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我和一群年轻学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开始于几年前。我们以研究生课堂、小型研讨会、QQ群交流等多种方式,持续讨论该领域的问题。其收获之一,便是完成了一部百万言的《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出版后受到学界的肯定,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反响。但是我认为,对于30年中国美学的整体梳理、回顾、总结与反思,不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而且在学界也才刚刚开始。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探讨,对中国美学学术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提议参加过《中国美学三十年》写作的原班人马,继续从不同方面对30年中国美学进行研究。或抒写研究心得,或概括某一具体领域的总貌,或描述某一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或就某些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提议获得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就有了这一组九篇笔谈文章。我从全局上概括了30年中国美学的学术史意义,刘兆彬讨论了30年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于永森着重强调了30年中国古代美学应有的价值取向,徐庆博、耿鹏、仲崇宾和翟乃海、阴妮娜、吴云松等分别讨论了30年间美学研究对象、审美心理、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较集中的热点问题,任瑞金则尝试探讨了30年台、港、澳地区美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各篇笔谈文章论题虽各自独立,但均以30年中国美学总体探讨为核心,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更热烈的争鸣。  相似文献   

2.
我和一群年轻学人关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美学研究这一课题,开始于几年前。我们以研究生课堂、小型研讨会、QQ群交流等多种方式,持续讨论该领域的问题。其收获之一,便是完成了一部百万言的《中国美学三十年———1978至2008年中国美学研究概观》,出版后受到学界的肯定,在读者中产生了一些反响。但是我认为,对于30年中国美学的整体梳理、回顾、总结与反思,不但我们做得还很不够,而且在学界也才刚刚开始。深入开展这方面的探讨,对中国美学学术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于是我提议参加过《中国美学三十年》写作的原班人马,继续从不同方面对30年中国美学进行研究。或抒写研究心得,或概括某一具体领域的总貌,或描述某一研究热点的发展趋势,或就某些基本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这一提议获得大家的积极响应,于是就有了这一组九篇笔谈文章。我从全局上概括了30年中国美学的学术史意义,刘兆彬讨论了30年美学的两个重要问题,于永森着重强调了30年中国古代美学应有的价值取向,徐庆博、耿鹏、仲崇宾和翟乃海、阴妮娜、吴云松等分别讨论了30年间美学研究对象、审美心理、文艺美学、审美教育、审美文化等较集中的热点问题,任瑞金则尝试探讨了30年台、港、澳地区美学研究给我们的启示。各篇笔谈文章论题虽各自独立,但均以30年中国美学总体探讨为核心,旨在抛砖引玉,引起人们更深刻的思考和更热烈的争鸣。  相似文献   

3.
论文对中国美学形成及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区分了美学在中国与中国美学的概念;"中国美学"的概念是吸收外国美学理论,由中国人所创立的不同于中国古典美学的一种新的知识类型."中国美学"问题可以转化为中国美学的方法问题,因为中国美学是在现代研究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中国美学的变革就是中国美学研究方法的变革.中国美学方法最主要的有引进法、注经法、科学法、哲学法、流派法等.不同的方法,反映了不同时期对美学研究的不同要求.中国美学应该放弃所谓的十几种引进的方法论,而走向"美的现象"还原本身,从而探索出一条通向"美学"的独特道路,促进21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丰富的美学思想,而没有形成独立学科形态的美学理论体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美学界空前活跃,高等院校的设科建系以及专业研究团体的出现等方面都标示着中国美学学科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呈现不同的色彩。情感与启蒙是百年美学发展的两大主题,构成了20世纪中国美学的精神内涵。20世纪中国美学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情感与启蒙——20世纪中国美学精神》就向我们描述了这一历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中国美学的若干方法论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现当代美学,大体上说,是“西方美学在中国”,其时代大背景是“西方文化在中国”。这里的“西方美学”主要是指西方的传统认识论美学,而不是由康德道德形上学(神学)所突破的道德美学本体论。后者正是架接中国心性哲学美学,即道德形上学哲学美学的直接参照系。美学学科应有两种不同形态:哲学体系型美学与诗性智慧型美学。当务之急,是引入康德的美学智慧(美是道德的象征),去梳理、建构中国道德美学本体论;诗性智慧型美学是中国美学的特长,我们已洞开大门。我们面临着一体两面的难题:一方面要建构道德形上美学(外),另一方面又要相应地转换思维方式(内),“合内外之道”,这才是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从知识背景构成及其历史演变来考察20世纪中国美学学术构造和知识增长规律,是我们从学术史层面进行价值反省的重要课题。百年中,中国美学的建构存在一种具有知识生成意义的“两脉整合”过程,其中对于中西方美学的知识性传承和认同,与整个20世纪中国学术界对于中国化在世界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和把握联系在一起。而西方美学作为一个特定知识存在形态,在理论形态和方法层面上直接影响着中国美学的现代学术方向。  相似文献   

