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读书要口到、眼到、心到。——朱熹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只为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  相似文献   

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学思结合的名言教师不仅耳熟能详,且清晰地体会到学而不思的学生,学习必然蜻蜓点水,停留在浅表层面,模模糊糊,乃至迷茫无方向。要引导学生学有进步,学有成效,须在启发学生思考上下功夫,想方设法让不爱思考的学生爱思、会思,让爱思考的学生多思、深思。  相似文献   

3.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同学们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傲到“知其然”,更要傲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傲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傲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阅读如天地之交汇,思维像万物之光辉。语文学习,学而不读则罔,读而不思则殆。语文学习,读与思应该并重。郭沫若先生说过:“不知为何而读书的人,可曰之为死读书;光读书而不知用的人,可曰之为读死书;光读而不知思的人,可曰之为书读死。”显然,郭沫若先生提倡不光要勤读,而且应善思会用。  相似文献   

6.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近代著名学者胡朴安语)孔子作为古代大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实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下面就把这种读书法介绍给大家,供参考。一、学与思结合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  相似文献   

7.
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即“读思结合”,是指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应当自始至终把阅读和思考结合起来。这是一种由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倡的读书方法。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大意是说:只是读书,而不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就不会有真正收益;只是自己一个人空想,而不踏实读书,就会疑惑不解。)这两句话清楚地说明了“读”和“思”两者之间的关系:“读”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思”有利于自己智力的发展,但这两者必须结合起来。但如果仔细思考一下,那么我们不难发现,这“读”与“思”一般说来还是有先后顺序的:“读”在前面,“思”紧…  相似文献   

8.
按图索骥     
<正>【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译文】孔子说:只读书而不深入地思考就会茫然而无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产生疑惑。  相似文献   

9.
新版初中《语文》第一册课文《〈论语〉十则》第三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的“殆”字,正文下注释为“疑惑”,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值得商榷。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对这一则作了如下解释:“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迷惑”与“疑惑”是一对近义词,按这种理解,“学而不思则罔”与“思而不学则殆”导致的结果几乎是一样的,即“迷惑”和“疑惑”。但事实上,“学而不思”与“思而不学”引起的结果显然是不一样的。那么,“殆”字应怎样理解呢?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搞清楚学与思…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之一就是要学生多读书,会读书。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疑多读书对学生来讲是有好处的。但读书是要讲究方法的。新课程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要求具有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阅读不但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做到精读深思紧密结合就非常重要。在教学实践中,我的巧妙做法如下:一、“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习惯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平时学生读书时,我便要求学生养成这一好习惯,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词语、不明白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圈画…  相似文献   

11.
读书的乐趣     
我爱读书。读书的乐趣是多方面的,读书可以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会使读者心有所感,乐而忘忧。古人把读书分成了三类:苦读、痴读和闲读。我更多的是在闲读。“知于天地外,意在有无中”,不求甚解,只求一得。我个人认为,精读一些书是十分必要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相似文献   

12.
“千古读书方法之善,当首推孔子”。孔子作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读书方法科学适用,自成体系,特别是“四个结合”读书法,更为人们所推崇。 学与思结合 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话极其概括地道出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只学习,不思考,是学不到知识的;只思考不学习,就会陷入空想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就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里明确的指出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和二者分割的严重危害.只有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在课堂上,提问是促进师生互动最直接、最简单的教学手段,但是,如何让课堂设问更具有肩发性、可思性,则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探究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读书、不学习的人,会变得愚昧无知;只读书、不思考的人,也只会徒费精力而一无所获。所以,勤读书、善思考的人才会具有灵气和智慧。勤读善思,可以引领一个人从黑暗走向光明,从浮躁走向宁静,从野蛮走向文明。下面是我班同学在读书、思考中迸发出的"智慧火花",展示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相似文献   

16.
谈读书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傅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分别处理细事或--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莫属。读书费时过多易惰,采藻饰太盛则矫,  相似文献   

17.
说到阅读效率,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字眼,一个是"思",另一个是"写"。读而不思则无。这是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的套用,虽然没有什么新意,但道理却是对的。古人读书,提倡"口而诵,心而惟"(《三字经》),重视  相似文献   

18.
勤学与多思     
思,是学习知识的钻头,思考越深,收获越大,恰如打井一样,打得越深,水就越多。凡善学者,都很重视思。古人常说“俯而读,仰而思。”读了书,就抬头把书中的道理思索一番。荀子读书是“诵数之贯之,思索之加通之。”朱熹则认为读书要“熟读而精思。”孔子说得更明确:“学而不思则罔。”如果我们在读完一本好书时,能反复进行思考,这样就能体会出艺人的匠心,知道美的所在。我们要想使书成为我们的奴隶,而不是成为我们的主人,那就要在学习的旗帜上写上“思”字。我们还要记住,勤奋是知识的  相似文献   

19.
正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基石。学源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朱熹也曾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他认为应当"开篇有疑"。疑问,通常是书中的难点或重点,也是引人更上一层楼的门槛。读书善疑者,往往思维敏捷,思路开阔,这样就能多思多问,深入其内,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目的。所谓"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是这个道理。读书能否有疑,也是检  相似文献   

20.
思而知之     
何为思?《菜根谭》有言:"静思之下,俾有悟;沉寂之中,方得真性情。"由此可见,思并非我们平日里所说的浅表的想法,从头脑中一闪即逝的只能是想,唯有深沉的挖掘才称得上"思"。深思而熟虑,深思而有所得,深思而知之。不可否认,我们所处的时代给予我们太多的学习机会,到处充斥的信息,或好或坏,总能轻易地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每个角落的新闻,或真或假。资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