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外大传播》2009,(7):64-64
首次全球智库峰会将在北京举行 2009年7月3日至4日,由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主办的首次全球智库峰会将在北京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为“共享人类智慧,共谋全球发展”,本次峰会将有约100家国际国内主要智库、组织,数百位政要、学者以及经济学诺贝尔奖得主参加。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讯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中国与邻国:推进共同繁荣与发展"国际学术论坛2014年5月27-28日在京举行。来自中国22个邻国的智库代表参加论坛,他们就共同繁荣与发展、互利共赢经济合作、区域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人文交流和建立智库交流合作等4项议程进行了探讨。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在论坛上呼吁:以互信互惠之双轮,推进东亚合作繁荣。他建议:坚持增信释疑共同交流;推进战略对话使新兴力量加入东亚地区安全架构重建;提高地区合作,加强海上危机管理机制,以应对地区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3.
2015年5月18日至22日,在德国柏林、法国巴黎先后召开了以“创新技术与国际合作”为主题的二十国智库论坛(T20)和以“气候金融”为主题的千人大会。两场会议均由不同的非政府机构发起主办,却获得欧美政府的全力支持,因为目标分别是为了2015年年底的二十国首脑峰会(G20)和巴黎气候大会而开,讨论内容都属于全球治理中的重大议题,都是欧美国家想继续借重领导世界的重要筹码。  相似文献   

4.
正2015年11月14日-16日,G20峰会在土耳其海滨城市安塔利亚举行。占全球贸易总量90%、GDP总量80%、人口70%、国土面积60%的20个最主要大国领导人年度聚首,商议全球经济治理的重大议题。笔者作为G20研究智库代表,受邀到安塔利亚参加了G20预热峰会、数场智库峰会、新闻发布会,以及与数位大国领导人的互动,亲历了巴黎暴恐事件对峰会现场的冲击,也在现场切身体会到了国际经济治理和智库博弈的微妙。  相似文献   

5.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5,(1):43-44,52
<正>去年底,二十国商业峰会(B20,Business 20)和二十国集团智库峰会(T20,Think 20)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召开,400多位国际大公司总裁、世界知名智库精英与会讨论各项国际规则,并公布了未来一年的各类国际论坛时间表。这正式标志着2015年土耳其G20峰会的筹备进入倒计时。土方透露,三年前,土耳其就开始谋划G20峰会,力求将2015年打造成世界"土耳其年"。遗憾的是,G20  相似文献   

6.
正以国际合作实现智识互鉴,以本土实践创新全球治理,为推动国际智库合作创新和全球治理体系改革,2018当代中国与世界智库论坛于2018年11月22日至23日在成都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外文局、成都市人民政府主办,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承办,来自18个国家的120余名智库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及我国主流媒体代表与会。除全体大会外,论坛还设有"一带一路"与全球治理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9月3日至5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将在福建厦门举行。这是继"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之后,中国的又一重大主场外交活动。随着自身影响力的不断增加,金砖峰会已成为国际媒体报道和媒体资源的聚汇点,而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金砖国家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进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也将是本届金砖峰会期间海外舆论关注的焦点。对于东道主中国的媒体来说,回应外界对金砖国家发展的质疑,传递金砖国家对合作发展的信心,全面阐释中国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4,(12):38-39
正11月15-16日,G20首脑峰会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举行。笔者受邀参加本次G20峰会并参与承办了其中唯一的一场预热峰会,在会场内外充分感受到中国日益提升全球影响力的同时,也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智库的时代责任。在本次G20峰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20国领导人共同声明》先后宣布,中国将主办2016年G20峰会。为此,中国智库如何在G20平台上作用于国家形象与大国外交,政府如何创造条件激发智库的进一步贡献,都是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2016年G20峰会,是中国继APEC  相似文献   

9.
王文 《对外大传播》2014,(11):37-38
正2 014年10月2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审议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习近平强调,需要"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最高层至少是第五次公开强调智库建设,也是第一次从"国际影响力"的角度阐述智库建设的重点性。在本专栏刊发的文章中,笔者曾论及国际传播与影响力对智库的重要性,本文拟从国际亲历的角度比较一下中美智库的差距与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16,(10):F0002-F0002
9月26日至27日,由国务院新闻办主办的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在西安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研讨会并发表题为《促进民心相通实现合作共赢》的主旨演讲。来自35个国家和地区的政要名流、智库专家、媒体高层、企业领袖共300余人济济一堂,共商“一带一路”合作大计。  相似文献   

