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交流方式,手机短信广为流行。弗科尼尔的合成空间理论作为当代认知语言学的新成果,能够很好地解释这一动态的认知活动。以合成空间为理论框架,从认知角度对仿拟手机短信进行概念整合研究,能够很好地描述仿拟手机短信的意义建构过程。  相似文献   

2.
框架转换和概念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框架转换是框架语义学的新发展;概念合成是在概念隐喻理论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心理空间理论.两者都是对语言的动态研究,都是试图解决言语意义的在线生成和解读.框架转换强调新旧框架整合形成新的认知框架;而概念合成强调建立新的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两者都属意义的动态构建理论.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整合认知语言学的概念合成理论和认知语用学的关联理论,得出了新的理论——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并以其为理论框架分析了两则仿拟的生成与阐释机制,提出促成概念产生关联的重要因素是认知语境。认为在解读仿拟的过程中,仿拟的仿体空间和本体空间总是相互作用,在认知语境的作用下,促成各个空间概念产生关联,这些关联成为人类解读话语时认知推理的基础,在合成空间里形成层创结构,即仿拟话语的隐含意义。因此,受认知语境制约的多空间概念合成关联理论可揭示人类语言使用和理解过程中概念映现的动态本质。  相似文献   

4.
汉语歇后语的认知解读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歇后语是汉语习语中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概念合成是一种先进的隐喻阐释理论。基于概念合成的歇后语认知解读研究不仅获得了比较完整的歇后语认知解读路线,同时考察并完善了概念合成理论需要充实的内容。空间关联和冲突、理想化认知模型和规约化等重要认知机制以及文化影响因素需整合入概念合成理论框架以加强阐释力。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广告语中极为常见的修辞手段,隐喻话语的意义建构离不开认知理论。合成空间理论揭示了自然语言意义建构过程中的概念整合认知过程,对广告中的隐喻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框架包括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合成理论。前者指出思维的隐喻性,而后者则强调隐喻在不同域之间的合成方式。"蜘蛛侠"和"蜘蛛精"的输入空间相似,但输出结果却蕴含着不同的隐喻,价值观棱镜起到了语义核查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复合空间理论是一种概念复合模式,是认知活动中的一种普遍形式,能够有效地解释动态的、随机的、模糊的思雏认知活动。以复合空间理论为理论框架,可以总结出反语是本体、反体、主体、语境、反底五位一体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认知语言中的框架理论的全新角度研究轭式修辞格。通过对用概念合成理论来解释轭式修辞动态的意义建构过程。轭式修辞格的例子都是选自文学文本,基于框架理论,本文认为平常我们只认为是一种修辞格的轭式修辞格在阐释其意义和产生的过程中都会激发交流者的心理框架的建立过程,为了在这方面有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基于框架理论对轭式修辞的认知机制作出了解释,对轭式修辞格的研究有了新的突破,也增强了认知语言学中框架理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9.
以概念整合为理论框架,结合黄西脱口秀分析幽默言语理解的认知过程。释义过程中,首先结合认知语境形成认知假设,该假设与新信息冲突,表面的不关联引导读者进一步推理整合,心理空间通过时间、空间、角色等关键关系进行压缩映射,并有选择地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和四种类型概念整合子网络,从而推导出说话者意图。  相似文献   

