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结合南芬隧道工程实例,首先对隧道涌水状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隧道涌水处理方案中开挖支护和堵水处理等施工方法,以及加强隧道安全和防排水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襄渝铁路二线财神庙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不明气体,利用FTIR光谱进行分析,介绍红外光谱分析方法的产生、原理和优点.同时对隧道内的施工钻孔逸出的不明气体和隧道内的空气二者的红外光谱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了确保新建隧道对近接既有隧道的施工安全性,依托北京新机场线上跨既有地铁10号线工程,对新建隧道的加固方案进行优化研究.通过有限差分数值软件,对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新建隧道下半环注浆以及新建隧道全环注浆等3种加固措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新建隧道上半环注浆仅能有效降低路面及既有结构的变形;下半环注浆仅能有效控制既有隧道的结构变形;全环注浆能有效地控制地表沉降及既有隧道结构的变形.研究内容可为新建隧道近接既有隧道施工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土体偏压是影响隧道明洞段稳定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获得明洞偏压的有效处治方法,针对这一病害展开细致研究.通过分析某隧道的病害发展过程推测明洞偏压是由偏压地形、薄弱回填支护和地下水渗流共同造成的.根据分析结果,选用反压回填法对明洞段进行维修处治,通过Midas-GTS对隧道明洞段进行有限元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成果可为运营隧道类似病害的原因分析、维修处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一种用于隧道开挖精确放样的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隧道施工中如何对超欠挖进行有效控制,一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用坐标法精确放样隧道开挖轮廓线的算法,通过对计算原理、计算步骤进行详细讲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计算,对各种类型的隧道施工放样计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对新加坡的花岗岩地质结构,研究将典型马蹄形隧道挖掘成双拱隧道时岩石支撑的设计问题。利用离散元法分析侧边导坑对隧道主体开口的影响。创新点:1.基于平面应变假设,提出一个针对性的离散元模型以分析侧边导坑的设置对主体隧道支撑的影响;2.此模型适用于解决底下长跨度开口的支撑设计问题,如大众捷运系统隧道和紧贴式双孔隧道的建造,补充了传统经验主义的设计方法。方法:1.采用离散元法对马蹄形隧道开口支撑问题进行非连续分析;2.采用二维平面应变模型简化问题。结论:1.离散元法可用于分析有限岩石覆盖层的失效机制,单隧道支撑要求以及增加侧边导坑后的支撑要求;2.模型计算结果显示,侧边导坑的挖掘使得支柱总的螺栓连接作用力增加了一倍。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法对隧道衬砌内外表面和衬砌背后冻胀性围岩冻胀产生的应力进行计算,对修建在高寒地区冻胀性围岩中的隧道在冰冻作用下,其衬砌可能造成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寒区隧道的抗防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中天山隧道平面控制网建网的网型设计、观测和数据处理,分析了该隧道控制网的观测质量,并就控制测量误差对隧道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值进行了估算.同时对提高洞内控制测量精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建混凝土结构碳化寿命概率评估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新建混凝土结构进行碳化耐久性评估,采用无损检测方法对新建隧道混凝土结构保护层密实度和厚度进行了检测,并基于混凝土碳化速度和超声波传播速度之间的线性关系,提出一种用来对新建混凝土结构进行概率碳化寿命评估的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2个隧道混凝土结构进行了概率碳化寿命评估.结果表明:在环境条件及对CO2结合能力基本相同的条件下,2个隧道概率碳化寿命相差较大,其中隧道A的概率碳化寿命均值为94.0%,各标段最大离差为11.6%;隧道B的概率碳化寿命均值为82.3%,各标段最大离差为27.0%.由评估结果分析可知,施工技术水平的不同造成2个新建隧道混凝土结构保护层质量分布出现离散性,从而最终导致2个隧道概率碳化寿命评估结果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10.
对德国培训内容进行总结分析,阐述了德国教育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分析了德国任务导向教学方法及该方法能够最终实现的条件.对我国教学模式及方法弊端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我国提高职业教育水平的3个要素,即:制订相关校企合作法律法规、采用项目教学法、企业动态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1.
