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疆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  相似文献   

2.
原文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③:“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④;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③。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⑤。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①,矢著其上砖半箭③,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失所以志也②。”(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注释①贺兰:指河南节度使贺兰进明。②嫉:妒忌。巡、远:指难阳守将张巡、许远…  相似文献   

3.
唐代名医孙思邈在所著的《千金方》中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速,必凭于药。无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原,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胃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漫长过程,且与食有密切关系。临床实践证明,胃癌的发生发展、病机、性状、体征在每个阶段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4.
《唐诗三百首》四藤唫社主人《序》有云:“上元陈伯英女史,手辑补注八卷,字梳句栉,考核精严,能令读者不假祭獭而坐获食蹠,津逮初学,功匪浅鲜。”友人问,其中“祭獭”、“食蹠”二语当如何解释,有无典故;并云,查《辞源》,《辞海》及其他工具书,均未见收录。 “祭獭”为“獭祭”的倒语;“獭祭”为“獭祭鱼”之省称。语源很早:  相似文献   

5.
“出师一表真名世”,这是诗人陆游对诸葛亮《出师表》的赞扬。其实诸葛亮写此表时,何尝想到“名世”。《出师表》的名于世,应该是后来的事。在诸葛亮自己,当时他心目中的读者只有一人.就是他的少主划禅。从这个特定的语境出发.我们就可以理解,何以一篇“出师”之“表”,对出师本身只用了很少的几句话匆匆提及.却用很多的篇幅对这位少主谆谆教诲.又用不少篇幅诉说自己受先帝知遇之恩和托孤之重的心情。  相似文献   

6.
神宗好名畏议 东坡既系乌台狱,天下名公知其冤而多不敢正言,唯张方平、范景仁上书救之。方平书盛赞苏子之才,谓“其文学实天下奇才,而犹碌碌无以异于流辈”等语。其书未达御览,后苏子出狱,见其副本而吐舌动色,或问其故,苏子不答。有问苏子由者,子由曰:“东坡何罪,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今安道之书乃云:‘其文学乃天下之奇才也’。独不激主人之怒乎?但一时急于救之,故为此言耳。”又曰:“但言本朝未尝杀士大夫,今乃开端,则是杀士大夫自陛下始,而后世子孙因而杀贤士大夫,必援陛下以为例。神宗好名而畏议,疑可以止之。”(《元城先生语录》)  相似文献   

7.
古人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而一篇章中要作惊人之语.“见他人之未见”固然可行。但难之又难;最常见的则是“见他人之所见”却能“语他人之未语”——通过独特精妙、耐人寻昧的遣词造句,容纳更多的有效甚至非常重要的信息.让读不时有“?……!”,即“生疑——思考——共鸣”的思路历程.让读感受到平凡的日常生活中所忽略的或未能深刻领悟的美或哲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受之饥”释湖北/王宇同王治诚贾谊《论积贮疏》之“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句。高中语文教材将其释为:一个男人不耕作,(就)有人受饥饿。之,句中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笔者认为,训“之”为语助不当,且使其语意不周,故予释辨。元卢以纬《助语辞》云:“之,此。‘...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杂剧《中山狼》,是否康海所作?是否影射李梦阳?这是中国文学史上聚讼多年的一段公案。青本正儿《中国近世戏曲史》云:“就余所知范围之中,以《中山狼》杂剧为康海之作者,以明末《盛明杂剧》为最早,清黄文旸《曲海目》亦取此说。然通览《剧说》卷三所举‘关于康海与中山狼’之明何元朗、戒庵、清朱竹垞、王阮亭四家之说,及《小说考证》所引《觚賸》之说,大要皆同。概云:‘康海尝救李献吉之难,后海得罪,献吉不之救,两人  相似文献   