10.
采用旋转范式中的摸箭头和动物排列任务,考察盲童空间认知的参考框架和语言表达。结果表明,在空间认知中,盲童倾向使用相对参考框架和固定参考框架,倾向使用相对空间术语,也有小部分人使用绝对空间术语。盲童空间认知的参考框架和语言表达由盲童的特点决定。视觉经验和空间教育对盲童空间认知操作和空间语言表达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语义领域重要理论,在词汇解读方面各个心理空间的建立、相互间映射关系与概念合成机制的认知运作是概念整合理论的核心问题。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对广义英语计算机术语进行隐喻认知阐释,旨在说明该理论在专业英语词汇教学中的认知能动性、逻辑性和启发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从认知语法和认知心理学视角分析了英汉表量语的构建特点,探讨意向理论、合成空间理论以及情感认知等认知功能在英汉表量语识解过程中的共性和个性,以期为两种语言的习得和交流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3.
《滁州学院学报》2020,(3):50-53
校徽作为多模态的典型载体,其表征空间主要是图像和视觉模态。Fauconnier所提出的概念整合模型为解释校徽这一多模态符号的认知隐喻机制提供了工具。该文以Fauconnier和Turn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选取九所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的校徽为语料,探讨校徽的多模态隐喻映射和合成机制。结果发现,校徽的概念整合模型是单一型网络模型,办学理念这一框架及框架内所包含的对象、定位、目标、任务、教学重心和教学机制等角色构成输入空间1,校徽的图像和文字等表征空间构成输入空间2的值,空间1的框架和角色与空间2的值被投射到合成空间形成层创结构,层创结构是由空间1的角色和空间2的值进行压缩组合而成的。在概念整合过程中,转喻是多模态概念合成的前期基础,视觉模态符号要经过多次隐转喻运演构建目的域,才最终构成空间2的值。  相似文献   

14.
概念整合理论是认知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本文借助该理论,阐释了口译实践中译员大脑的动态操作过程,同时联系神经网络学说、激活扩散模型、图式理论等其他认知领域的研究成窠,分析了概念整合网络中各心理空间之间的映射关系,特别是合成空间的层创结构中的认知操作特点。  相似文献   

15.
熊乐 《考试周刊》2010,(26):102-104
Fauconnier提出的概念整合理论,将心理空间的建立、映射与合成机制作为研究的核心问题。隐喻涉及到相互作用的四个心理空间,最终形成合成空间和新显结构。本文在概念整合理论的框架之下对"idea"在英语习语中的隐喻意义产生的心理机制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空间关系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在空间中的位置、方向、运动状态等的能动认知的必然结果..当人们在识解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时,习惯于以一事物为参照点从而确定另一事物的空间方位。本文运用Levinson的空间参照理论及Talmy的图形背景理论探讨空间关系及其语言表达。Levinson采用三分法来分析空间参照框架.是一个非凡的创举。他认为空间参照框架可分为:内在参照框架、相对参照框架、绝对参照框架。此外,人们在运用语言表达空间关系时.总是把参照物视为背景,把目的物视为图形,并根据参照物来确定目的物的空间位置。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隐喻理论及隐喻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还是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工具。"概念隐喻理论"和"合成空间理论"是认知隐喻理论中对隐喻最具解释力的两大派系。在介绍这两个理论的基础上,可以进而探讨隐喻能力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隐喻能力。  相似文献   

18.
仿拟修辞的认知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仿拟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认知活动;对仿拟的认知解读包含着概念整合过程。从认知的角度,运用合成空间理论并结合语境、关联两个相关要素来描述仿拟概念整合过程中的一系列状态.从而把仿拟生成和推理的动态机制有效地揭示出来。对仿拟的认知分析与探索,一方面深化了修辞学研究。另一方面证明了合成空间理论对仿拟言语行为有着很强的阐释力。有助于人们对该理论的进一步理解和运用。  相似文献   

19.
框架理论是认知语言学中的理论之一,最早是由美国认知语言学家Fillmore在1982年出版的《框架语义学》中提出的。框架理论强调的是要根据已有的背景知识视角来确立认知框架从而认识新的事物。本文以婉约派词人李清照的词《声声慢》为例,尝试解读这首词所蕴含的认知框架,并以此来赏析其创作中的认知美,进而从认知框架这一新视角赏析宋词并验证这一认知理论对古诗词语篇分析具有一定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20.
翻译作为一种跨文化语际交际活动,具有创造性,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运作过程。根据Fauconnier的概念整合理论,译文是原文符号激活译者认知框架中的概念,经译者心智空间认知加工而形成的、引导译文读者理解的认知框架,翻译过程即是一个双重网络的运作过程,经双重网络运作及双向解包后最终获得最佳译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