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元的自责     
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颜元,倡导研究实际问题,强调亲身“习行”,不赞成理学家空谈义理和“静坐读书”的修养方法。有一次,颜元带领学生到野外举行射箭比赛。他连发六箭,箭箭射中靶心,学生们一片喝彩声。参加比赛的学生们都一一射完后,学生中成绩最好的也才只射中两箭。大家都称赞颜老师是“神箭手”。可是颜元却闷闷不乐。他感慨地对学生们说:“今天射箭比赛,你们射得都不如我,我深感内疚啊!”有个学生说:“老师的箭法,我们当学生的怎能比得过呢!”颜元心情沉重地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教你们射箭的时间已经不短了,可是你们仍没有我射得好…  相似文献   

2.
《惊弓之鸟》是一个成语故事,它蕴含着比较深刻的辩证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好教材.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以“奇”入境,激发学生思维好奇是儿童的特点,它会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探究问题.我在教学课文第一段时用设疑的方法,启发学生兴趣说:“射雁总是要用箭的,更羸为什么敢说,‘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他的根据是什么?”问题一提出,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我便让他们自己去读书、思索.过后,许多学生争着发言,有的说:“因为更羸是古时候有名的射箭能手.”“射箭能  相似文献   

3.
陈尧咨练射     
正古时候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于是就自负起来,以为天下无双了。有一天,他在自家的园圃里射箭,正好有个卖油的老翁经过。那老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看他,久久地没有离去。老翁见到陈尧咨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就微微地点点头表示赞许。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射术?难道我射箭的本领还不够精湛吗?"老翁说:"没有什么奥秘,只不过是手熟罢了。"陈尧咨听后生气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  相似文献   

4.
《孟子·尽心上》:“引而不发,跃如也.”说的是射手教人射箭的一种方法:射手拈弓搭箭,瞄准箭靶,把弓拉得满满的,但不发射,只是做出一个跃跃欲射的样子,让学箭的人慢慢观摩,细心体会要领。孟子的原意是提倡君  相似文献   

5.
苏轼《赠写真何充秀才》一诗中,有:“君不见潞州别驾眼如电,左手挂弓横捻箭”两句。潞州别驾是唐玄宗做临淄郡王时兼任过的官职。唐玄宗一目斜视,画师画他“横捻箭”瞄射,是为了掩饰他这个缺陷。这使我想起了另一个画像的故事:相传有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他召集全国有名的画师为他画像,要求一要画得美,二要画得真。有的画得美而不真,他说那些画师丧失了艺术良心,欺骗了人,将他们杀害了;有的画得真而不美,他又说那些画师丑化了他,也把他们杀害了。后来,有个画师要国王一只脚跪在地上瞄准射箭,并且迅速地画出了这一造型,终于达  相似文献   

6.
“过程即目的”——我知道不会有太多的人认同这样的观点。因为这是一个讲究速成的时代。一夜暴富、一夜成名成了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环境里,“结果即目的”才能引发大家的共鸣。先来看一则禅宗故事:据说伟大的禅师林翟,从来没有在他的射艺上成功过。从来没有射中靶心,他的箭总是射偏。林翟有一位弟子.射箭的技艺非常高明。每一箭都能射中靶心。,可是.一位百发百中的射箭高手为什么要拜一位射艺这么差劲的人为师?且听这位弟子的解释。他说:“是的.我在技巧上是成功的,但是就我的意识而言.我是一个失败者。他在技巧上是失败者,  相似文献   

7.
惊弓之鸟     
射箭能手更羸,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一天,更羸护魏王在京台,他们看见一只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羸自信地对魏王说:"大王,不知您可信,我只拉一下弓,却不用箭射,这只飞雁就会从天上掉下来。""你有这样的本事,我要亲眼看看?"魏王半信半疑。更羸答道:"请让我试一下。"说话间,大雁已经飞近了,更羸举起弓,弓上没用箭,他只拉了一下弦,"咚"的一声响。响声  相似文献   

