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将身体借给世界——读梅洛-庞蒂《眼与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坚持现象学美学意义上的世界存在的实在性和身体与世界的同一,是梅洛-庞蒂对抗传统理性主义的基本立场。梅洛-庞蒂认为,世界是感性具体的、整体的、同时带有神秘性的存在;将身体借给世界是人进入世界并使世界呈现的唯一方式。将身体借给世界意味着让身体成为世界的工具、媒介,让身体世界化。身体世界化的基本哲学依据是:身体既是客体,同时又是主体。因为主客兼备,身体可以“我能”取代“我知”,在再现自身的同时实现世界的再现。  相似文献   

2.
梅洛-庞蒂展开其知觉现象学体系的整个过程就是论证知觉首要地位的过程。然而,考察世界如何将自己呈现给知觉始终受到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的阻碍。因此.论证知觉何以具有首要地位就意味着必须首先批判经验主义和理智主义,并在批判中发现和重返被它们遮蔽和扭曲,但又是它们不可缺少的前提的知觉。  相似文献   

3.
时间问题是现象学的重要课题,无论是在胡塞尔还是在海德格尔那里,时间分析都与主体性统一起来,起到一种奠基性或前提性作用。作为现象学经典作家的梅洛一庞蒂关注的好像更多的是身体空间而非时间问题,其实不然,他从身体主体出发也充分阐述了其时间观,只是他的时间与身体主体联系得更密切,从而才有超越现象学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的哲学美学正在越来越多地受到关注。文章对其思想的历史境遇和发展、分期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梅氏思想在历史上被冷落是由历史和个人性格等原因所致;而当下被看重,则证明了其思想对现象学、现代哲学美学有着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法国著名哲学家梅洛-庞蒂的身体-主体理论认为,师生关系首先是身体间的关系,这为我们思考学生与教师交往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本文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现象学的视角重新理解身体在师生关系中的内在意蕴,认识到身体在师生关系中具有相互性、同一性和扩展性的特征,进而揭示身体在师生关系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梅洛-庞蒂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7.
翻译研究的主要困惑在于如何认识译者与他的主体性.关于译者主体性的理解,在实践层面抑或不是问题,因为翻译行为原本发生在个体.由学理层面探讨译者主体性以及可译性等问题,从出发点上就是一个认识论问题.梅洛-庞蒂紧紧抓住身体知觉、意识等概念,认为人的"身体场"直接地参与了历史意义的构建,并由此主张身体、语言、意义是在同一视域被提供的,由此对我们重新认识原文与译文/译者之间的关系与译者主体性具有建设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海德格尔与梅洛-庞蒂在空间性问题上之所以会形成不同的看法,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对"身体性"概念的理解不同。海德格尔否定了通过身体性来理解空间性的理路,认为身体性并不能从根本上阐明空间性,唯有通过"在世界之中存在"这一源始的生存论结构,空间性才能得到合理的说明,但最终却陷入了理论困境。而梅洛-庞蒂则认为没有身体就没有空间,我们是借助身体来把握外部空间的,身体图式是我们进入空间和获得空间认识的方式,"身体性"在空间性的本质建构中具有源始的和奠基的地位。梅洛-庞蒂的身体理论为解决海德格尔的理论困境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9.
10.
刘艳 《文教资料》2011,(24):107-109
本文谈了梅洛.庞蒂哲学的出发点,"人"的行为的特别之处,以及其为解释这一点作出的努力,说明人与他者怎样在互动之中获得了某种意义的存在,或者说某种存在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视焦点与审美注意、通光量与情感色调、视觉影像与艺术符号三个方面,阐述了视知觉与绘画创作的密切关系。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正确把握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提高艺术创作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杨可 《天津教育》2021,(4):135-136
色彩是绘画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学生可以应用的色彩颜料种类有很多,比如说油画、水彩、水粉、丙烯等等。不同的色彩颜料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性质,,水粉颜料是一种常用的色彩表达材料,它具备可覆盖和色彩饱和度高的特征,对于初学者而言容易被掌握。但在水粉画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色彩感知呢?本文将针对水粉画色彩感知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具体的培养对策。  相似文献   

13.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陈郢 《培训与研究》2005,22(1):85-87
传统技法经过一代代承传到今天,面对现代社会赋予人们的崭新的视觉领域,艺术家如何才能将主体意识的新活力注入到传统笔墨中,是中国绘画尤其是山水画所面临的思考。把山水画的境界尽可能放置于宽阔广远的宇宙之中,用笔墨营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15.
文章在肯定"知觉二元论"之主旨的同时,思考了一些进一步的问题.认为内在知觉的主体只能是脑本身,脑有觉知自身状态的性能;物理事件乃是外在知觉的意向对象.  相似文献   

16.
陈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30(10):126-128,131
情感的生理、感知、认知及行为各个层面在表现主义绘画中有复杂的呈现,对表现主义绘画简单定义并不能细致的反映情感在表现主义绘画中的复杂性。本文从艺术家生活的情感经历与社会背景对创作的影响,艺术家创作时与媒介的关联以及观众对表现主义绘画的情感反应几个方面来讨论和分析表现主义绘画中的情感。  相似文献   

17.
主观范畴的“意”和客观范畴的“境”,它们在绘画“情景交融”的生发过程中,所产生的共鸣,是艺术家和欣赏用他们的生活经历、思想感情、审美理想去补充、再塑造的艺术意象。  相似文献   

18.
龚玉 《培训与研究》2004,21(3):92-93
本文拟从写生是储存丰富的信息资料的重要来源,写生是通往”天人合一”的至高创作境界的桥梁,写生对创作风格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写生能使创作者紧跟时代,反映时代精神等几个方面,揭示写生之于观察生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及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齐梁时期,昭明太子萧统主持编撰了我国文学史上现存最早的一部文章总集<文选>.此书自唐李善加注释后,得到广泛流传,该书对于我国的文学及文学观念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认为在文学的众多功能中,萧统尤其注重文学的审美愉情功能,其选文的标准也是以文学的审美价值为主导的。对于文学审美愉情功能的重视,正是“文学”日趋独立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