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社会的到来,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提出及实践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为了深入理解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有必要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含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辨析,这对我们充分有效地倡导和实践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2.
学习型社会呼唤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大多已把建设终身学习体系列为基本国策.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更为必要和迫切,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是缺乏共识、缺乏资金、缺乏统一和高层次的推进协调机构以及缺乏有效的推进机制.为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构想.  相似文献   

3.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对于学习型社会建设、劳动力素质提升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文章基于学习型社会视角,从终身教育发展的现状出发,重点探讨终身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挑战。构建学习型社会背景下,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构想是明确教育主体、建立教育责任机制、注重资源整合以及树立创新观念。只有多方面扎实推进,才有望在教育发展的新时期,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有效的终身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析我国构建学习型社会视域下终身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国际社会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先进经验提出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六大明确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必须以转变教育观念为导向,以大力发展成人教育为重点,在体制上有所突破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发展终身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已步入了终身教育的时代,社会也要成为学习化的社会。本文首先对终身教育的含义进行了界定,并理清了它与传统教育的界限,接着论述了实施终身教育的内在必然性,并介绍了终身教育的发展概况,阐明了发展终身教育与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关系,最后简单勾勒了建立学习化社会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着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学习型社会已经到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伴随着学习型社会的思潮冲击着原有的社会传统观念。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有着相同的理念和目标,但在出发点和侧重点方面又有所不同。终身学习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不竭的内在发展动力,终身教育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长效的外在支撑体系,二者有机统一在学习型社会之中。  相似文献   

9.
终身教育理念与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终身教育已被人们视为知识社会的根本原理,也被认为是学习型社会的基石。学习型社会为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终身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一方面是基于我国在世界潮流下的一种明智的政策选择;另一方面从发生学角度讲,也是人的未完成性、全面发展性的客观选择,更是我们当下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构建策略上,要着眼于转变教育理念、拓展学校功能、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等。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终身教育体系与学习型社会创建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在生产力、教育体制改革上的创新方式。为了实现我国在未来发展中的重要目标和基本任务,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所以在本文中,从多种角度对两种体系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创建的具体决策。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发展战略的重要选择和全社会的共识。为此,我国已经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目标,推进了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和社区教育的快速发展,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农村成人教育和培训及行业企业主导的职工教育和培育,但要实现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今后还要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努力:加强终身教育的立法;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的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对终身教育体系的统筹管理;加强有关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2.
张钧 《成人教育》2019,39(4):1-5
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然而,在理论上,社会大众对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客观存在教育对象"特殊论"、教育内容"职业论"、教育形式"时序论"、教育体系"对立论"和教育价值"功利论"等认识误区。在实践上,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着发展基础条件羸弱,政策法规建设进程缓慢,组织机构发展不足,人力资源配置比例失衡,现代化技术支持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我国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充分借助信息化技术,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技术平台创新和保障支撑优化等系统改革。  相似文献   

13.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学习型社会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庄毅 《继续教育》2002,16(6):22-24
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五项修炼”模型以来,国内外已有许多大型企业提出要建立“学习型企业”,许多国家政府及其领导人提出要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学习型社会”。2001年5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海、北京、苏州等大中型城市也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根据“学习型社会”的理念,学习将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生活方式,人的一生将无法区分成“教育阶段”和“工作阶段”,而是强调“终身教育”、“终身学习”。作为终身教育重要基石和实现手段的继续教育,在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中将发挥什么作用,教育培训在建立学习型组织中将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通过开展继续教育建立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等,成为广大专家、学者思考的热点问题。为此,本刊特组织了庄毅等5名专家、学者有关“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文章,一并刊发,以期引起广大读者对“继续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创建”作进一步思考,激发使命感、责任感,为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学  相似文献   

14.
试论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的体制创新,已经成为中国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与任务。终身教育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和教科文组织的共识,我国也从法律的角度确认了这一观点,并且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立学习型社会的目标。终身教育和创建学习型社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同时,应从几个方面做起,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此背景为终身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契机,终身教育成为学习型社会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学习型社会背景下构建高校终身教育体系应该从五个方面入手:建立"以人为本"的终身学习理念;健全高校终身教育的法律保障;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创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尝试建立全方位开放式的教育制度;完善高校终身教育体系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牢固树立终身教育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琦  庞桂义 《继续教育》2004,18(6):21-24
一、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指明了广泛建立学习型组织是迈向学习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在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这既是教育的历史任务和光荣使命,又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这一目标标志着教育改革和发展进入的新境界,这就是向学习型社会的教育转型。一、学习型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学习社会”是一种教育哲学范畴的概念。它是由美国著名学者哈钦斯(RHHutchins)于1968年出版的《学习社会》一书中提出的。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相似文献   

18.
关于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多维解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过去人们通常以为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只是一个教育学的概念.该文则从多个维度论述了终身教育与学习型社会的教育学、社会学、哲学,特别是人学的内涵、意义与价值,给这个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论电大在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的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定位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抉择.电大定位必须明确"自己是谁?""应该做什么?""应当怎么做?"等基本问题.电大要坚持开放理念,以建设世界一流的开放大学为目标,着眼于建设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科学准确地设计和把握自身的定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已成为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教育思潮。在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不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我们应从具体国情出发,制定相应措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努力把我国建设成学习型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