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杨礼赞     
角度之一:直接抒情,贯串全文。开头直接抒情:“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定下全文歌颂、赞美的基调。紧接着描绘白杨树生长的黄土高原的壮阔背景,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那就是白杨树,……”接下来作者对白杨树的外形作了细致的描绘,又直接抒发感情;“这就是白杨树,……”然后又对白杨树的内在美进行描绘,并用直接抒情的方式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它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我们民族的精神。”最后作者直接抒情,把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推向高峰:“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教学过程与方法:以上教学设计可采用集体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一、由教师点拨启发: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是怎样用直接抒情的句子把全文内容贯串  相似文献   

2.
茅盾散文名作《白杨礼赞》是以赞美白扬树的不平凡为主线的。作者紧紧围绕这一线索,开篇就落笔扣题,赞美之情破空而来:“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可是作者接下来并没有对白杨树进行描写阐发,艺术的回答礼赞的缘由,而是轻轻宕开一笔,用舒缓亲切的笔调娓娓道来,为我们展示了一幅辽阔的高原景色图。这是不是远离主旨的闲笔呢?否!假如没有这一段的烘托、映衬,白杨树这一艺术形象将会失去  相似文献   

3.
璧玉晶莹《白杨礼赞》算得上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散文一开始,开门见山,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为什么不平凡?为什么要赞美它?这就造成了近乎悬念的效果。但第二段,作者笔锋一转,抛开读者的好奇,从容地写起了大西北黄土高原。通过“无边无垠”、坦荡如砥”、群山“宛如并肩”,从疾驶的汽车里向外望去,整个大草原好似“一条黄绿错综的大毡子”等描写,着意突出了“雄壮”、“伟大”的内涵,令人联想到:在这样环境  相似文献   

4.
修辞大观园     
欢迎再一次来到《修辞大观园》!今天,我们要观赏白杨树,了解它伟大和淳朴的品质。[名作欣赏园]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听一位老师讲《白杨礼赞》。老师看上去像孩子们的大姐姐,大概刚从大学毕业吧,其形象和话语都有很强的亲和力,说话的声音“如鸣环”,很悦耳。孩子们的配合似乎也很默契。你听——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老师把“不平凡”三个字咬得重重的,说道:这是本文的文眼。为什么作者先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呢?孩子们的手臂齐刷刷地举起来:那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环境,这样写就突出白杨树生长的“景美”。老师点点头,笑得很灿烂。那为什么要描写白杨树的干、枝、叶、皮?表现白杨树的“形美” !同样是手臂高举,对答如流。老…  相似文献   

6.
文有文眼,它表露着文章主题思想的内涵,教也有教眼,它能够紧扣住教学目标与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文眼,就可以顺利理清课文的主旨与脉络;选准教眼,就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点或难点。 试以初四册三篇课文为例: (一)《白杨礼赞》(教读课) 象征的艺术手法是本文的阅读重点与难点。尽管在课前“预习”中对作者的写作背景有了提示,但要学生真正理解象征的艺术特点并非易事。如果上课时把很多时间用到划分段落、逐段进行词句分析上,往往使人感觉到抓不住主旨,费时多而收效微。本文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一句话点明题旨,后面接连三次赞美白杨树“然而实在是不  相似文献   

7.
“点睛”,指在文章的关键处,用一个字、词或一两句,一二段话点明文章的中心。学会点睛,会使文章的中心突出、主旨得到升华、整体表达效果增强。怎样点睛呢?这里介绍十二法,供同学们在作文实践中灵活运用。一、开篇点睛。如《白杨礼赞》的开头: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 我赞美白杨树!”这个开头,开门见山,铿锵有力,赞美之情破空而来,  相似文献   

8.
朱自清先生说:“情感乃是散文的生命。”《白杨礼赞》是一篇色彩浓郁的抒情散文,在教学过程中,从情感入手,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涵。 一、解题披文 感受情感 《白杨礼赞》这一课题,洋溢着作者的情感,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它统领全文,又意味深长,紧扣课题,可引发学生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对普遍的白杨树怀有崇敬和赞美之情? 2、白杨树有哪些不平凡之处?  相似文献   

9.
【教例简述】教师:同学们知道,我们的学习工具有字典、有词典,我想也应该有句典。今天咱们预习了《白杨礼赞》,我很希望大家为课文编一部“句典”。今天大家回家后,每人从文中选上一句或几句,然后或自己理解,或查找资料,写出你所选句子的注解。大家的作品集在一起,不就成了《白杨礼赞》的句典了吗?现在我给大家示范一下。▲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起笔一句,直点礼赞对象,抒发了对白扬的崇敬赞美之情,“实在”一词充满了情感,“不平凡”点明了中心,叹号表达了丰厚的情感。第二天的课堂上,同学们纷纷发言。▲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一个“扑”字,生动地写出了景物迎面急速而  相似文献   

