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老子河上公注》是现存汉代为数不多的注老作品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鲜明地体现了汉代老子注解受到时代思潮——黄老学影响的特点。表现在其宇宙观上,《老子》原文中极少提及“气”,《老子河上公注》则通过重新解释“道”、“一”等概念,引入“气”、“元气”和“精气”等概念,特别突出了气在宇宙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明显的以汉代黄老学为代表的气化宇宙论色彩。  相似文献   

2.
3.
哲学宇宙观在人类生存和发展中形成,随着人类实践和认识水平的提高而演进。已有的宇宙观理论面临着种种困惑,滞后科学、时代与单维阐发是其主要原因。当代宇宙观应当在关注现代科技的同时确立多维视角。  相似文献   

4.
本文立足于《道德经》及中国哲学的固有精神,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分析了道与一、二、三、万物之间的关系,澄清了在这一问题理解上的种种混乱。并从道与一、二、三、万物之间的关系出发,说明了万物皆道,道是物质及道是虚无、绝对精神、上帝、自然神等等观点的局限性;得出了道是常道与非常道,潜在与显在,共时性与历时性格统一的结论。并指出,只有站在生活实践的立场上,才能领会“道”的全面含义。  相似文献   

5.
老子是人类轴心期的重要思想家,他在中国哲学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使道获得了本原、本体的内涵。该道具有实有而无形、超越感官和语言、浑朴虚静、兼赅有无、 独立永恒、自然无为的特征,是一个十分特殊的存在,而非一般的物质或精神实体。他关于道的思想蕴藏着丰富的科学、社会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健 《小作家选刊(小学)》2011,(12):I0001-I000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相似文献   

7.
老子以道为核心的万物合一的系统认识,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主张,矛盾转化和弱用之术的观点,体现了老子认识世界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整体模式,对丰富和深化现代市场经济哲学仍具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作者从二个全新的角度探讨了《老子》首章:第一个“道”是《老子》的核心概念,意指世界的本体和本源、根本规律和根本法则;第二个“道”不是言说之意,而是第一个“道”字的动词化,即体悟、发现和遵循;第三个“道”和第一个“道”的意思一样,但不是老子所要阐述的核心概念;前两个“常”并非永恒之意,而是一般的、通常的;后两个“常”也是通常之意;“玄”,一般都理解为“幽深”,但这里更应该指“微妙”之意和“否定”之法。  相似文献   

9.
从经典物理学、现代物理学、混沌学的宇宙观的演化,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从面坚21世纪人们世界观的重塑人出科学的诠释。  相似文献   

10.
《周易系辞传》说伏羲氏“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人类生天地间,顶天而立地,因此,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对天地的探索大概是一个最古老而且最基本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老子与孔子的宇宙观和生态观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之"道",以阴阳、虚无、无为等构成了一位伟大哲学家的思想体系,表达了宇宙生命生态的相反相依的本相;孔子之"礼",则以仁爱之心,胸盛万物之襟,由爱人而爱物,爱自然宇宙。但"道"和"礼"的最终关联,是在孔子问礼访道和对老"道"的转化过程中获得的,即上下求索的孔子适周以后,将自己顺应自然和敬畏自然的思想与老子"天之道"、"人之道"的思想联系起来,于是在很多方面,"道"、"礼"各异,但殊途同归,强调的均是社会稳定和生态和谐。  相似文献   

12.
不是任何事物都可以用进化论来解释的,特别是对于人文性较强的学科如文学、艺术,或许还有哲学.共有81章的<老子>一书的首、尾两章是全书的总纲,首章讲的是道或天道(自然之道),末章讲的是顺应天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艺术,与中国本地固有的道教和仙道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道教和仙道思想的源头,国内外的论者一般推及老庄思想、先秦方士。然而,老周思想和先秦方士之术,也不是凭空而来的,它的渊薮又在何方?本文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即田野作业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出发,结合地下考古的最新发现和文献资料的记载,运用生态文化人类学和哲学人类学的知识理论,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进行了新的探索和梳理,得出了全新的认识:中国初民在原始稻作生产中萌生的鸟化心态和鸟化宇宙观,开启了神仙、道家思想的神奇思辨,它如潜藏的河床,规范着中国思想文化艺术长河的流向。  相似文献   

14.
从《山海经&#8226;海外南经》禹曰一段话,可以一窥远古华夏先民的宇宙观。主要为:一、宇宙时空无穷无尽,既千变万化,又循环有序,是一个统一体;二、宇宙乃是万物生命的载体,万物各具个性,生死循环,往复无穷;三、宇宙以人为中心,人类的杰出代表“圣人”能认识和掌握宇宙规律“道”,用以指导实践活动。上述思想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对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蚌塑宗教遗迹的研究表明:距今6500年前,以北斗与四象星官为代表的五宫体系已构建起雏型,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主体部分已经形成;西水坡45号墓墓葬的特殊形制表现了最原始的盖圆;灵魂升天观念以及王权政治与天命思想在西水坡蚌塑遗迹中有所展示;中国古代四子神话的出现年代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已经完成。这一天文考古学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古代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古代思想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7.
对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代蚌塑宗教遗迹的研究表明:距今6500年前,以北斗与四象星官为代表的五宫体系已构建起雏型,中国传统天文学的主体部分已经形成;西水坡45号墓墓葬的特殊形制表现了最原始的盖圆;灵魂升天观念以及王权政治与天命思想在西水坡蚌塑遗迹中有所展示;中国古代四子神话的出现年代至迟在公元前第四千纪的中叶已经完成。这一天文考古学个案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古代科学的发展历史也就是古代思想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18.
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第一位哲学家。他认为宇宙本源为“道” (天地万物之母 ) ,因此他成为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历来被称为圣哲 ,声望之高与黄帝齐名 ,然而老子果为历史人物与否 ,颇有歧义 ,老子出生时代、生身地 ,学术界亦各持己见。本文根据1993年 3月 17日《光明日报》所载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涡阳县文管所考古发掘资料 ,对老子其人及其生活时代、生身地进行论证 ,并得出了无可辩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用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宇宙观来定义哲学。其实,仔细推敲,这样的表述有失严谨。"宇宙观"是一个蕴涵诸多理论困境且与当今哲学理念相去甚远的过时概念,最好弃之不用。与此相关联,对于已经习惯了的"世界观"概念也应重新界定,使之同当今的哲学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者对科学理论中的新领域——全息学说进行了许多创造性研究,我国学者也参与了作为一种新宇宙观的全息论的构建。全息论的基本假设是:在空间的任何一点,都有来自宇宙各不同方向、不同距离和发自于各不同时间、不同历史阶段的信息。全息包是体现全息普遍性的功能单位。全息包虽然不能脱离开物质的存在形式,但其本质是一个信息包。部分是整体的全息包;现实是历史的全息包;个体是类的全息包。宇宙起源于一个原始的全息包,是这个原始的全息包分裂、演化的结果。全息论是一种新的宇宙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包括全息认识方法和控制方法,在认识和实践中都有应用。目前全息论的哲学成分还比较浓,全息论哲学也为某些重大哲学问题的解决提出了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