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教师礼赞     
教师是一座“桥”。他架设在昨天与今天之间,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架设在耕耘与收获之间。学生从教师脊背的“桥梁”上,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那么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教师是一位“垂钓者”。教室是一座“湖”,讲台便是“钓鱼  相似文献   

2.
王克芝 《成才之路》2012,(20):92-92
托尔斯泰认为:如果一个教师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可见教师要关心学生,充分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爱心是具有“舔犊情深”的高尚情感。在生活、学习上将爱化作春风细雨。吹拂与滋润学生的心田,为师生的沟通架设一座“心灵之桥”。  相似文献   

3.
一、问在“盲”点,架起桥梁 学习兴趣是学习者成功的内驱力,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当学生处于一个新知的“盲”点时期,教师若能创设一个良好的问题情境,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便能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架设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4.
《小学青年教师》2005年第1期刊登了王云峰老师的《与时俱进的“节外生枝”》一文,文中讲述了自己在上《穷人》一课时设计的一问:桑娜夫妇那么勤劳,为什么生活还是那样穷苦?出乎意料的是学生得出结论:他们没有执行计划生育,孩子太多,所以受穷。王老师最后评价这种状况是:“学生对基本国策的认识如此深刻,对文章的发现如此独到”,“充分张扬学生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王老师说的情况,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也会碰到,这是教材与日新月异的时代之间的碰撞所发出的异响。我认为之所以会“节外生枝”,背离主题,是因为王老师没有把此课的时代背…  相似文献   

5.
管彦丰 《上海教育》2007,(3B):53-54
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这里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是不成的,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就难以转变和优化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6.
数学教育家G·波利亚在他的名篇《怎样解题》一书开篇中提到,数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帮助学生.“学生应当获得尽可能多的独立工作的经验.但是,如果把问题留给他一人而不给他任何帮助,或者帮助不足,那么他可能根本得不到提高.而如果教师的帮助太多,就没有什么工作留给学生了.教师应当帮助学生,但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这样才能使学生有一个合理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7.
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教师对学生的种种束缚,已把他们年轻的心灵破坏得“千疮百孔”,学生没有个性的张扬.没有人格的塑造,更没有主体的回归.“以人为本”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数学课堂要为学生架设自主发展的桥梁,使数学教学真正走向学生的内心,滋养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教师三章     
(一) 教师是一座桥。架设在昨天与明天之间,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架设在耕耘与收获之间。学生从这座桥上跨过,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学生成长需要学校老师的教育栽培,也需用家庭家长的配合。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的那样:“校长、教师、学校、家长四位一体的和谐教学整体,是成功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即自始至终的通过家访工作架设学校、家庭、  相似文献   

10.
多年来,人们一谈到教师就会联想到“园丁”“蜡烛”“人梯”这些词,在学生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地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看,教师也是有“责任”的。至少说明,教师的整体形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延展。而实际上,教师形象也已今非昔比。笔者认为,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师本位”向“生本位”转变;二是老师学生由“单  相似文献   

11.
(一) 小学语文单元教学中的“读中学写”研究是武汉市“九·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这是针对当前我市小学教学中存在的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学、教学质量较差的现状提出的教改实验课题。长期以来,有些教师没有把作文教学放在单元教学的整体中去考虑,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作文教学没能像阅读教学那样,围绕单元教学的重点有序进行,没有让学生经历一个充分的完整的作文过程。因此,我们遵循语文教学规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在我市部分学校中开展小学语文“读中学写”教改实验。  相似文献   

12.
没有形成教学特色的教师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形成了特色而不知变化的教师也注定是不够成熟、难成大器的教师。许多学生学语文都感觉到语文课缺乏必要的性线联系,这一册书与上下册书之间,这一篇课文与上下篇课文之间,这一节课与上下节课之间等似乎缺乏必要的梯度,多学一天少学一天、多学一点少学一点似乎没有多大影响。一篇课文可学的东西太多了,组织课堂教学不能老是一个调子,机械地天天学、篇篇学那些原东西。不错,那也是一种积累.但多了、久了学生容易生厌。就算你教的都是好样的,“餐餐是大鱼大肉,也容易犯油腻”。要勤于、善于找到日新月异的教学点,在具体的教学时间里,大胆取舍,只有放得开,才能把剩下的那一点东西讲得深讲得透。这样一堂堂课、一篇篇文积累下来,不断引爆学生的学习激情,定能促成学生学习能力线性发展与螺旋上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是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等新理念。在新课标的理念下,教师的指导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大大加强了。只不过这种指导不再像以前那样,面面俱到,全程俱到,而是充当学生学习路上的“引路人”、“导游”,让学生自主学习.让课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14.
课程教材改革,需要把“素质教育”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转变为教育行为;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这里脱离了学校的实际是不成的,没有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就难以转变和优化教育行为。学习先进理念是转变教育行为的前提新的课程教材,打破了原有的知  相似文献   

15.
为人处事,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矛盾。作为教师,整天与学生打交道,遇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矛盾、学生与任课老师之间矛盾、学生与家长之间矛盾,乃至学生与教师本人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居中调解呢?笔者的观点是:“爱心”化解“千千结”。  相似文献   

16.
不管我们大家承认与否,每一个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因为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在有意与无意之间,都会或多或少地留下一些“遗憾”,有的可能还对学生造成过程度不同的伤害。这些“遗憾”我们也许并没有在意,或者已经淡忘,然而它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在学生脆弱而敏感的心灵与记忆里,却已经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留下了难以忘怀的阴影。因教师的一个暗示、一句话、一个表情而影响学生终生的事例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有些数学知识完全可以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学会从生活实践中解决数学问题。教师要努力架设起数学与生活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18.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性学习的起始点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不再像一般教学活动那样,把没有争议的定论教给学生, 而是本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语)的精神,抓住契机,用心制造“问题场”, 设置一些问题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诱因”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比如在求未知  相似文献   

19.
万跃 《华章》2012,(30)
刚跨入高中阶段的学生们都信心十足,求知欲旺盛,都有想把高中物理学好的强烈愿望.但事实证明,高中物理并不像初中那样简单易学,在高中初期,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上课感觉能听懂,但做题目时又无从下手,从而导致成绩出现严重滑坡.造成这现象的原因有多种,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没有了解初、高中物理的差异,没有处理好衔接的问题.本文旨在帮助学生、教师清楚知道高一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困难原因,从而在知识、学习方法等方面为学生架设“阶梯”,实现转变,尽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架设师生情感沟通的桥梁,才能创建新型的良好师生关系。一、教师的关爱为师生情感沟通营造良好氛围“爱之于教育就像阳光之于植物一样。”教师有了对学进生的关爱就会发现学生身上这样或那样的优点、长处,发现学生不断成长、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