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心理疲劳呢?心理学界说法不一,有的认为是指注意力不集中,思想紧张,情绪低落和行动吃力;有的指情绪浮躁、厌烦、忧虑、倦怠,感到学习无味;有的指倦于学习,对事物产生退缩感,对本来不相干的刺激特别敏感(如饥饿、姿势不舒服的反应等),感到时间难于打发。总之,学生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学的临近,到各医院心理门诊看病的小患者多起来。专家说,青少年对即将到来的新学期有不同程度的恐惧,这就是“开学恐惧症”,应及时防范。“开学恐惧症”的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无缘无故发脾气、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等,有的还有头痛等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3.
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目前,根据国内多项调查表明,广大中小学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在30%左右,学生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想爱开小差;有的学生记忆力下降,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每逢考试过分紧张、焦虑;许多学生体质下降,近视严重,学习信心不足……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让学生科学使用大脑,进行全脑学习。  相似文献   

4.
1.亚健康临床表现。亚健康是游离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种状态,即不是完全健康,又达不到疾病的标准和程度。它一般是指机体虽无明显的疾病,但却出现体能降低,生理功能和代谢过程低下的生理状态。亚健康在临床上常被诊断为疲劳综合症,内分泌失调等。在心理上具体表现是:精神不振,情绪低落,反应迟钝,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减退,焦虑等。在生理上表现为疲劳乏力,活动时气短。处于亚健康的人常常是自感不适去看医生,却查不到任何器质性病变和代谢异常,国内外的医学专家研究了十几年,至今全世界没有具体的标准化参数。  相似文献   

5.
心理疲劳是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它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甚至引起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长此以往,将发展为心理变态。中、小学生的心理一己产生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对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焕发不起学习热情;上课萎靡不振,下课生龙活虎;作业勉强应付,不愿深入思考;厌师厌学,一进学校就头疼。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心理疲劳现象有多种原因,本文拟就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要素——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一些分析。一、学习者过多焦虑。教育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程度的焦虑对于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需的,但焦虑太强烈…  相似文献   

6.
高三学生正处于高考前的紧张复习阶段,是心理疲劳的易发群体。当他们处于心理疲劳状态时.注意力会不集中,思维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有的还会伴有身体不适。探求高三学生心理疲劳成因,及时发现心理疲劳严重的个体,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提高学生复习效率。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迎接高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学生的学习疲劳及其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学习疲劳  疲劳是一种由持续工作或学习所引起的工作或学习效率降低的现象。一些本来容易解决的工作或学习问题 ,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勉为其难。  学习上的疲劳包括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主要是指机体工作过度 ,使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二氧化碳和乳酸在体液和血液中积蓄起来。当生理疲劳出现时 ,会出现机能降低 ,如动作迟钝、姿态拙劣、肌肉酸麻、神经系统功能下降等。生理疲劳为学习所倦 ,不能再干。轻度的生理疲劳 ,可以由意志努力来克服 ,而极度的生理疲劳 ,不但会降低运动器官的工作效率 ,而且还会使神经…  相似文献   

8.
“学习倦怠”,包括生理上的疲劳和心理上的疲劳两个方面:生理的疲劳,主要是大脑的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不准确等;心理上的疲劳则反映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缓,反应慢,情绪躁动、忧虑等。它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成就均会产生负面影响。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又面临着升学和考试的压力,对他们的学习倦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过完假期,学生对规律的校园生活适应不过来,容易出现各种生理、心理问题,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心慌意乱、浑身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迟到、缺乏学习兴趣和动力等,这些现象统称"开学综合症".  相似文献   

10.
全脑学习 势在必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课业负担重,精神压力大,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心的“热点”之一。目前,根据国内多项调查表明,广大中小学学生中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在30%左右,学生中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心理疲劳和心理障碍。有的学生听课注意力集中不起来,思想爱开小差;有的学生记忆力下降,学习兴趣降低;有的学生每逢考试过分紧张、焦虑;许多学生体质下降,近视严重,学习信心不足……这些现象提醒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现在的教育观念,认真研究让学生科学使用大脑,进行全脑学习。一、全脑学习的机理探究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分左右两个半球,左脑主管抽象思…  相似文献   

11.
头脑麻林、疼痛,大脑反应迟缓;精神状态差。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遗忘加剧;自信不足。忧虑加重,甚而厌学;身心俱疲,情绪低落……“高原反应”导致学习效率降低。学习秩序混乱.学习进程徘徊不前。面对高三冲刺阶段的“拦路虎”。班主任应深着冷静,发挥智慧,率领学生奋力突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后进生通常指在学习过程、行为表现或者道德水平方面落后于其他学生的那部分学生.尽管后进生所占比例并不大,但对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较大的负面影响.他们一般学习不用功,自我约束能力不强,有较强的防卫心理,言行明显有情绪性,“个人主义”严重,普遍存在着情绪低落,缺乏自信心,感到自卑和孤独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学生在长时间紧张学习之后,对本来能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教育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中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生理疲劳表现为感觉迟钝、动作不协调、麻木等;而心理疲劳主要是由于心理原因如学习内容单调、没有兴趣、厌烦、心理压力大等所引发,常表现出注意力不能  相似文献   

14.
一、职校生不良心理表现1.成绩不好导致心理压力大有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担心就业出路不好,升学无望,于是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甚至还出现打架、吸烟、赌博等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生的生理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他们的心理也正值加速期。教学工作既要注意他们的生理疲劳现象,也不可忽视他们心理疲劳现象。心理疲劳是人主观体验的一种倦态,它直接影响学习的效率,甚至引起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冷漠态度,长此以往,将发展为心理变态。中、小学生的心理一旦产生疲劳,就会注意力分散,课堂学习心不在焉;情绪抑郁怠惰,焕发不起学习的热情;上识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反而生龙活虎;作业勉强应付,不愿努力思考;有的则可能导致厌学,一进学校就头疼;导致厌师,一见老师就躲避。中、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的发生有多种原因,本文拟就教学过程的两大基本要素——学习者和教育者进行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6.
提起疲劳,同学们可能会想到由于连续学习而引起的使人感到十分劳累、学习效率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指生理上的疲劳;而心理上的疲劳主要是由心理原因引起的不良的情绪反应,进而使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产生的一些不良反  相似文献   

17.
一、职校生不良心理表现 1.成绩不好导致心理压力大 有的学生因成绩不好而担心就业出路不好,升学无望,于是表现出情绪低落、焦虑、失意、注意力不集中、对老师和同学的言行敏感、失眠、神经衰弱等症状,有的甚至还出现打架、吸烟、赌博等等不良现象.  相似文献   

18.
疲劳是指连续工作后工作效率下降.一般可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大类。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可以观察到学生在长时间的紧张学习后,本来能够解决的问题由于疲劳而无法解决,这种现象称为学习疲劳,它是综合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于一体的一种更为严重的疲劳。  相似文献   

19.
上班族感到疲劳不是什么新鲜事,有的喊体力透支,有的喊心理疲劳,总之就是浑身上下“疲软”。实际上,疲劳可能是多种疾病尤其是体内存在慢性疾病的重要信息,不可小视。造成疲劳的原因比较复杂,缓解的方式也不能一概而论,现请有关专家来告诉你——  相似文献   

20.
心理疲劳是亚健康的重要表现,它会侵蚀人体的健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学生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同学经常感到精神不振,疲乏无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易患感冒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这就是病从“心”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