将隧道看成波导,列车的存在改变了隧道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从而影响了电磁波的截止频率.在对列车—隧道导波问题进行物理建模的基础上,应用有限元法研究了列车的高度、宽度和位置以及半椭圆形隧道椭圆的偏心率的变化对半椭圆形隧道电磁波截止频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用于某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新型换热装置,设计了一套水循环冷却系统。风洞内换热器是对第3拐角导流片进行特殊设计,该设计突破传统风洞换热器的设计模式,有效地降低了风洞气流的流动损失。在该设计中进行了换热系统的热力学计算、系统结构设计、流动阻力计算等。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该大气边界层风洞的技术参数,使用新型导流片换热器,可以使该风洞运转温度保持在25℃左右;该设计对于提高风洞实验数据的精度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The methodology of visual simulation for a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is presented. Visualiz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 calculation and result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simulation is realized, and the construction simulation and the resource optimization of tunnel engineering are made. A risk analysis and a decision-making method of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based on visual simulation are presented. Furthermore, using S curve theory and schedule management method, the real-tim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ethod of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based on visual simulation is presented. The application to the tunne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chedule analysis and management shows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e method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4.
The explosion inside tunnel would generate blast wave which transmits through the longitudinal tunnel. Because of the close-in effects of the tunnel and the reflection by the confining tunnel structure, blast wave propagation inside tunnel is distinguished from that in air. When the explosion happens inside tunnel, the overpressure peak is higher than that of explosion happening in air. The continuance time of the blast wave also becomes longer. With the help of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finite element software LS-DYNA, a three-dimensional nonlinear dynamic simulation analysis for an explosion experiment inside tunnel was carried out. LS-DYNA is a fully integrated analysis program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nonlinear dynamics and large strain problems. Compared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have made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of numerical simulation model available. By using the model and the same material parameters, many results were adopted by calculating the model under different TNT explosion dynamites. Then the method of dimensional analysis wa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s overpressures of the explosion blast wave are the governing factor in the tunnel responses, a formula for the explosion blast wave over-pressure at a certain distance from the detonation center point inside the tunnel was derived by using the dimensional analysis theory. 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computed by the formula with experimental results which were obtained before, the formula was proved to be very applicable at some instance. The research may be helpful to estimate rapidly the effect of internal explosion of tunnel on th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5.
以滨海软土地层中盾构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为背景,通过数值仿真软件对开挖动态过程进行了精细化模拟,研究盾构隧道施工顶推力对周边地层及其内部既有隧道受力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建隧道上穿施工过程中,开挖扰动对地层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距离开挖面-1.0~1.5D区域内(D为盾构隧道外径),扰动效果以新建隧道轴线为中心呈环状向外扩散,盾构顶推力从0.1MPa增至0.4MPa时,地表变形及1.0D范围内地层压力均增大20%以上;新建隧道平行上穿既有隧道过程中,既有隧道断面变形从横向鼓曲变为竖向拉伸,且整体出现上浮现象,顶推力达0.3MPa后,既有隧道拱底和拱顶隆起速度增加,以拱底为基准,顶推力自0.1MPa增加至0.4MPa时,隧道上浮量增大34.2%;施工过程中除保证常规地表变形监测外,对于近接平行上穿施工还需加强对既有隧道竖向变形的监控,必要时采取结构加固措施和施工参数综合调整办法,以降低开挖扰动对周边地层和结构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通过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隧道施工过程对双叠隧道的影响。创新要点:使用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研究软土中双叠隧道施工对先挖隧道或地面的影响。研究方法:1.运用FLAC软件创建双叠隧道的三维数值模型(图1);2.分情况模拟机械化双叠隧道的挖掘过程;3.研究不同情况下的地面沉降,水平地面位移,以及隧道衬砌的法向位移、法向力、纵向力和弯曲力矩等。重要结论:1.新隧道施工对现有的隧道有很大的影响,最大影响出现在先挖上层隧道的情况下;2.一般来说,上层隧道的挖掘会比下层隧道产生更大的地面沉降;3.下层隧道产生的法向力总是比上层隧道大;4.在多数情况下,下层隧道产生的法向位移和弯曲力矩要比上层隧道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架棚巷道支护结构分析,架棚巷道破坏原因多是由于巷道的侧压力和底鼓引起,造成棚子相对下沉,使巷道变形、断面变小,采取在巷道两墙打锚杆和棚脚穿钢筋混凝土鞋后巷道围岩对侧压力减小了,支架支承能力增强,提高了巷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隧洞施工,塌方预防和处理是个难点和重点,它直接关系到隧洞施工的安全和直接影响隧洞施工的工期和质量。因此有必要进行总结、探讨和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新建铁路隧道下穿既有公路时,既要保证新建铁路隧道施工安全,又要使公路保持运营状态,不产生较大的沉降,因此合理的选择施工方法,对隧道支护结构的安全以及公路路面沉降控制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巉以中川隧道下穿天公路工程为工程背景,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和国家现有规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出最优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概述了虚拟仪器技术在国内外风洞中的应用,针对正在建设中的我国第一座增压连续式超音速翼型风洞(NF-6风洞),论述了采用虚拟仪器技术开发该风洞智能测控系统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