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来,校园安全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尤其是中学生在校园受到伤害的事件屡见报端。由伤害事件所引起的学生父母与学校、老师间的责任纠纷更是没完没了。某初中生参加学校的拔河比赛。拔河的大绳突然绷断,他被铁螺钉击伤头部,后被诊断为右额凹陷性骨折,伤残八级。其父母认为在学校组织的活动中受伤,学校应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将学校告上法庭,要求赔偿20余万元。学校很委屈,认为这是场不可预见的意外事件,学校已尽到了义务,不应负法律责任。双方为此争执不下。 而对于学校作为民事主体性质则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人认为,对于10周…  相似文献   

2.
辨析毒品犯罪的立法概念,比较毒品犯罪的立法内容及其对吸食毒品行为非罪化的探讨,并不表明法律的优劣之别,而是互相尊重与借鉴,以利于禁毒工作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3.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贾学政,在大学本科四年内,除学校的诸多奖励外,还获得过全国青年演讲大赛一等奖、湖北省高校普通话演讲大赛特等奖、武汉地区高校"校园之星"评选银奖等30多项荣誉,并连年获得优秀三好学生奖学金、担任校广播台台长,并代表湖北省  相似文献   

4.
学术剽窃是目前高校中发生率最高、影响最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文章在系统分析高校学术剽窃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反学术剽窃的有效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反学术剽窃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5.
鉴于种种剽窃行径、特别是东窗事发后的乌贼战术,极度污染了学界的基本生态,应从历史语境的转移中进行澄清。古代社会并不笼统地容许文字挪用,相反,有可能比现代更为严酷,关键看它是否会为相关的特定个体谋得既在预期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名誉或利益。而到了现代社会,鼓励知识创新的个人专利制度,更鉴于学术剽窃带来的种种危害,将它视作罪名独立、不可抵赖的过失。所以,尽管它仍属于道德罪过,学界也必须基于自清原则,让剽窃者得不偿失,让欲为者望而生畏。否则,整个学界的基本规则就会大乱,也就无法指望有序的知识创新。  相似文献   

6.
学术剽窃是目前高校中发生率最高、影响最恶劣的学术不端行为之一.文章在系统分析高校学术剽窃行为的表现形式和构成因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校反学术剽窃的有效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高校反学术剽窃实施举措.  相似文献   

7.
岳伟  李琰 《教育科学研究》2021,(2):45-49,63
生态文明教育是提升国民生态素养的重要方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基础性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先导性作用.生态文明教育是一种具有全民性和终身性的奠基性工程,生态文明教育实践理应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由于缺少法律制度的规范和保障,生态文明教育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盲目和混乱状态,很多地方的生态文明教育甚至流于表面和形式....  相似文献   

8.
9.
坚守诚信 严惩学术造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一段时间,学术界、教育界的学术道德和学风问题引起了媒体及社会的广泛关注,本刊2001年第12期曾以“端正学术风气,警惕学术失范”为主题,发表了六位专家、教授的文章,引起很大反响。日前在国家高级教育行政学院学习的第二期教育部直属高校中青年校级领导专题研修班对此高度重视,来自全国54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中青年校级领导,结合工作实际,就高等学校存在的学术道德及学风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切实加强高等学校学术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许多建议和措施。本刊以笔谈形式,就部分学员的观点和看法予以刊发,以期引起更加广泛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国内众多高校栽倒在“造假门”前:清华大学教授刘辉盗用论文刚被处理,上海同济大学教授杨杰学历造假又被揭穿;上海交通大学陈进“汉芯”事件余波未息,国际数学大师匠成桐与北京大学“引进假人才”之争又起……本该是科技创新、培育良才“沃土”的高等院校,缘何风气浮躁、“泡沫”堆积?在道德谴责之余,有识之士将批判矛头转向了制度层面——当前高校过于量化的科研评价体系必须予以改革。“指标式考核的’学术GDP’已成为高校学术浮夸的‘催化剂’。”浙江大学教授、浙江省政协常委朱淼良如此认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学术造假、学风不正、粗制滥造、抄袭剽窃的现象,在一些高校、科研院所不同程度地存在,社会影响非常恶劣!学术造假成功获得的巨大名利与可能受到的处罚相比,风险小、成本低,目前国内对学术造假的主要做法大多是道德谴责,我国法律在打击学术造假方面明显滞后。道德自律不是万能的,只有依靠制度约束,发挥社会监督和法治力量,才能使学者不愿、不敢也不能够违背学术道德,学术造假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6,(2)
2005年7月18日,400余名学者联名发表公开信,支持天津市语言学会揭露一名副教授出版的《求是集》涉嫌剽窃,引起媒体的广泛关注。2005年12月初,媒体揭露了安徽省教育厅查处亳州师专12名教师为评副教授进行论文造假事件。这些事件表明学术腐败问题已经在中国高等教育界甚嚣尘上。  相似文献   

13.
科技部日前发布通告,正式撤销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等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决定。这是我国第一例因学术造假被撤销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近年,学术造假、腐败这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在高等教育领域、学术科研机构出现,说明我们相应的管理措施、制度建设是如何的滞后。  相似文献   

14.
针对目前频发的学术造假事件,《中国教育报》记者蒋夫尔撰文指出,造假论文通过剽窃、编造实验数据等手段,不可能研究出有价值的科研成果。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科学工作者的形象,损害国家的利益,其负面影响是恶劣的。如果通过造假手段获得这些经费资助,对科研工作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他指出,对学术造假决不能姑息迁就,一定要从严从重打击。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剽窃他人作品者仅仅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如果单靠著作权法和相应的行政法来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不可能切实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时也不能很好地保护国家著作权管理制度。因此,剽窃他人作品,情节严重的,应将其纳入刑法的轨道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6.
邪教组织犯罪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威胁,其影响国际关系,威胁国家安全,危害社会稳定,扰乱经济秩序,破坏人权,罪行罄竹难书.该文通过对中外各国在防范打击邪教组织犯罪立法方面的比较,论述我国必须针对邪教组织犯罪进行专门立法,才能实现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的目的,确保我国社会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17.
中外刑法惩治职务犯罪立法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务犯罪的日益严重,已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难题,为了惩治和预防该类犯罪,各国刑法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制度和措施,通过中外刑法在职务犯罪主体、职务犯罪的种类和职务犯罪的惩罚措施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立法比较,可以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立法。  相似文献   

18.
周宁 《教育》2011,(5):42
"剽窃":"掠夺"为"剽","偷盗"为"窃"。这个在教育、新闻、文化等领域被视为最厚颜无耻的行为,2010年在这些领域事发不断,引发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有些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值得人们警示。  相似文献   

19.
王蔚  刘丹  吕诺 《大学时代》2006,(12):6-7
今年以来,中国两所著名高校引进的海外人才相继发生学术造假事件,引发人们对现行高校人才评价机制以及学术道德建设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在上海召开的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中外校长直击学术造假事件,共同把脉国际人才如何引进。  相似文献   

20.
略谈惩治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的刑事立法聂早早改革开放十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政府将严厉打击包括公务人员在内的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刑事政策,在实践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最近几年,我国公务人员贪污、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