻素材—披文入境探写法—真情实感表心声"等几个环节,引导学生将一件印象深刻的事写清楚,让学生掌握习作的基本方法,获得表达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题目为《生活万花筒》,要求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把事情写清楚。教学时,教师要明确这一单元的内容与定位,把握"单元导语""精读课文""交流平台""习作例文"等的特点以及教学要求,精准设计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掌握习作方法,形成习作习惯。  相似文献   

14.
壮凌云 《成才之路》2014,(29):84-85
正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这样的感受,教材中习作内容没有能够直接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师作为习作资源的开发者和创设者,理应将学生的生活与现实生活融合起来,才能真正发挥教材习作的作用。一、在学生的阅读生活中引入写作范式(1)借助文本内容,积蓄情感。苏教版教材在阅读与习作的编写实行读写相融的原则,如果教师按部就班进行教学势必会导致阅读与习作的分裂。因此,教师应该对教材拥有通透把握,根据读  相似文献   

15.
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习作的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习作归习作",读"与"写"完全脱离。在教学中我发现尽管让学生积累了书中的优美词句,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但学生的习作总是不尽人意。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习作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犹如一对孪生兄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充分挖掘教材中"读"与"写"的结合点,对学生有目的地加以指导;并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能力,能以读悟写,以读带写。经过三年的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将习作教材列为专门的课文、单独的板块精心打造,为教学提供便教利学的条件。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调研中,我们发现习作教材资源在不同学段内容设置难易程度的渐进性上、在体例编排和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上、在体现阅读与习作训练的“协同”性上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一方面制约了习作教材资源在教学中的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记叙文可谓是再常见不过的写作题材,但目前的习作教学并不高效。由于采用的教学策略为:"学先行,教在后,发现问题才能对症下药。"导致学生写好后,要花大量的时间去检查修改,学生累,老师也累。这降低学生的习作兴趣,特别是一些习作能力较弱的学生容易产生害怕习作的心理。究竟怎样才能在写作前把好关,让学生走对方向,适当指导又不千篇一律以及让习作能力一般的同学经过指导习作能有提升,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大难题。因此,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抓住生活中的体验,适时引导,让学生有话可说,又少走弯路,才能真正达成高效。  相似文献   

18.
李素芳 《新教师》2021,(1):68-69
统编教材习作单元是一个全新的单元,体现了阅读与表达并重的理念,它改变了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重阅读轻习作的状况,不仅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还关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让阅读与习作并驾齐驱.习作单元建构了一个系统有序、内容丰富的教学体系,总共安排了"精读课文" "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 "习作例文" "习作"五...  相似文献   

19.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20.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增加习作专题单元,是以前各个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都没涉足过的。对于已经习惯教学传统主题习作的教师来说,如何教好这个新内容,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无疑是挑战。对三年级上下册两个习作专题单元的教学进行初步探究,展示五课时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