8.
方法问题与20世纪中国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以后,方法论问题成为了美学研究中的某种根本性主题,并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建构。以人文科学的理论视域,历史性地探讨了美学研究方法论与20世纪中国美学的逻辑关系,论述了这些方法对20世纪中国美学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其所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和论述了美学作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和方法论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学家的“美学情结”有个体和集体之分。强调美学的人生性和追求心灵的审美性,成为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并由此形成了美学的两大特点:审美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内在统一,艺境求索和艺术心培育的互为呼应。20世纪中国美学的集体情结实质上又是美学本土性问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古典文论(诗论)、画论及作品中把意象概括为作者审美意象、读者审美意象、作品艺术意象。中国古诗审美意象,它的特点可以简概为四个字:写意之象。意象是作者根据主观意匠契合主客观材料加工而成的,体现我国艺术重主观、重意兴、重情志、重表现、重象征、重含蓄、重精约、重虚活的民族特色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1.
西方语言学批评在中国文化语境中逐渐突破纯形式分析的弊端,把文本形式分析与审美文化分析相结合,形成了具有独特品格的中国语言学批评。但由于受中国传统文论以及当前文化研究的影响,加之语言学理论及其具体批评实践的不足,中国语言学批评又存在着难以掩饰的缺陷,并渐成衰微之势。  相似文献   

12.
从"文革"结束到新世纪以来的今天,中国文学走过了近三十年挑战与应战交互作用的壮阔历程.近三十年来,中国文学贯穿性的思想灵魂的主线索是寻找人,发现人,肯定人,即对民族灵魂的发现与重铸;这一时期,中国文学的艺术探索精神的变化则可以概括为:启蒙、先锋、世俗化、日常化;与此同时,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关联日益密切,经历了从最初的向西方学习到中国自身的文化苏醒再到民族文化和异质的西方文化对话、重组,并逐步与世界文学交流、交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审美立人教育,是为了培养既具备良好的审美情趣,又具有健全人格的能适应时代潮流的社会主义新人,以立人促进社会的发展。语文学科特点决定了审美立人教育在中学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能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使人走向人格完美,以美启真,以美储善,促进身心健康,提高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3年是《汉语修辞学》出版三十年.《汉语修辞学》的写作、修改、修订的过程,是我摸着石子过河的过程.《汉语修辞学》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继承和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影戏的娱乐、审美功能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影戏虽然是为满足俗民的“信仰”需求而产生的,但作为戏尉的一种,它也具有多重审美价值和审美功能:作为戏剧的一种,观众可以像欣赏其他戏剧那样或看或听,以领略其神情韵味;影戏艺人有非常强的插科打诨和即兴创编能力;影戏具有一些“人戏”所无法比拟的特性,可展现更为广阔的世界;影人作为一种内涵丰富的工艺品能给广大民众以强烈的审美娱悦;艺人操作娴熟并有许多特技表演。  相似文献   

16.
30年来,伴随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进程,高校与政府关系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点。整个过程可分为酝酿期、兴起期、成长期和成熟期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重大教育事件和标志性研究成果;研究关注的重点大致为关系的内涵及特点、关系的发展演变、关系的模式、双方的角色定位、关系的调适等方面;近期研究呈现关注度越来越高、多方参与、研究不断深化和扩展、研究重点逐渐向寻找平衡两者关系的方法和路径上倾斜等特点。研究取得多方面成果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抽象论证多,实证考察少;研究人员多,专题性探究少;症结评说多,解决对策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初语言哲学成为哲学主潮.置身在这一文化语境中的每一种美学思潮,都必须选择自己"语言论转向"的道路.苏珊·朗格沿着康德-卡西尔所开创的审美自律的道路,综合了表现主义、形式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理论成果,构建起了符号论美学的理论大厦,其中既有有益的启示,又留下了值得深入思考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在后现代主义文化崛起的过程中,文化审美作为当代审美表达机制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日益突现.文化审美贯穿了现代审美意识的现实品格和人文品格,它的生成与表述能够使当代美学吸纳新的思想资源和文化资源,从而在整体视野的调整与转换中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探索综合发展之途。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题材,中国当代石油文学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当代石油文学研究真正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无论是整体把握还是微观探讨,30年来的中国石油文学研究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缺陷也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起步于30年前的改革开放,30年来,从无到有,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生机勃勃的学科,其发展历经形式逻辑为纲阶段、现代逻辑为纲阶段以及现代的多元发展阶段,取得瞩目的成就,也产生了许多基本问题和热点问题,如法律逻辑的学科性质、学科基础,法律推理及法律论证问题都值得思考和研究,找出其经验和不足,以期为我国法律逻辑研究的下一步发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