11.
正今年9月4日到5日,G20峰会将在杭州举办。此次峰会以"创新、活力、联动、包容"为主题,旨在开启新一轮世界主要经济体的战略对话,对我国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决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我国的对外经济传播而言,这次峰会不仅是一次大考,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本研究认为,注意传播议题的更新到位、多元利益的包容表达、可控视角的公关路径、国际国内的媒体竞合以及智库角色的充分发挥,是有效开展此次对外传播工作的重要思路。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在浙江师范大学创建我国高校首家非洲研究院,多年来专注研究异域文化成了"非洲通"。今年初,他入选"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理事,6月应邀参加为即将在厦门举行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作准备的中外高层论坛,讨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等问题。许多与非洲有关的高层次活动中都能见到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3.
正在当代美国智库的视野当中,中国愈来愈成为研究的焦点,从原先位列区域研究的范畴升格为整体性研究。在这种趋势下,我们有必要洞悉美国智库开展研究的功能定位、发挥影响力的主要途径,关注当代中国的议题领域,及其秉持"中国观"的起源、特色与趋势,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中美智库交流和传播策略,以期在构建有中国立场的国际话语权过程中赢得主动。美国智库的功能定位与影响力传播智库的兴起和繁荣与美国在二战后崛起为全球秩序  相似文献   

14.
正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积极打造适合中国特色新型智库身份、定位、功能的国际话语表达方式,打造国际传播的新平台,培养一批善于国际传播的人才队伍。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外宣工作提出的"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以及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5.
李宇 《对外大传播》2014,(12):30-31
正广播影视"走出去"是我国开展广播影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我国开办的国际广播电视频道和外宣网站数量在全球都首屈一指,但对比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电视国际传播,我们会发现,我国电视国际传播的整体发展水平仍处在初级阶段。在技术变革以及国际竞争格局不断改变的大环境下,我国国际传播正处在一个历史关键阶段,广播影视"走出去"也面临变革与突破的重要机遇。寻求一种可持续、实  相似文献   

16.
晓柒 《文化交流》2016,(8):34-37
正2016年G20峰会落户杭州,说明这座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正在加快步入国际大都市的行列。而这种趋势,在文化产业里,也一样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2016年6月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传来让人惊喜的好消息:全球最大的影视内容产业品牌——戛纳电视节,将于2017年5月落地杭州。为什么戛纳电视节选择杭州?笔者采访了中法两国的相关人士。传承悠久:戛纳电影节尝试"外溢"戛纳电影节在全世界影迷里的地位很高,那么戛纳电视节呢?笔者抛出第一个询问:作为全球最大的影视内容产业  相似文献   

17.
<正>如果把2015年土耳其安塔利亚G20峰会结束后的第一次协调人会议作为2016年G20峰会"中国时间"起点的话,那么,2015年12月初就将正式启动中国G20峰会的筹备工作。2016年G20峰会将在杭州举行,作为G20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实际上扮演着2016年全球治理的主导者角色。迄今为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已经构建了超过500位的G20研究学者的全球专家库,成功承办了3届G20智库论坛年会,每年都  相似文献   

18.
赵明昊 《对外大传播》2013,(10):25-27,1
环顾当今世界,地缘板块之变、国家转型之痛、发展方式之争、力量重组之显、有效治理之难无不表明全球政治再平衡时代的到来。中国外交要实现从安全外交、发展外交向立体的大国外交转变,进取精神殊为必要,但这种"进取"若缺乏相应的"转型"跟进配合,则注定行之不远。因此,中国外交要尽快实现兼具进取意识和必要转型的"战略转进"。从观念、手段和人才而言,中国施展全球性大国外交的"战略储备"仍显不足。智库汇聚各方精英,是联结智力、财力、权力、影响力的重要纽带。中国应充分利用世界知名智库的人才资源、专业优势和研究成果,深化智库交往。智库交往既要重视"面"和"线",也要着眼于"点",对有潜力的"新生代"力量要进行量体裁衣式的交往。通过智库传播和交往苦练内功,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智库外交的深度、广度、精度和效度。  相似文献   

19.
2020年4月2日,笔者牵头协调中国百名学者在国际知名期刊《外交学人》刊发致美国社会各界联名公开信,呼吁全球团结合作,反对将新冠肺炎疫情政治化、污名化。一天后,美国近百名前高官、学者发表公开信强调"只有中美精诚合作,才能拯救人类生命"。此后,20多国前政要名流致信笔者所在机构,响应中国学者百人信。4月6日,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的165名领导人及学者在《纽约时报》刊文签署"致二十国集团成员倡议书",敦促采取国际协调行动,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和世界经济带来的双重危机。上述行动对于加强中外沟通和全球合作抗疫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对外大传播》2014,(1):20-20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3日下午,"十年回顾,十年展望"五洲传播中心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战略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新西兰广播部长克雷格·福斯、新西兰驻华大使伍开文出席了签约仪式。五洲传播中心长期致力于中国题材电视纪录片的国际传播,是国内最早开展纪录片国际联合制作的机构之一,与新西兰自然历史有限公司的合作始于十年前,双方合作拍摄了30多小时的中国主题电视纪录片,传播到了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后,双方将全面深化合作关系,在节目开发与制作、传播渠道拓展、影视衍生品开发、人才培训等领域展开广泛合作,以国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