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中国二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积淀了丰硕的成果。这场改革具有两个鲜明特点:(1)从改革方式看,是“渐进式改革”;(2)从改革内容看,是“创新式改革”。两个特点交相辉映,共同演绎出了一曲举世瞩目的华彩乐章,构造了中华民族走向传大复兴的重要前奏。充分认识和理解两个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是总结这场改革运动丰富经验的重要方面,并对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推进整个改革开放大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渐进式改革及其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渐进式”是中国20年经济改革的战略思想,从农村到城市的改革、从沿海到内地的改革、价格调放的改革,都是渐进式战略思想的体现。渐进式战略所具有的理论意义,体现在认识论、量变质变规律、生产力决定性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制度转型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中国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实现这一制度转型的主要原因在于,正确处理改变,发展与确定的关系奠定了制度转型的基础,渐进改革策略的实施促进了制度转型的实现;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支斩结合加快了制度转型的进程,强制性改革与诱致性改革的结合确保了制度转型的完成;政府作用的有效发挥缩短了制度转型的过程,改革的意识形态提供了制度转型的思想保证,分析和研究这些原因,有助于我们回顾和总结中国改革20余年的历史经验,并为进一步深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在政治上反腐与行政上放权的背景下,重温"十三大"报告所谓"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愈显紧迫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过程应该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过程",无论对于当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还是对于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成功,都有巨大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渐进式市场化是中国经济市场化的主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市场化呈现出独具特色的渐进式特征,这种渐进式市场化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市场主体培育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价格市场化进程呈现出渐进式特征;市场体系培育过程中呈出出渐进式特征;市场化区域推进是一个渐进式过程。  相似文献   

6.
对中俄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俄两国在经济体制改革中采用了不同的改革方式,改革难易的症结可以归结为改革成本问题,改革绩效应是评价改革方式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标准。俄罗斯激进改革失败的原因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经验值得思考。  相似文献   

7.
8.
在非国有经济作用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突破、推进、攻坚的三段主要历史进程中走过了一条“国有制外向国有制内推进”的运行轨迹。这种运行轨迹是由改革的内在逻辑所决定的.表现为非国有经济必然要把改革导向市场化,并推动改革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层层递进。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在工业化和社会主义宪法制度的基础上进行的市场化,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农村历来蕴藏着中国文化的基本涵义。中国农村经济体制能够获得成功,这里面有文化因素在起作用。领袖文化(如领袖的理论、观念)常常充当着“火车头”的作用;社会文化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农民文化挺掀开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中,文化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中期,中苏两加先后开启了改革的航程,1991年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按照西方国家的经济、政治模式进行所谓“改革”,其改革的目标、性质已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在这方面已经没有可比性,但是,中俄两国都在实现从原先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两国都处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各个具体领域改革的做法、思路和绩效,仍有不少可供比较和相互借鉴的地方,本从两国改革的实始条件、目标、性质和路径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并作了相应的理论思考。  相似文献   

12.
亟待构建一个科学改革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指引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也出现了一些负面影响,主要是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差别和城乡差别拉大、地区发展失衡,还有由利益驱动而造成的某种无政府状态所带来的资源浪费等,为此就需要构建一个科学的改革观。这个科学改革观初步概括为“以人为本,统筹、创新、求共富”。坚持科学改革观是防止两级分化,保持社会稳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仍然停留在单中心体制下的公、私选择层面上,难以克服政府或市场的内在缺陷,制约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促进教育发展需要我们积极引入多中心理念,创建一个多中心的教育体制,按照渐进、分类以及弹性的改革原则,实行协同治理。  相似文献   

14.
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刘少奇提出了丰富的关于改革经济管理体制的思想,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设想:实行农业社的个人负责制,增强地方和企业的自治权,增加个人的经济活动自由,允许私人办工厂,开放和利用商品自由市场。60年代初期,他又开始搞农业所有制形式和工业体制的改革,并开始了试办托拉斯的实践。尽管他的思想并未得到全部实践,并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然而他的探索却提供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新的思考,开启了我国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大门,并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中俄两国经济转轨面临着体制运转方面的系统困难。为此,两国采取了不同的改革方式,但改革的效果相差悬殊。总结中俄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对于新时期中国进一步的综合性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20多年的制度变迁进程,中国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阶段性成就:一是初步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是初步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三是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四是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的经济格局。  相似文献   

17.
中印俄三国的人口、陆地面积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目前又是经济增长最为强劲的国家,三国经济改革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大的差异。三国国际竞争力比较,中国最强,印度、俄罗斯次之。三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中国在经济总量、发展速度、宏观经济运行质量、产业竞争力、与全球经济联系、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优势明显,中国与印度可持续发展压力大,中国环境污染问题尤为突出,中国能源消耗量大,印度能源进口依赖性强,特别是石油70%需要进口,俄罗斯拥有明显的资源竞争优势,在人力资源供给方面,中国和印度强于俄罗斯。  相似文献   

18.
浅析西方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原因,西方各“福利国家”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各国的改革大都比较注意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对福利经济制度进行调整,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付出了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大幅度上升、贫富差距扩大、罢工增加等代价。而且,各国的福利经济制度改革出现了诸如公平与效率、福利经济制度的建立是根据“供给”还是“需求推动”、如何改进公共行政部门的低效率等问题。发达国家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对于我国福利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基本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崭新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也对我国经济建设中一些带有根本性、体制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探索是对我国建国七年来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大发展,同时也为二十多年后我国进行大规模的经济改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