10.
阅读和写作时,我们把过渡段比作桥梁,是说它能把彼岸和此岸连接起来,使之畅通;我们把它比作纽带,是说它能把相关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使之完整。好的过渡段往往能使文章语气连贯,前后承接,牵引着读者有如渔人绿溪行,忽逢桃林而欲穷其林。试举几例如次: 一、连贯式: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相似文献   

11.
“阅卷老师,请说出您阅作文卷的真实感受。”面对这样一个话题,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茅盾先生著名散文《白杨礼赞》开头那段描写在高原上看到白杨树的文字,那使作者摆脱“倦怠”,走出“单调”,驱散“恹恹欲睡情绪”的“白杨树”,这段文字所描述的也是我作文阅卷时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2.
白杨礼赞茅盾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国庆节这一天,我带着特殊的心情参加了八年级语文备课组的集体备课。你想,这一年我们国家经受和战胜了冰雪冻灾、汶川地震,感受和梦圆了百年奥运、神七飞天,能不为祖国而自豪和激动吗!什么叫伟大?什么叫平凡?不就是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源自平凡吗!作家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被选入初中语文精读课文,奉献给我们的不就是这样一篇用最平凡的事,写出了最平凡的人“老王”吗。  相似文献   

14.
“我不会非常出色,但也不会绝对失败。”不知这话的原创者是谁。但我非常愿意对号入座,因为它说的不正是我嘛!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做教师之所以还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实在是因为幸运。  相似文献   

15.
《白杨礼赞》既是一篇脍炙人口、文情并茂的散文,又是一篇感情激越、诗情浓郁的抒情诗,更是一支优美动人、扣人心弦的乐曲。它不仅思想博大精深,而且艺术完美独特,具有超凡的音乐美。 一、基调 文章开头开门见山,用一句话点明题旨:"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既是立场坚定、旗帜鲜明的个人观点,又给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不  相似文献   

16.
赵爱 《成才之路》2013,(2):87-87
文章的结尾是文章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如何结尾取决于文章的内容、文体的性质和写作的具体情况,文章结尾应注重创新。一、照应开头,首尾相连一篇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总是相互联系的,在写开头的时候,结尾已在孕育中了。而结尾又呼应开头,点明题意。譬如《白杨礼赞》的开头和结尾:"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让那些看不起民众,鄙视民众,  相似文献   

17.
“垫脚石”     
邹逸翔 《初中生》2009,(1):56-58
青年作家马笑泉点拨: 这实在是一件平凡至极的事情:爬山;这实在是一种平凡至极的爱:父母之爱。这平凡至极的事情里蕴含着平凡至极的情感,这种情感用一种很普通的载体表达出来:“垫脚石”。可是通过这些平凡、普通的事物,我的心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我忽然觉得,这些事、这些情感,是多么的不平凡。是的,  相似文献   

18.
大头回信     
《红领巾》2007,(4)
大头,你的粉丝团如果叫“大头菜”,那我就是一块“大头菜”了。我非常喜欢“大头菜”这个名字,好可爱啦!对了,我强烈要求《红领巾》评刊表取消”本期你最不喜欢的栏目”这条,因为我实在担心《红领巾》会取消这些栏目,《红领巾》这么好看,我才不准你们把它毁容呢!——成都市新都区繁江小学何捷  相似文献   

19.
“《白杨礼赞》从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写到一排树、三、五株树乃至一株白杨树,从广袤的大自然收缩到特定环境的一点,这就是由面到点。这样写,是为了突出白杨的景美。 文章赞美白杨树,首先却用了大量的笔墨着力写高原景色。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高原是白杨生活的环境。着力写出环境的“雄壮:”、“伟大”,就烘托出白杨树的雄伟姿态。写出环境“单调”,表明条件不好,就显示出白杨树的性格特点——生命力强。作者这样烘托一番,才让白杨树“出场”。 白杨树一“出场”,作者就抓住白杨自身的“形美”进行由远及近的细致描写,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  相似文献   

20.
郑百苗 《湖南教育》2005,(19):36-37
片断一(黑龙江苗鸿爱老师执教)仅仅是夸赞白杨树吗?师:作者要写白杨树,为什么开篇写这荒凉的大戈壁?我们通过“解词析句”不仅要知道作者写了什么,怎么写的,还要懂得为什么这样写。生:这是告诉我们白杨树所生长的环境很恶劣。生:这里用恶劣的环境烘托白杨树的高大形象。师:我们平时描写参天树木,常用哪些词语?生:高大挺立、高大挺直、高大挺拔……师:请同学们看课文中作者描写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用了哪个词?生:高大挺秀。师:谁能说说“秀”是什么意思?生:“秀”就是不俗气,很高雅。生:“秀”就是美而秀气、秀丽,很漂亮的意思。师:作者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