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新华 《闽江学院学报》2009,30(3):52-54,70
孙绍振是系统研究文学情感逻辑的第一人.情感逻辑有三个特点:自由化、自相背逆、绝对化.形象三维结构、审美价值三雏结构中隐藏着情感逻辑,而幽默情感逻辑则是完整、严密、自洽的.  相似文献   

2.
情感消费成为当前消费社会中的重要社会现象,具体表现为商品消费的情感逻辑和情感劳动的消费逻辑。从本质上来看,情感消费是资本操纵和利用情感实现增殖的过程,情感的资本化和资本的情感化是其根本逻辑。情感被资本所裹挟,沦为资本增殖的工具。资本又通过制造虚假情感和情感的生产来实现逐利。从后果上来看,情感消费容易引发情感异化、劳动异化和消费异化等状况。为此,必须要首先规制和引导情感消费中资本逻辑的演绎机制,同时要促进民众情感的理性化表达和真善美发展,还要科学认识情感劳动创造价值的维度并加以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3.
凯尔森在晚期著作《规范的一般理论》中,提出了规范逻辑问题,即标准真—假逻辑中的特定原则,特别是矛盾律和推理原则是否能够适用于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问题。凯尔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是否定的。他认为规范没有真值,它们不是语句而是存在,所以规范之间的冲突不是语句真假上的矛盾,由一般规范到个别规范的过程也不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矛盾律和推理原则都不能适用于规范,也就是说,逻辑是不适用于规范的。凯尔森的规范逻辑观点本身包含着概念上的混淆,他所说的"逻辑"问题也不是标准意义上的逻辑问题。但正是他后期的规范逻辑理论反映了其规范思想的重大转变,反映了他从理性的规范理论向非理性主义规范理论的转变,反映了他对康德主义原则的怀疑和背弃。  相似文献   

4.
自由情感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存在着两类不同性质的情感:自由情感和必然情感。所谓自由情感指的是刺激源和这种情感对象之间没有任何直接的利害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自由情感大部分属于纯粹的精神或者心理层面,只是一种心理体验。所谓必然情感则指的是刺激源和情感对象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关系或所属关系条件下所产生的情感。这些刺激源或者能直接带给刺激对象直接的好处或害处,这类刺激源多半是外在的客体;或者本身就隶属于情感对象的一部分生理机能,它们主要指那些内在的自然的生命欲求。所以必然情感实质上是~种因果性情感或者功利性情感。一般地说,现实中的绝大部分爱情、亲情和友情都属于,必然情感,而以自由情感方式存在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则是现实中的稀缺资源。不过这一缺憾因为艺术品的存在而得以弥补。艺术品虽非天然的审美客体,然而,在同等条件下,艺术品较之其他审美客体更容易引发审美主体的自由情感,因为艺术品跟审美主体之间最缺乏明显的实际利害关系。  相似文献   

5.
6.
写作情感的研究是建立在个体(主要指作家、艺术家)的情感体验和人类文化(包括情感文化)的逻辑起点上的.在此逻辑纵横轴上,不仅可以考察作家的情感积累空间,还可分化出许多写作情感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以来,规范伦理学和美德伦理学的争论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中国也不例外.在中国社会的关键转型期,与其更多的考究哪一种伦理比另一种更优越,倒不如真实的思考我们中国社会发展中现实的道德困惑的多元解决路径.当然,学理上来厘清规范伦理与美德伦理逻辑上的先后,即谁比谁更基础、更具有前提性,确实是我们进行多元性路径选择的理论前提.两者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8.
文学情感论     
本文肯定了情感对于文学的根源性地位,区分了日常情感与审美情感,情感的自然展现与艺术性表现,情感的自身呈现与符号性表现等基本问题,并对情感在整个文学活动中的踪迹及形态作出了系统的说明.  相似文献   

9.
道德评价是道德调节社会的主要形式,其调节尺度即道德评价标准影响着社会发展与道德进步间的对称性问题。围绕道德评价的标准问题,历来存有规范主义与情感主义之争。如单从道德规范的视角,容易走向道德绝对主义;若仅从情感维度出发,则容易落入道德相对主义的窠臼。从社会道德实践来看,道德既无法外在于人,也不能完全内在于人。因此,需要尊重道德评价的相对多元性,既注重规范,亦尊重情感,在两者的相对融合统一中,合情合理地对社会事件做出相对客观的道德评价,以不断促进社会和谐运转。  相似文献   