10.
殷璠说岑参的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河岳英灵集》),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渼陂行》)。他的边塞诗突出地显示了“好奇”的特点,善于写西北边地为内地罕见的雄奇壮丽风光。如《热海行》写热海奇景:“侧间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火山云歌》写火山的奇观:“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写西北险恶的风沙和奇寒。风沙之大:“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寒气之烈:“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  相似文献   

11.
齐威王召即墨大夫②,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已宁。是子不侍吾左右以求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④,  相似文献   

12.
读了《中学语文》一九八二年第六期刘法绥同志《“死马当活马医”探源》一文后,有如下不同意见。“死马当活马医”,古人但云“死马医”。据宋人朱翌《猗觉寮杂记》下集载:“‘死马医’自唐已有此语。《传灯录》云门举扬亦用此语。其初出《郭璞传》“……世俗无可奈何尚欲救之者谓之‘死马医’。”朱翌这段记载,不仅指出了该语的出处,使用情况,还指出了它的比喻意义。《晋书·郭璞传》,讲得十分具体生动。郭璞避乱东南,造访将军赵固。“会固所乘良马死,固惜之,不接宾客。璞至门,吏不为通。璞曰:‘吾能活马。’吏惊入白固,固趋出曰:‘君能活吾马乎?’璞曰:‘得  相似文献   

13.
一丁当看着抓耳挠腮、上蹿下跳的桑然,懊恼地想:自己的脑袋一定是被野猪撞了,才会救了这个神志不清的人。丁当出师后做了几件惩恶扬善的  相似文献   

14.
学习是从“质疑”开始的,没有自己的疑问,就永远没有创造。在语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质疑,变教师的“问”为学生的“问”。古语有云:“授人于鱼,只供一食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教师在语篇教学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然而,质疑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下而我将多年小学语篇教学心得结合《牛津小学英语》6B《Unit7 Aletter to a penfriend》一课,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5.
[源出]唐·钱起《江性》之一:“霁云疏有叶,雨浪细无花。稳放扁舟去,江天自有涯。”[语译]雨后的晴云疏疏朗朗,宛如片片叶子,波浪细细不起水花。安心地放出小船离去吧,江上的天地自有涯际。  相似文献   

16.
景庆勋 《中国德育》2007,2(6):45-45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返哺之情,孝亲之仁也。鹿得草而寻群,蚁得食而报众,爱群之义也。蜜蜂职责分明,大雁飞行有序,遵纪之礼也。蜘蛛结网而食,鹦鹉学舌而语,自强之智也。鸡非定时不鸣,燕非春社不至,持诚之信也。诸物无知,各俱天性美德,人为万物之灵,立身处世,岂肯愧对于物。  相似文献   

17.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中看似不经意的一句话, 往往就蕴含着意料之外的风花雪月。下面且摘录《红楼梦》人物语录散则,与读者共同品味之。贾宝玉: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评述】贾公子之语可谓是石破天惊。此语不仅甚得天下女子之  相似文献   

18.
一、奏上时务书(节录)……臣闻国之文章,应于风化;风化厚薄,见乎文章.是故虞、夏之书,足明帝王之道;览南朝之文,足以知衰靡之化.故圣人之理天下也,文弊则救之以质,质弊则救之以文.质弊而不救,则晦而不彰;文弊而不救,则华而将落.前代不能救,以至于大乱,乃有来者,起而救之.故文章之薄,则为君子之忧;风化其坏,则为来者之资.惟圣帝明王,文质相救,在乎己不在乎人.《易》日:“穷则变,变则  相似文献   

19.
谢莹 《山东教育》2007,(11):45-46
新一轮课程改革,地理教学要以实施新型教学方式为突破口,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古语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救,教会科学知识不如培养科学素质。地理科学由于它的综合性.为一些学生所畏难。所以培养好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兴趣、习惯、方法、能力(即地理科学素质)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人教版高语第五册《人是什么》一文中,作者在引用爱因斯坦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后予以评论:"的确,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朝气蓬勃,光霁日明,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与教材配套的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在"解题指导"中也说:"爱因斯坦一生朝气蓬勃,光霁日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