8.
一次我去看一个外国艺术团的演出,旁边的一个老人是个盲人。一个盲人也能看演出?正疑惑的时候,盲老人“看”了我一眼,说话了:“姑娘,你能给我讲讲你看到的舞台上的东西吗?”音乐响起来了,老人说:“这音乐真好听,乐师是什么样的?”我一看,乐师果然在舞台一侧,而我此前一直没有注意到他们,我告诉老人:“他们盘腿坐在那里,穿宽松的白棉布衬衫和宽松的黑裤,扎鲜红的腰带,三个年轻人,一个中年人,一个老年人,有一个人在敲打小鼓,另一个人在弹一个木制的弦乐器,其余三个人用弓拉奏一种大提琴形的小乐器。”他微笑了,“这些小乐器是用什么造的?”我…  相似文献   

9.
王老师有两个学生,大毛很聪明,老师教他什么他就会什么,小毛很笨,老师教他的东西他总是学不会记不住。有一天,老师出个题目考他们:一个人面向东,一个人面向西,他们中间最少要放多少面镜子才能互相看到对方的脸?大毛开动脑筋,一边想呀想呀,一边比比划划,想了半天,又比划了半天,最后答案还是没有出来,他一会儿觉得要两面,一会儿又觉得要四面,到底是两面还是四面?他也说不准。小毛在一边不想也不比划,他一下子就有了答案,他说:“一面镜子也不要。”老师问他:“是这样的吗?”小毛说:“当然是。老师你看,你面向东,我面向西,我们不是不用镜子就看…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     
最近,我偶然从网上看到了一个名为“孔子曰”的博客论坛,很多人跟帖,现摘录几则如下。帖子一古时候,有两个猎人一同打猎。天空中一群大雁飞来。二人急忙弯弓搭箭,刚要射,一个说:“这只大雁好肥,射下来煮了吃,滋味一定不错。”另一个反对说:“还是烤着吃好,又酥又香。”他们各持己见.争论不止。后来商定一半煮,一半烤.达成一致,这才重新张弓射箭。可是,那群大雁早已无影无踪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个人想学医,可是又犹豫不决,就去问他的一个朋友:“再过四年,我就四十四岁了,还行吗?”朋友对他说:“怎么不行呢?你不学医,再过了四年,你也是四十四岁啊!”朋友的话使他获得了顿悟,他第二天就报了名。  相似文献   

12.
比喻趣话     
比喻,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关于它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惠施,他说话很喜欢用比喻。有人便对当时的梁王说:“惠施说话喜欢打比方,如果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第二天,梁王就召见惠施,对他说:“你以后说话只许直来直去,不要打比方了,如何?”惠施听了,很巧妙地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你告诉他,弹弓的样子就像弹弓,他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惠施接着说:“要是进一步告诉他,弹弓就跟射箭的弓差不多,不过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发射出去的不是箭,…  相似文献   

13.
比喻趣话     
比喻,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修辞方法,俗称打比方。关于它的作用,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战国时有一个哲学家叫惠施,他说话很喜欢用比喻。有人便对当时的梁王说:“惠施说话喜欢打比方,如果不许他打比方,他就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第二天,梁王就召见惠施,对他说:“你以后说话只许直来直去,不要打比方了,如何?”惠施听了,很巧妙地回答说:“现在有个人不知道弹弓是什么样子,你告诉他,弹弓的样子就像弹弓,他能明白吗?”梁王说:“当然不能明白。”惠施接着说:“要是进一步告诉他,弹弓就跟射箭的弓差不多,不过它的弦是用竹子做的,发射出去的不是箭,…  相似文献   

14.
字的故事     
邵雯可 《师道》2006,(8):43-43
每个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是“勤逊文学社”的活动课,因为上周我要参加在本校举行的“金鳌论坛”,所以活动课没上成。今天就给学生补上吧!我一边将学生的作文本子发给他们,一边想着今天该围绕什么主题写。有了,前些日子我在《成才之路》上发表过几篇《字的故事》,何不让我这些“勤逊”文学社的弟子们也来写写?主意打定,我先拿粉笔在黑板上潇洒地写上一个“强”字,并开始了我的介绍。其实就是把我发表在《成才之路》的那篇压缩了一下——从前,有一个猎人带着一张“弓”去打猎,他在森林里发现一只大“虫”(古人把老虎称呼为大虫),连忙拈弓搭箭…  相似文献   