10.
闫飞飞 《教学与研究》2023,(10):108-116
政党协商在西方各国处理政党关系上是一种稀缺的政治实践,同时,西方学术界也很少关注政党协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党协商在中国则有着丰富且制度化的实践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运行逻辑:基于政党间友谊之上“以心交心”的情感逻辑,它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有序开展的情感基础;基于根本政治共识、围绕公共利益进行协商的理性逻辑,它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能够做出明智决策的认识论保证;党政体制下以宪法和党章为最高依据的法理逻辑,它超越了国家法中心主义的法治观,是中国特色政党协商可持续开展的制度化保证。中国特色政党协商的成功实践对于拓宽协商民主的理论视野、对于世界各国处理政党间关系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由于作家主观情感的作用,形成了作品中特定的情感逻辑。情感逻辑一直伴随着作家的整个创作过程,它以情感发展的内在支配力量为主导,有时甚至会超越事理逻辑的规范与约束,使作品呈现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试图从美与存在的关系出发,对自由情感的实践进行探讨。情感的实践不同于知识的实践和道德的实践,它不是在对象上加诸什么,而是消解什么,即,是一种负的实践。通过情感的实践,回到原初的遗忘,从而进入美的状态。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规范逻辑,是在类比真势模态逻辑的基础上产生的,由于其与法律规范及道德规范领域的实际规范严重脱节,使得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各种规范逻辑系统均遇到了各种难题。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来看,规范逻辑要应用于现实的法律规范,必须结合法律规范的实际诠释规范词的涵义。  相似文献   

14.
论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术自由是理智的自由,包括研究自由、教学自由、学习自由。学术自由的内在本质和外部环境决定了学术自由呼唤学术规范。学术规范是理性的规范,包括法律规范、政策规范、制度规范、道德规范。正确认识学术规范的特殊性和合理性是学术规范保障学术自由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5.
儒家的"仁爱"思想中蕴涵了极为丰富的情感因素,随着"仁爱"思想的发展,诸多儒家代表人物提出了大量极具情感色彩的经典命题。从孔子的"仁者爱人",到孟子的"仁民爱物",再到张载的"民胞物与"和二程的"万物一体",儒家仁爱思想的情感视域也得到了不断的拓展。仁爱的施予从人走向物,仁爱的性质从伦理走向生态,这便构成了这种情感逻辑的基本线条。但是,这种"仁爱"思想的情感在施与的过程中却产生了问题。尤其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时候,我们会遭遇到一个仿佛不可克服的悖论。对于这个悖论的两极,我们只能通过实践来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情感属于非智力因素,逻辑属于智力因素,二者明显不同,却又相互依赖。教材知识体系、学习认识规律是逻辑与情感结合的基础,情感活动应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之上,才能真正将逻辑教好学懂  相似文献   

17.
教育规范在其实质上属于人类特定的社会行为的规范问题,并蕴含着人应以何种价值立场进行教育方式选择、教育内容规范以及健全人格塑造的教育伦理问题.尊重和面向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史成就与教育发展的未来,思考教育规范问题,意在运用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念与辩证理性方法对教育活动本身加以引导、推动和校准,进而积极探寻符合教育规律和时代精神的教育规范.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立法语言还是司法语言的运用,都离不开逻辑这个工具,法律语言在句子的运用上也要遵守逻辑规范原则。本文试从三方面对法律语言在句子运用中所遵循的逻辑规范原则加以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情感既是一种心理结构,又是一种动态变化的价值认知和评价。知青文学呈现的情感特征及其情感结构和逻辑,对于当代思想史的揭示有极其宝贵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本文对“知青通史”从三个历史层面,分为九个情感板块进行探讨,即通过对知青从“狂热—失落—执著”,到“悲愤—骄傲—愧疚”,再到“怀念—回归—冲突”的情感历程的探析,深入揭示一代知青的心灵史和思想史,从而审视“文革”对当代人心理和人性的戕害,并着重分析了商品经济大潮中,知青情感的“内化倾向”所形成的“怀念与回归”主题。  相似文献   

20.
分析会计规范的逻辑形式是探讨会计领域逻辑问题的基础。本文将形式逻辑理论与会计核算规范知识相结合,分析了会计记录规范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类型和等值形式,初步探讨了会计记录规范逻辑形式知识对正确使用会计核算规范和进行会计推理的重要作用。会计记录规范是指会计制度及准则对某经济业务应借记和贷记何种会计科目的规定。所谓规范,就是约束人们如何行为的规则,它规定特定的人在何种情况下应当或不应当作出什么样的行为。表达规范的语句称为规范判断。一个完整的规范判断包括三个方面内容:()规范的承受者,即哪些组织或哪些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