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玉春  宋显仁 《今传媒》2010,(12):39-42
随着人们法律意识的增强,公民和法人日益重视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通过提起民事诉讼保护自己的名誉权;我国法律制度的逐渐完善,又使得人们有依据对名誉权案件提起诉讼。而新闻媒体在报道中,如果把握不当,就容易造成侵权,因而,新闻媒体常常容易成为名誉侵权案件的被告。媒体侵权有何特点,媒体应当怎样加以防范,这是媒体应引起重视的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闻媒体的市场化和大众法律维权意识的不断增强,新闻侵权官司越来越多.被报道对象的形象或利益因媒体报道遭受损害时,往往会以诉诸法律的形式与媒体对簿公堂.学会如何规避诉讼风险,理应成为媒体的一门必修课.  相似文献   

3.
顾建军 《传媒》2003,(2):47-48
当新闻舆论被人们习惯地与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权力相提并论的时候,媒体舆论已经被公众视为一种力量——一种弘扬社会正气、捍卫社会公正、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然而,现实中的媒体能否担当起这样的重任,这是任何一个法治社会都无法回避的问题。近年来,新闻媒体和记者动辄被告上法庭,  相似文献   

4.
于红 《传媒》2006,(6):65-67
新闻侵害名誉权行为,主要是指新闻媒体及社会公众利用大众传播媒介进行新闻传播的过程中,因过错刊发新闻报道,严重降低自然人和法人正常的社会评价,造成他人名誉毁损的非法行为.  相似文献   

5.
“媒体侵权”是大众传媒经常遇到的纠纷.目前,新闻视角的不断扩大和报道题材的深入挖掘,新闻报道已经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之中,使“新闻侵权”或者“媒体侵权”这一问题不断发生.笔者就一则案例探讨新闻媒体的侵权问题,以及新闻采访权与公众知情权的关系,并对新闻侵权主体的如何确立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网络服务商对网站中侵权内容承担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义务。对于网络媒体而言,删除报道可以降低或消除法律风险,但过度使用这_手段也会阻断合法新闻内容的传播,损害公众获取公共信息的权利。“删”与“不删”首先要看报道是否构成侵权,对没有“严重失实’’和“基本内容失实”的不能删除。此外,还应提高网络媒体工作者的法律素养,注意风险防范,妥善应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闻舆论监督侵权诉讼案件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这对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对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正确分析新闻侵权行为的产生原因及  相似文献   

8.
学术论文的侵权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广大图书期刊作者群中一个不断壮大而又稳定的群体,如果不懂得著作权法,势必会影响新著作权法的深入贯彻。侵权行为种种1.网络下载论文发表侵权今年2月份,南京某高校一研究生从网上下载他人作品发表,还在自己名字后挂上导师的姓名,被媒体曝光。该导师是德高望重的名教授,因为此事,颇受牵连。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例还有。目前网络已十分普及,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学者们就可以在网络世界遨游,进入期刊网、各大学图书馆网等网站,任意阅读。因研究生的一些科目是不正式考试的,导师布置一主题,学生通过阅读交一份作业就行。为了交作业,直接从网络上下载一篇文章交差,这实际已构成侵权,只是以作业形式上交给老师未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因而未被广大师生重视。但如果导师批阅作业时,认为该文章不错,不假思索就推荐给某杂志社并署上自己的大名,而杂志社出于对该导师的信任,而放松了对其所推荐作品在著作权方面的审查,该文一旦发表将侵犯他人著作权,造成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2.抄袭他人未发表的论文侵权抄袭他人已发表的作品会构成侵权,这是大家所熟知的;但抄袭他人未发表的作品也构成侵权,这是鲜为人知的,因而也是最易被学者们忽视的。根据新的著作权法精神,作品一旦形成,不...  相似文献   

9.
10.
电视节目一不留神可能引起官司,未经同意使用他人肖像、照片,有可能被诉侵害隐私权、肖像权或著作权,评论事件用语不当可能导致被诉侵害名誉权.报纸杂志一不注意也可能引起纠纷,比如未经允许的转载和刊登他人的作品可能引发著作权纠纷.网络更不用说了,随时随地在打法律的.擦边球".媒体若要保护自己,事先防范、及时补救和诉讼时有效抗辩三大块都是必须掌握的.  相似文献   

11.
上市公司报道侵权是新闻侵权的一种类型,是指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在报道上市公司过程中侵害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合法权利的行为。近些年来,随着上市公司报道的大量增加,以及上市公司及其投资人法律意识的增强,人们对于上市公司报道的要求越来越高,与新闻侵权有关的纠纷甚至诉讼不断出现,因此,如何在法律理论和新闻实践中界定正当的上市公司信息报道及舆论监督与新闻侵权的区别,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免受新闻侵权诉讼的困扰等问题,摆在了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的面前。  相似文献   

12.
一、新闻侵权的内涵和成因如今人们对新闻侵权这一概念并不陌生,它是指新闻行为人在新闻的采访、写作、编辑、发表过程中,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传播不真实情况,或情况真实但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依法应承担法律后果的行为和事实。我国《宪法》第三十八条规  相似文献   

13.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新闻侵权,避免因新闻侵权造成的纠纷和诉讼等问题,是摆在新闻机构和新闻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新闻侵权的主要类型、表现以及如何防范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5.
新闻侵权是民事侵权行为的一种特殊类型,对新闻事业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正逐渐成为新闻界和法学界关注的焦点。新闻侵权案件的频繁发生,使整个媒体行业的声誉受到影响,损害新闻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公信力,进而使新闻宣传功效大大减弱。  相似文献   

16.
广东新闻侵权诉讼研究李琦,胡志超新闻侵权诉讼,是指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通过刊播虚构的或不合法的新联报道、时事述评、报告文学、小说、读者来信来电、通知或声明等方式,侵害公民、法难、其他组织的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而发生的...  相似文献   

17.
新闻侵权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侵权是指新闻报道主体违反新闻法规和其他法律规范,通过新闻传播媒介,在新闻采访、制作,刊播过程中,以故意捏造事实或过失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播内容不当或法律禁止的内容,从而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人格权造成不法侵害的行为.包括侵犯他人名誉权、侵犯他人隐私权、侵犯商誉权,侵犯他人肖像权及记者的职务犯罪行为等.下面谈谈如何防范新闻侵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围绕新闻报道引发的公民、法人状告新闻媒体的侵权诉讼层出不穷,这一方面说明公民的法律观念,维权意识在逐渐增强,另一方面也表明新闻媒体的相关报道确存在不规范之处.防止新闻官司对当事人和新闻媒体均具有重要意义.避免新闻官司应从新闻媒体自身抓起.本文从甘肃纸媒体的几起新闻官司分析新闻侵权的产生原因及如何规避和应对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闻媒体的参与角色越来越重要和明显。在这个过程中,新闻媒体在发挥本职作用的同时,在监督政府、凝聚民心、推动民主进程以及社会预警等方面举足轻重。但是,新闻媒体或多或少出现了"失位"现象,在新闻报道中出现了侵权的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伤害,成为了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