15.
巴甫里克因为妹妹不肯给他一支水彩颜料,气呼呼地走到街心花园,脸因生气而涨得通红,甚至想离家出走。在街心花园里他遇到一个有灰白胡子的老爷爷,就向老爷爷诉说他的不幸。他说:“家里没有一个人疼我。……只因为我吃了一根胡萝卜,奶奶用抹布扔我,把我撵出厨房;哥哥去划船,也不带我去……”“我愿意帮助你,”老爷爷一边捋着胡须一边说,“有一个具有魔力的字眼,可以使你万事如意!但是,你得记住:说这个字眼的时候,必须压低嗓门,眼睛要注视着对方。”“有那么神吗?那是个什么字眼呢?”  相似文献   

16.
青蛙奇遇     
深夜,窗外的蛙声连绵不断,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便服用了洋博士发明的变形药水,顿时,我变成了一只青蛙。我跳出窗,落在一堆草丛里,只见一只青蛙在那儿哭泣。我问:“你为什么要哭?”他说:“一天,我和孩子们在捉虫子吃,一个黑炭头似的人走来,把孩子们装进了口袋。我知道,人类把孩子们捉去,第二天就成了他们餐桌上的美味。都是人类造的孽呀!让我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他一边说,一边不停地哭。我也哭了。这时,一只畸形的青蛙跳过来,把我和那只哭着的青蛙吓了一跳。我们问道:“你是谁?是从哪来的?”那只畸形蛙忙解释说:“我不是怪物,而是一只普通的青…  相似文献   

17.
恋爱的标准     
有青年向陶行知请教,恋爱的标准是什么?陶行知不假思索地回答:“志同道合,互相爱悦。”青年说:“这不够,德行才是恋爱的惟一标准。”陶行知忍住笑说:“你才20多岁吧?好,现在有个70岁的老太婆,品德高超,你会爱她吗?我看你还是要年轻貌美的女郎吧?”大家都笑了。有学生来告状,说有些人恋爱当饭吃。陶先生说:“你每天吃一顿饭,大概半小时吧?一天如用一个半小时,像吃饭一样谈恋爱,我看没有什么不好!何况人吃饭是为了活着,人不吃饭不行,青年不谈恋爱也不行。”他话题一转又说,“但有些人本末倒置就不行了。”他顺口念了一首诗:“做事读书不起劲,…  相似文献   

18.
在一次轻松的聚会上,一位很有名气的青年经济学家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这故事是他给EMBA学员上课时列举的有关“撮合”的基本训练的例子:在美国乡村,住着一个老头儿,他有个儿子,儿子和他相依为命。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儿,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老头儿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滚出去吧!”这个人说:“如果我在城里给你的儿子找个对象,可以吗?”老头儿摇摇头:“不行,快滚出去吧!”这个人又说:“如果我给你儿子找的对象,也就是你未来的儿媳妇是洛克菲勒的女儿呢?”老头儿想了又想,终于被让儿子当“…  相似文献   

19.
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我经常听到身边的朋友们说“我不行”之类的话。同样是朝气蓬勃的脸,可他们那灰暗的眼神却分明告诉我:他们退缩了,就像还没有上战场就背起枪急忙往回赶的逃兵。记得哲学家阿拜曾经说过:“没有不曾经历过磨难的人,只有弱者才会感  相似文献   

20.
满嘴跑火车     
满嘴跑火车的错误,人人都会犯,在网上的某个帖子里,众人纷纷讲述自己口误的经历,整理如下:我:“那是我们物理老师……”同学:“教什么的啊?”我:“化学……”买橘子。老板:“一块五一斤。”我:“太贵了,五块钱三斤吧。”老板:“不行不行。”有一天一个电话打到寝室里找我,同学接完递给我说:“你妈……”我一边接过电话一边随口问:“男的女的?”大家狂笑,我被笑了3年。有一次寝室里同学的电话打过来。我习惯说“他不在”,但是这一次我想说的是“已经出去了”,结果说出来的是:“他已经……不在了。”我同学跟人争执,急了张口来了句:“你以为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