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等句和等式句是语义学中一组很重要的句型 ,它们具有形似神异的特征。形似是从表层结构即形式相似而言的 ,神异则是从深层结构即语法语义分析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对等句和等式句是语义学中一组很重要的句型,它们具有形似神异的特征。形似是从表层结构即形式相似而言的,神异则是从深层结构即语法语义分析其不同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4.
在《拾遗记》中,具有神异性的动物关涉到古人体认世界之方式。一方面,灵异动物带有形而上特征,表征着原始思维和巫术观念、方术玄想、阴阳五行。另一方面,动物作为天人相感之媒介,其灵异现象常与个人道德及人间秩序相关。动物神异与道德之互动,暗含着作者道德性和世俗化的诉求,亦折射出魏晋志怪小说中道德因素对神话思维的渗透和冲击。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作为典范文本,分别代表了明代神魔小说“以幻写真”和“以幻求奇”的叙事范型。《西游记》追求神异性和人性的融合,渗透其中的是作者对时代文化的深刻理解。《封神演义》专注于神异性的展示,体现作者通过锐意求新来娱乐读者的创作诉求。两种范型都深植于明代文化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发掘《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走出简单地把《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视为迷信故事的误区,可以发现《高僧传》中的僧人神异事迹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其既有佛理依据,又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和道教传说关系紧密,对佛教在中国的早期传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高僧传》中显现神通类的僧人神异事迹,记载的多是僧人因具足佛教神通而显现的特殊才能,其佛理依据是佛教"六神通说"。且《高僧传》中具足佛教神通的僧人所具备的异能与中国本土的神仙方术、仙传中仙人的奇才异能,在表现形式上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僧人为了弘传佛法,对之极为看重,大加利用,制作并宣扬一些佛教神异故事,以神异事迹征服人心,以推动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正确认识《高僧传》中僧人神异事迹的文化价值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中国早期佛教的发展史。  相似文献   

7.
《海外英语》2011,(1):23-23
Go down, go about, go after, go back, go beyond ...你是不是还在为众多“貌似”却“神异”的词组而纠结呢?别急,你只是没有掌握方法,赶紧来看看学习动词短语的几个tips吧!你一定可以攻克它们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文学中描写山水的内容非常丰富,在汉赋中也有大量的山水景色的描绘。汉赋中的山水景物描写主要表现山水的神异色彩,这种神异色彩塑造了山水美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多用神异书写手法,《红楼梦》亦是如此,且运用得更为圆熟。贾宝玉形象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的经典,离不开神异书写的高超运用。从贾宝玉神异的来历、奇幻梦境与灵魂出窍、怪异的性格等方面,运用统计法、文本分析法分析贾宝玉神异书写的表现,揭示其中的文化意蕴。从文学传统与社会文化心理的维度看,贾宝玉神异书写彰显了神话思维因素、文学传统和以奇为美的美学传统;从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维度看,贾宝玉神异书写体现了作者对人物、情节、整体结构的精心设计,反映了专制文化下隐晦写实和突出主题的心理,也返观了主人公的自我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0.
《高僧传》中,佛教徒以自我为中心创造出大量僧人神异事迹,这些神异事迹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魏晋南北朝佛教权威从谋求到确立的全过程。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交往类神异事迹塑造了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交往的多种模式,从不畏惧旧有神到成功制服旧有神,从旧有神对僧人尊敬、对佛教支持到旧有神受戒奉佛、完全服膺佛法,中国本土神祇体系的权威在僧人神异事迹中被逐渐消解。佛胜道巫类僧人神异事迹,通过高僧与中国本土神祇的人间代表巫者、道士威力的比较,证明佛法优于巫术和道术,进一步降低了中国本土神祇的权威。降低中国本土神祇的权威是为了抬高佛教权威。宣扬梵神威力类僧人神异事迹,凸显了佛陀及其弟子的威力,营造出中国佛教神祇体系并树立其权威。在此基础上,佛教徒还通过神异事迹的制作,成功地在"佛命"与"天命"之间建立联系,给君主的即位天命蒙上浓厚的佛命色彩。南朝君主在编造其即位的"天命"神话时,采信佛教徒的"佛命"预言,标榜其"天命"受到了"佛命"的认可标志着佛教权威在中国社会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