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文吟诵一题展开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同时结合吟诵的内涵与经验总结出了几点可行性较高的教学措施,其中包括初读、带领学生感受音韵的魅力、意读,引导学生走入意象的世界以及品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等等,以期能够对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带来一些具有参考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呼唤陕乐、自然、健康的语文课堂.纵观新课程改革实施至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都在课改之路上一路狂奔,却忘了回头看看语文的“本色”.何为“本色”?即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抓好听、说、读、写的训练,还语文以本身的“颜色”,走一条简约的语文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3.
许贤苏 《小学语文》2010,(12):21-22
小学语文“一课三读”法,是指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要经过初读、精读和熟读三步。初读,指通过自读、小组读、分人分段读、范读、听录音(看录像)读等多种形式,使全体学生都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精读,指要求读懂课文,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就是在有导学习的条件下,小学语文作为客体在主体中内化并使主体发展的过程。”(见杨再隋主编《小学语文教育》P231)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精选方法,把训练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让他们在“初读、深读、熟读”的每个阶段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真正自己“感知”并“领悟”。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实现“内化”,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与研究》1987年第9期发表了韦志成同志的《评价一堂课的客观标准》一文,对判断一堂课的好坏做出了有益的贡献。“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思路是否清楚”“教学效果是否明显”三条标准,作者写得简洁、明了,这不但是评价语文教学,也是评价其它各学科教学的客观标准。大家历年来都是这样进行评价的,是没有什么异议的;只是“学生思维是否活跃”作为评价一堂课的客观标准,而且在韦志成同志的文章中强调得非常突出,就不见得容易为大家所接受了。  相似文献   

6.
郭秀萍 《广西教育》2014,(29):50-50
正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引入课题,待学生学完生字新词后就迫不及待地引领学生进行所谓的"研读课文"。然而不少学生在"研读课文"时一知半解,甚至不能把课文读通读顺。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这也是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重点。教师只有把初读教学第一课时的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为学生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以北师大版语文第三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为例,谈谈怎样才能使初读教学更有效。第一步:随意翻看,了解大意小学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他们在初读课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插图  相似文献   

7.
"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方法。张田若先生指出:"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也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是感受语言、培养语感的基本方式。新课程标准下重视朗读训练已经成了阅读教学的一个"热点"。语文教学追寻"语文味",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因此,面对新的形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把"朗读"这把剑舞得游刃有余,让朗读呈现一个灵动的语文课堂,就不得不对"朗读"--这个众人关注的语文改革的焦点做一番深入的思考了。  相似文献   

8.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多处出现“语感”一词。众所周知,读是感悟、积累和培养语感的一条最有效、最方便的途径。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语言基础,把握教材所传递的感情信息,做好课堂“读”字功,无疑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对此,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9.
情境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课改实施的今天,情境的创设频繁运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但是,诸多“生动活泼”的语文课堂情境是否真正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呢?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非常有必要对当前语文课堂中的情境创设进行再思考,并摸索出一条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情境创设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实施新课程以来,小学语文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精读”、“品读”、“美读”,而“初读”却渐渐被教师“遗忘”了。其实,初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起步”,它对传递着课文的情感基调、理解方向、思路拓展、阅读策略等方面的主导信息,初读是阅读教学的第一站,是阅读的“蓄情”阶段。因此,初读在阅读教学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初渎呢?  相似文献   

11.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其评价的首要标准是它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味”是语文课堂的灵魂,更是语文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返璞归真,回归语文教育的本色---“语文味”,就成了一个重要命题。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从多“读”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品”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从多“写”上呼唤“语文味”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课堂的魅力在于是否具有“语文味”。语文课怎样才能上出“语文味”呢?我想结合苏教版第九册课文《厄运打不垮的信念》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一、读出“语文昧”“读书切戒在慌忙,涵咏功夫兴味长。”要想使语文课堂“语文味”十足,必须紧扣文本,从语言文字人手,给学生提供充裕的阅读时间,让学生在琅琅的书声中,用心灵去感受语言,用心灵去感悟文本。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课堂教学必须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注重指导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形成语文能力。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呢?结合教学实践,笔者初步探索一个以学生语言实践活动为主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其流程为:初读圈注———精读自练———重读整理———熟读运用。一、初读圈注学生依据学习目标及自学提…  相似文献   

14.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15.
洪伟 《内蒙古教育》2006,(12):20-21
“多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重要方法。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多读”也是当今许多语文教师的成功经验。《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各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都要把读作为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于是,语文教学近几年的改革中,越来越多地凸显出“多读”的观点。有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专家也鲜明地指出:“以读为本”。的确,“读”在语文阅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小学语文教学以阅读教学为核心,而阅读教学中,“读”既是教学的手段、途径、方法,更是教学目标中所重视培养的一种能力。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实践,离开了“多读"的实…  相似文献   

16.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曾指出:“书用你自己去读,道理用你自己去探索。”不难看出,读书感悟是传统阅读教学经验的精华。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把阅读教学放在首要地位。而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所以要开展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就必须先从最根本的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把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作为阅读教学的根本。那么应该怎样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呢?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标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拓展性阅读教学作为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工具,普遍存在标签化、泛滥化、低效化的弊端。本文在摒弃各种弊端的基础上,通过激发“读”趣,立足“读”本,提升“读”力,关注“读”情等方式,追求阅读的温度、效度、深度和广度,让拓展阅读真正“读”占鳌头。乘着课程改革之风,当前的语文教学从“知识核心时代”进入“素养核心时代”。语文核心素养成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那么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在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为,  相似文献   

18.
以读为本训练语感望江县雷阳镇小学茅玲麟语感是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是理解文字的基础,是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心灵的桥梁。为此,培养学生较好的语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而“以读为本”是阅读教学中进行语感训练、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途径。因为,通过初读,...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当前,小学生的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注重朗读教学,强化对学生日常学习中诵读的评价,指导学生多诵读。”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尤其是小学语文高段的朗读教学,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误区。比如,语文高段朗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示范形式化、朗读内容零碎化、朗读教学表演化的误区。因此,转变小学语文高段朗读教学观念,探索小学语文高段朗读的新方法,让学生乐在“读”中,让高年级语文课“读”占鳌头,便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的深化呼唤着课程评价的发展,“新大纲”明确指出:“语文教学的评估要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遵循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关键是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从“评教”为主转移到“评学”为主。因此,我们响亮地提出:衡量一堂语文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不在于教师讲得是否精彩,而在于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